丰萨合战

丰萨合战是天正14年(1586年)至天正15年(1587年)之间,丰后大友家与萨摩岛津家间一连串扩张势力的战争总称。

天正年间大友・岛津的关系

天正6年(1578年)10月,大友家当主大友义统及隐居的父亲宗麟,接受日向伊东义祐的邀请率大军南下侵攻日向,试图回复伊东家。但在日向高城川(小丸川)一地被岛津义久军大败,造成佐伯惟教、惟直父子及吉冈镇兴等多名将领阵亡,宗麟并撤退回到丰后(耳川之战)。 此次的大败,造成原本从属大友家的肥前国龙造寺隆信离反自立,筑前的秋月种实、筑紫广门等离反转投岛津家。内忧方面,大友庶家田原亲宏、田原亲贯、田北绍铁等纷纷叛变,因此丰后・筑前・肥前・筑后・丰前・肥后等6国原大友领地,都有乱事发生。 另一方面,岛津家趁耳川之战大胜的契机,从萨摩向大隅・日向、及肥后国压制,对大友家形成军事压力。大友家由于内忧外患频仍,无力单独对抗,于是开始接近当时中央最有势力的织田信长。天正7年(1579年)透过信长的协助,大友义统获得朝廷叙任官位,天正8年(1580年)更透过信长的中介,与岛津义久达成“丰萨和睦之仪”协议。

但天正10年(1582年)6月爆发本能寺之变,信长死去,丰萨和睦的基础消失。天正12年(1584年)3月,龙造寺隆信与岛津军作战阵亡(冲田畷之战),嫡男政家向岛津家降伏,因此,自耳川之战后,原先大友・龙造寺・岛津的九州三者鼎立时代结束,大友及岛津的九州霸权二雄并立时代来临。 隆信战死后,宗麟致力于抑制岛津家势力的扩张,并派遣立花道雪高桥绍运于筑前、筑后各地征战。后来义久成功消灭从属于大友家的肥后国阿苏家(阿苏合战),而秋月种实龙造寺家晴也在筑后高良山与道雪对峙。天正13年(1585年)9月11日,道雪于阵营中病殁,大友军自筑前撤退。道雪的死亡,代表家运颓倾的大友家又失去一大栋梁。宗麟于是向丰臣秀吉请求援军。但当时秀吉正与三河德川家康作战,无法派遣援军,秀吉于是担任中介试图促成丰萨和睦,但遭到岛津义久拒绝。

岛津家趁道雪去世的契机进军筑前并进犯丰后,幸赖大友方立花山城的立花宗茂(统虎)及岩屋城的高桥绍运、宝满城的高桥统增(立花直次)抵抗。岛津义久任命堂弟,担任大隅串良地头职务的岛津忠长为总大将,率岛津军进攻岩屋城。岩屋城在高桥绍运奋战后陷落城,但岛津军也伤亡惨重(岩屋城之战),接着宝满城也陷落,立花山城则在宗茂的奋战下立保不失,岛津军因消耗激烈,往萨摩方向撤退。 但高桥绍运之死,造成大友家筑前势威胁解除,于是岛津家于天正14年(1586年)10月中旬由岛津义弘(义珍)率3万军朝肥后路、岛津家久率1万军朝日向路进犯丰后大友家。

岛津的猛攻

丰后侵攻

岛津义弘的3万军朝肥后路入侵丰后,并由降将大友家重臣入田义实及志贺亲度担任先导役。 10月22日,志贺亲次家臣佐田常任守备的高城陷落,后来鸟岳城(堀相模守战死)・津贺牟礼城(户次统贞投降)・高尾城(堀中务投降)等大野郡诸城,及片之濑城・田中城・小牧城等纷纷陷落,仅剩嫡男太郎亲次守备的冈城仍未陷落。冈城是大野川、稻叶川及玉来川汇流的天然要塞,且是标高80米的山城,在占有地利之便,及亲次的奋战下,未让岛津军得手。

駄原城之战

在留下部分兵力压制冈城后,义弘率军攻略其他支城。但在骑牟礼城的攻略以失败告终。駄原城在朝仓一玄的计略下,造成岛津军逆濑丰前守战死。笹原目城则在阿南惟秀的谋略下,造成岛津家白坂石见守战死。

山野城之战

义弘本队的主力军指挥新纳忠元攻下南山城后进入直入郡,随之进攻朽网鉴康守备的山野城。朽网鉴康以85岁的高龄率军抵抗,但支城三船城遭岛津攻陷后,鉴康于12月23日阵亡。山野城于12月24日由鉴康的遗儿镇则开城降伏。

