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廷英

臺灣地質學、古生物學家

马廷英(1899年—1979年9月15日),雪峰奉天省金县(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1]

生平

早年及求学

马廷英是家中长子,共有九个弟妹,年幼家境清寒。1917年毕业于金州中学后,考取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在筑波大学)理科,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再考入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地质古生物学教室,1929年获得地质古生物学教室理学士。毕业后再继续攻读博士,1933年马廷英已完成博士论文,日本政府要求他返回满洲国科学院做为博士学位交换条件,并要求马廷英入日本籍,为马廷英拒绝。指导教师矢部长克博士将论文送往德国柏林大学,于1934年获博士学位,日本政府也立即授予东北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所以马廷英拥有德、日两国博士学位。[2],马廷英是第4位得到日本帝国大学理学博士的汉人,也是地质学专业的第1位。

在日本期间,马廷英专攻古今珊瑚礁生长率变化以及有关的古气候、古生态、古地理、古大地构造问题,在日本学士院会报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用现代珊瑚证明珊瑚的年成长率理论。[3][1]他的博士论文研究古生代珊瑚的内部构造发现其年成长率与海水温度有关。[1]

学术报国

1936年,马廷英冲破日本方面的阻力,秘密离开日本回到中国,应聘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东沙群岛珊瑚调查研究,在东沙群岛发现中国明朝古物,证明该地区自古即中国领土。后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其间,他将珊瑚年成长率与海水温度的关系用到古气候研究中,研究地质时代的气侯变迁与冰川消长的原因以及海底地形等问题。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内陆各省食盐短缺,马廷英应政府之请,到沿海地区及其他各个产盐地进行勘量,并且指导开采井盐岩盐的方法。1938年,应东北协会主持人齐世英的邀请,兼任东北中学校长(该中学成立于沈阳九一八事变后迁到北平),率领已从北平迁至南京的师生继续迁移,经湖北湖南贵州各省而抵四川,到自贡自流井静宁寺复校。此后他辞职,重新投入研究工作。1940年任中国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兼海洋组主任。1942年,率领中国地理学会海洋组专家考察福建省沿海地区,以调查战略资源。[3][1]

台大任教

1944年应陈仪做主任委员的台湾调查委员会聘,11月1日兼任台湾调查委员会专门委员。1945年末与东北帝国大学校友陈建功苏步青2理学博士及同样留日的蔡邦华陆志鸿国民政府特派员罗宗洛共6位教授到台湾,与杜聪明林茂生同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台湾行政长官公署11月成立国立台北大学校务委员会,聘罗宗洛、马廷英、陆志鸿杜聪明、林茂生、范寿康(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参议兼图书馆馆长)、赵廼传(行政长官公署参议兼教育处处长)为校务委员会委员。行政院核定国立台湾大学校名,派罗宗洛代理校长,罗代理校长请苏步青出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请马廷英出任理学院地质学系主任兼海洋研究所所长。

1947年陆志鸿接台大校长,马廷英仍任地质学系主任,兼海洋研究所所长直到停办。[4]陈仪班底的魏建功1947年4月1日写给学友傅斯年的信说:“台大事务,陈原为宗洛时期总务长,与马廷英(海洋研究所长、地质系主任)最属主脑。”(陈指留法动物学教授陈兼善)。经过庄长恭校长、杜聪明代理校长和傅斯年校长,傅校长死后的1951年马廷英辞主任。马廷英和陆志鸿(东京帝国大学工学士)从此留在台湾,罗宗洛陈建功苏步青蔡邦华后来永远离开台湾。

到台湾后,1945年至1946年间,他率领专家赴兰屿调查动植物及地质情况。1947年,到南沙群岛海南岛开展学术调查。他利用珊瑚成长率研究各地质时代各大陆的相对位置及迁移。1950年代,他还写出《石油成因论》一文,推测台湾西部及海域深处有可能蕴藏着大量石油及油气,这对开拓台湾资源有很大影响。1953年,发表地壳刚体滑动说。后来,他发表“古气候与大陆漂移之研究”系列近20篇学术论文,证明地壳滑动学说,引发国际地质学界的讨论与肯定。[3][1]

去世

1979年9月15日,马廷英在台湾大学附属医院逝世,享年80岁。[1][5]

1980年,马廷英获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颁令褒扬。1988年,中国大陆为准备《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学》的编纂,主编写信至比利时嘱一位台湾学者撰写马廷英传,刊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学》马廷英条。1991年,中国大陆编纂《科学家传记大辞典》,也列入马廷英传。[1]

家庭

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马廷英故居
 
位置台北市大安区青田街7巷6号
官方名称国立台湾大学日式宿舍─马廷英故居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宅第
评定时间2006年11月1日
详细登录资料

1940年与同为留日学生孙采𬞟女士(1911-2016)在重庆结婚,育有1女1子。孙采𬞟曾随马廷英到台湾,因感情不洽离异,返回大陆,后与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章乃器生有一子章立凡

作家亮轩(马国光)是他的大儿子,孙子马世芳是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6]

1962年,与日籍妻子小野千鹤子女士(1926年生)再婚,育有一子马东光,二女马慈光马慧光,马廷英逝世后,妻子仍然与三名子女住在青田七六。

注释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馬廷英,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系地質名人館. [201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青田七六部落格: 導覽4-2:馬廷英教授生平重要事蹟. 2016-10-25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齐邦媛,巨流河,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4. ^ 当时的海洋研究所是日本人留下来的纯研究机构,和热带医学研究所、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资源研究所一样,都不授予研究生学位,陆志鸿校长任内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资源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停办,热带医学研究所1951年在美国援助下改为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公共卫生研究所,1968年在吴大猷院士倡议下,台大开办授予研究生学位的海洋研究所。
  5. ^ 臺灣地質學之父 (PDF). archive.is. 2017-07-13 [2017-07-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7-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马世芳. 我的爺爺奶奶. 新民周刊. 新浪网.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