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西日本KiHa 187柴油动车组
JR西日本KiHa187型柴油动车组(キハ187 系, Kiha-187-kei )是由西日本旅客铁道(JR西日本)使用的柴油动车组,用于行驶超级隐岐号、超级松风号和超级因幡号等特快列车。
JR西日本KiHa 187型柴油动车组 | |
---|---|
概览 | |
制造 | 新潟运输系统(0番台)、日本车辆(10、500番台) |
车辆总数 | 26 |
制造年份 | 2000~2003年 |
投入运营 | 2001年7月7日 |
技术数据 | |
列车编组 | 2辆 |
车辆长度 | 21,300mm |
车体宽度 | 2,845mm |
车体高度 | 3,470mm |
编组重量 | 86.7 (0番台)、90.0 (10番台)、90.9 (500番台)t |
轨距 | 1,067mm |
转向架 | WDT61(1轴驱动)×2/车(0番台) WDT61A(1轴驱动)×2/车(10・500番台) |
车体材质 | 不锈钢 |
编组定员 | 118名(0、10番台);112名(500番台) |
营运速度 | 120km/h |
设计最高速度 | 0番台:120 km/h 10、500番台:130km/h |
起动加速度 | 2.0 km/h/s |
常用减速度 | 3.5 km/h/s |
紧急减速度 | 4.2 km/h/s |
发动机 | SA6D140H |
发动机功率 | 450匹公制马力(330千瓦特)×2台 |
传动方式 | 液力传动 |
传动装置 | DW21 |
传动比 | 2.803(1速)、1.852(2速)、1.236(3速)、0.890(4速),终减速比2.688 |
安全防护系统 | ATS-Sw(0・10番台);ATS-Sw・ATS-P(500番台);EB装置 |
其它事项 | |
备注 |
概要
本型车乃为取代老旧的181型柴油动车组,并应对山阴地区高速巴士的竞争而设计,是 JR 西日本自 1987 年 4 月开业以后,所推出的第一种特快列车用柴油动车组。本型车获得2002年日本铁道之友会桂冠奖。
本型车基本设计采用JR 四国 2000型柴油动车组的可控制自然倾斜机制。但在本型车之后,直到 JR 四国 2700型柴油动车组在2019年推出之前,其间18年都没有类似的车辆。
2001年山阴本线安来站至益田站区间速限提升,开始行驶由岛根县补助资金,而由新潟铁工所制造的本型车的0番台,随着2003年山阴本线米子站至鸟取站之间,以及因美线鸟取站至智头站之间路线标准改善,引进由鸟取县补助,由日本车辆制造的10、500番台,列车行车速度大为提升。
形式编号“187”本来是计划使用于国铁末期,改造183型电力动车组而使其能独力运转通过碓冰岭的计划电力动车组,但后来并未实现。因此本型车是日本国铁与JR时期中首次出现的编号为187型的车辆。
构造
山阴地区的路线多陡坡和急弯,本型车采用大功率发动机和可控制自然倾斜装置。本型车设计时有下列目标:
- 建立JR西日本标准型车辆
- 尽量节省人力。
- 设计简单、温暖感的车辆。
车体
本型车为JR西日本特快列车中首先采用不锈钢车体者,设计着重于降低重心与减轻重量。涂装方面,考虑将用于行驶高级列车,窗户周围的颜色使用深蓝色,上下两侧有黄色的条纹,代表山阴地区海面和湖泊的光芒,且将驾驶室端面的下半以及贯通门采黄色,以提高警示性。
车身横截面和结构与同为可控制自然倾斜式柴油动车组的JR四国 2000型与JR北海道Kiha 281型不同。采用普通滑门而非滑塞门,侧窗为独立的固定窗,而非大型单一连续车窗。
キハ187-5+1005编组曾更改涂装以宣传石见地区的城镇和旅游,于 2019 年 11 月恢复正常涂装。[1]
主要机器
基本设计基于 JR 四国 2000 系列,为可控制倾斜式柴油动车组。
每辆车安装两部小松制作所所制造的 SA6D140H柴油发动机(450ps / 2,100rpm),以因应行驶于山区路线所需的高出力,各转向架靠近车体中央部分的轴为动力轴,故每车有两个动力轴。变速箱(DW21 型)为液联一段、直联四段,可自动变速。
刹车采用电动指令式气轫并用发动机刹车,因应行驶于多雪地区,配备有耐雪刹车。基本轫机为全轴单侧踏面制动,但无滑走控制装置。[2]
为提高营运与维护的效率,JR西日本将电力动车组与柴油动车组的设备共通化与标准化,减少了零件数量。本型车基本零件和设备与同时生产的223型电力动车组共用。驾驶台与223型电力动车组类似,使用横轴双杆式主控台和列车紧急停车装置(EB装置),还有列车情报制御装置 (TICS)。
控制方式以JR西日本其他列车(如223型电力动车组)为基础,舍弃传统柴油动车组的“机械驱动方式”而改用TICS的电气控制控制。
空调、控制装置、辅助机器所需电力,来自于与柴油发动机经由恒速传动装置连接而驱动的发电机;不管发动机转速如何变化,恒速传动装置可使发电机的电力输出固定。喇叭采用与221型电力动车组列车相同的气笛,而非音乐喇叭。
车内
行驶于山阴地区,本型车设计的方针为“让人感觉温暖的车辆”,车内采用暖色调布置,扶手和窗框采用木质材料,所有内部零件都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安装和拆卸。座椅与683型电力动车组相同,以标准化零件降低成本。