朝日岳城・栂牟礼城之战

日向路的丰后侵攻由岛津家久军负责,首先面对大友家重臣柴田绍安守备的朝日岳城,但绍安不战而降伏。接着是佐伯惟定(惟直之子)守备的栂牟礼城,惟定于11月4日在八幡山一地迎战家久军,虽兵力较少但仍获得胜利(坚田合战)。惟定于是进攻绍安的星河城,由于岛津家久对降将绍安仍有疑虑不敢重用,因此对于绍安请求援军也视若无睹。12月4日,佐伯惟定在内应的协助下顺利攻陷星河城,并将柴田一族诛戮。绍安因请求援军遭拒而痛恨家久,进而反叛岛津,但随即遭到镇压而被杀。

穴围砦之战

穴围砦又称围之岳砦或因尾砦。家久攻陷大野郡的要冲松尾城后,沿着番匠川北上朝栂牟礼城前进。当地百姓知悉岛津军到来后,集结一起决心笼城抗战,最后岛津方未能攻下而撤退。

鹤贺城之战

由于佐伯惟定的奋战下保住了栂牟礼城,家久于是兵指鹤贺城。鹤贺城是大友宗麟的臼杵城(丹生岛城)及义统的府内城中间位置的要冲,担任守备的是大友家勇将利光宗鱼。利光宗鱼在兵力劣势下,于11月26日夜袭家久军得手。家久于12月3日发动总攻击,并讨取宗鱼的心腹佐藤美作守,战况一度胶着。12月6日,家久军猛攻下,三之丸・二之丸均陷落,利光方的朝见景治战死。12月7日,本丸的攻防战后,宗鱼也战死。但利光方宗鱼的弟弟成大寺豪永激烈抗战,使得鹤贺城免于陷落。

大友的反击

户次川之战

接受到鹤贺城援军的请求后,大友义统率军支援,于是,府内城的大友军协同秀吉的援军包括赞岐十河城的十河存保、土佐的长宗我部元亲・信亲父子、军监赞岐高松城的仙石秀久等军势,渡海前往九州与家久军对峙。12月12日,大友军在鹤贺城西边户次川(大野川)对岸的镜城布阵。召开军议时,秀久强硬主张出击,但十河存保及元亲父子均采慎重对策。仙石・十河・长宗我部由于意见不同,无法有效团结一致,最后秀久以“为救援鹤贺城”为由,以及秀吉直属的军监权威,强力要求大友军出击。 但是,家久采用岛津家最得意的“钓り野伏”战法,由伊集院久宣担任殿军吸引敌军逐步进入包围圈,另一方由新纳大膳、山田有信等部队担任伏兵,大友军追击久宣等人来到应当村后,埋伏已久的家久・内膳・有信等伏兵一齐四出,原已退却的久宣军也回军反攻,将大友军四方团团围住攻击,造成十河存保・长宗我部信亲户次统常等人战死,秀久逃亡。此次大败也造成鹤贺城向家久开城降伏。

府内城之战

家久趁户次川的大胜攻陷镜城及小岳城继而北上,12月13日攻陷大友家的府内城,但城陷前1日,义统往北逃向丰前国境附近的高崎山城。

臼杵城之战

大友宗麟的臼杵城又称丹生岛城。该城为草履型状,仅退潮时与对岸的陆地接续,因此退潮时水军无法从水路进攻。家久军挟兵力优势进攻时,宗麟采用国崩大炮还击,造成家久军伤亡惨重而退军。

鹤崎城之战

家久将攻略臼杵城支城鹤崎城的任务交给伊集院久宣野村文纲白滨重政。当时的鹤崎城主是吉冈统增(镇兴之子),统增采用穴战法对岛津军造成很大的损害,但终因兵粮用尽而降伏。但天正15年(1587年)3月接到家久的撤退命令。秀吉于前年末要求德川家康上洛臣从后,因此有余力集结畿内的大军朝九州而来。趁着岛津军撤退当下渡过乙津川时,原鹤崎城的残兵进行奇袭,当下伊集院久宣及白滨重政战死,野村文纲负伤逃走撤退,后仍因伤重不治死亡。

日出生城之战

义弘本队攻陷山野城后,陆续攻陷船之尾城、繁美城,打算将大分郡・玖珠郡等地平定。但冈城的志贺亲次采用游击战让义弘本队前进路线受阻,义弘于是命新纳忠元率领别动队前往平定两郡。结果顺利将乾城、玖珠城、城之尾城攻取,但角牟礼城因为有宿利外记这位神射手防守,久攻不下而撤退。 日出生城由城主帆足鉴直与其妻鬼御前500兵力防守,趁攻略角牟礼城失败的忠元军休憩时进行奇袭。鬼御前用兵活跃击溃了有压倒的兵力优势的忠元军,使忠元自身负伤而败走。

撤退

天正15年(1587年)丰臣秀吉派遣大军前往九州。此时已经将丰后完全平定的岛津军,于3月开始撤退,但受到志贺亲次与佐伯惟定的追击而大受损害。 之后,经日向根白坂之战等主力决战后,岛津军向丰臣家降伏,九州完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