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LR(全名:ANother Tool for Language Recognition)是基于LL(*)算法实现的语法解析器生成器(parser generator),用Java语言编写,使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递归下降LL剖析器方法。由旧金山大学Terence Parr博士等人于1989年开始发展。

ANTLR
原作者Terence Parr英语Terence Parr 与其他参与者
首次发布1992年2月
当前版本
  • 4.13.2(2024年8月3日;稳定版本)[1]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源代码库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编程语言Java
平台Cross-platform
许可协议BSD License
网站www.antlr.org

ANTLR最初叫做PCCTSPurdue Compiler Construction Tool Set,是Terence Parr在普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的创作,在Hank Dietz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研究构造自动化的分析器。1993年,Parr取得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发布ANTLR 1.10版。最早的ANTLR只支持Java,直到ANTLR 3以后开始支持Ada95CC#JavaScriptObjective-CPerlPythonRubyC++Standard ML[2]

如同一般的词法分析器(lexer)和语法分析器(parser),ANTLR可以用来产生树状分析器(tree parsers)。ANTLR 文法定义使用类似EBNF(Extended Backus-Naur Form)的定义方式,形象十分简洁直观。例如: ANTLR用A : a;来表示规则,旧式的方法则是以 A=>a 表示,所以ANTLR是以“:”代替了“=>”。ANTLR的规则要以分号“;”结束。又如其他ANTLR符号“|”代表“或”的关系,又如“*,+”表示可以出现0次或多次。

ANTLR本身使用switch-case来匹配token,形成记号序列记号流,旧式的Yacc则利用符号表(parser table)。ANTLR是完全exception-driven,LL(k)语法比目前流行的LR剖析器(包含SLR, LALR等)强大,更可以避免LR剖析器既有的位移-归约(shift-reduce)或归约-归约(reduce-reduce)之类的语法冲突,产生的代码清楚易懂,便于程序员阅读和理解。同时更支持Unicode

ANTLR v4

早期Antlr的LL(*)文法仍不支持“左递归”(left-recursion)[3],这是所有LL剖析器的局限,在左递归过程没有消耗掉任何token, LL剖析器很容易造成stack overflow。至于如何消除左递归问题,在ANTLR 3中会将parsing策略退化为LL(1) + 回溯的形式。ANTLRWorks则提供一些自动消除左递归的功能,但不实用。接下来的ANTLR v4大力支持Kleene Closure表示法,透过kleene star(*)和kleene cross(+)的语法糖(syntax sugar),直接以while语句取代递归,总算可以顺利解决LL分析法所不允许的左递归(但仍不能应付间接左递归,比如两条分支拥有共同的递归规则作为前缀),因此可兼容Yacc的文法。再者,ANTLR对于LL(*)不能正确分析的情况,还支持语义断言(Semantic Predicate)来辅助判断, Semantic Predicate可以是任何逻辑,只需返回bool值。

目前HibernateWebLogic都是使用ANTLR做为来解析HQL。在NetBeans IDE中更以ANTLR解析C++。Twitter搜索使用ANTLR解析,一天超过200亿次查询。

虽然ANTLR本身是免费的,但《The Definitive ANTLR Reference》这本参考书则属于使用者付费。目前免费文件极少。

用于何处

下列为ANTLR的使用列表:

参见

注释

  1. ^ Release 4.13.2. 2024年8月3日 [2024年8月20日]. 
  2. ^ SML/NJ Language Processing Tools: User Guide (PDF). [2015-0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2-01). 
  3. ^ ANTLR会提示:“rule is left-recursive”错误。

文献

深入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