车内厕所位于山阴本线的下关方向端,为无障碍设计,且有尿布更换台。洗脸盆也安装在厕所内,而非独立空间。车厢门上设置半自动开关门按钮,但在实际营运中并未让车门以半自动操作。门铃与KiHa126型0番台相同。
子形式
形式与编组
| ||||||
|
每编组由两辆车组成。 [3]
- キハ187形0番台・10番台 (Mc1)
- 在编组中位于新山口方向的先头车。除了发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外,车内有无障碍西式厕所。载客量58人。
- キハ187形1000番台・1010番台 (Mc2)
- 在编组中位于鸟取方向的先头车。除了发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外,车厢设有吸烟区[注 1]。载客量60人。
- キハ187形500番台 (Mc1')
- 在编组中位于冈山和鸟取方向的先头车。除了发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外,车内有无障碍西式厕所。载客量56人。
- キハ187形1500番台 (Mc3)
- 在编组中位于上郡方向的先头车。除了发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外,车厢设有吸烟区[注 1]。本型的车门位于驾驶室端。载客量56人。
由于行驶区间乘客较少,所有车厢都是端面为贯通式的普通舱等,附有驾驶室;并无不具驾驶室的绿色车厢和中间车。基本编组由2辆车组成,但所有车厢两端都使用附有电气连结器的密着式连结器,因此编组可以拆分成单辆,以便列车增挂;客流量高的季节,每列列车可能会有三到六辆车。[注 2]
0番台
因应山阴本线米子站和增田站之间提升行车速度,本型车在2001年由新潟铁工所制造14辆,由2001年7月7日开始行驶超级隐岐号与超级国引号(现在的“超级松风号”)列车。山阴本线高速化计划,是由岛根县与JR西日本合作的,为了提升弯道通过速度,改善了弯道路基、使用PC枕木、车站内设置通过线,并且引进本型车与KiHa 126型等新型柴油动车组。
0番台在车顶配备一台空调机(WAU707型),车身侧面贴有岛根县花卉牡丹的图案。 2008年春天曾用于“超级因幡号”编组的中间加挂车。[注 3]
10番台
在2003年10月1日的改点,山阴本线鸟取站与米子站之间提升营运速度,为了加开特快列车,由日本车辆于该年制造四辆本型车,配属于JR西日本米子支社的后藤综合车辆所。
本型与0番台相比有下述改进:空调机为 WAU707A型且增加为每辆车2部、排气管降噪与减振措施、地板隔音与防振措施,还增加了变速箱输出限制模式。自动列车停止装置(ATS)为 Sw 型,但预备可以相容 P 型。
客舱的座椅绒布的颜色也有改变。因应空调机增加,车顶上的空调护罩增加为两个,车身侧面贴有鸟取县的花卉“二十世纪梨花”的图案。
500番台
因美线智头站至鸟取站之间营运速度提升,于2003年10月1日的改点,由日本车辆于该年制造八辆本型车,将“因幡号”特快车提升营运速度,改称为“超级因幡号”。本番台车辆配属于后藤综合车辆所。这些车辆偶尔也用于“超级松风号”的加挂车辆。
500番台与 10番台几乎相同,自动列车停止装置相容于 ATS-Sw 型和 P 型,故可用于行驶智头急行线的“超级因幡号”。但因安装了ATS-P型相关设备,载客量比0番台和10番台小。此外窗户、车门门和座椅的布局也有一些改变。
另外,由于本型车的端面采切妻型,行驶于智头急行线的超级因幡号,为了减少降低通过部分单线隧道时的微压波,进入隧道时的速度有所限制[注 4]。2011年,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进行了一项实验,在端面安装了改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装置,但尚未实际采用[4]。
历史
参考资料与注释
- ^ いわみキャラクタートレインの运行につい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西日本旅客铁道プレスリリース 2014年8月21日
- ^ “キハ187系特急形気动车のフラット防止”‘R&M’2014年7月号、日本铁道车両机械技术协会、p.30-34
- ^ Harris, Ken (编). Jane's World Railways 2005-2006 47th.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2005: 283. ISBN 0 7106 2710 6 (英语).
- ^ 在来线切妻型车両の空力特性向上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铁道総合技术研究所
- ^ 平成15年秋 ダイヤ改正 - 西日本旅客铁道プレスリリース 2003年7月30日(インターネットアーカイブ)
- ^ 在来线特急列车などの全席禁烟化ならびに在来线ホームの禁烟化の拡大について - 西日本旅客铁道プレスリリース 2009年3月26日(インターネットアーカイ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