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开明街鼠疫灾难

最新留言:2个月前由UjuiUjuMandan在话题几个问题内发布
优良条目落选开明街鼠疫灾难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24年3月4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24年3月2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字段。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浙江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浙江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浙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优良条目评选

开明街鼠疫灾难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事件-中国大陆,提名人:PaintWoodSt邀请你了解你的家乡是否出版过《民国日报》并欢迎补充:) 2024年2月26日 (一) 20:09 (UTC)回复
投票期:2024年2月26日 (一) 20:09 (UTC)至2024年3月4日 (一) 20:09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4年4月3日 (三) 20:10 (UTC)起
请记得为当选条目撰写简介页面,如此当选条目才有可能出现在首页。
  1. 日本在日内瓦参与并且签订《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日本签署《日内瓦议定书》后……—前句建议用回原文《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然后在加上括号(即《日内瓦议定书》);后句可改为“日本签署《议定书》后……”,无须重复加上内链
  2. 自1937年8月16日,栎社机场首次遭到日寇空袭以来—日寇改为日军
  3.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课的荒尾兴功、支那派遣军参谋井本熊男、南京1644部队长代理增田知贞共同进行了关于细菌战实施的协商。—其实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我建议避免滥用“进行”,把动词名词化。本身协商是动词,简单改为“共同协商关于细菌战实施的细节”也可表达同一意思
  4. 日本关东军发布了“关作令关东军作战命令丙第659号”—这个应该是“关作令[关东军作战命令]丙第659号”?
  5. 支那派遣军与负责细菌战、由731部队、1644部队抽调而来的奈良部队在杭州进行协商—都是避免滥用“进行”的问题,可以改作“支那派遣军与负责细菌战的奈良部队(成员由731部队和1644部队抽调而来)在杭州协商”
  6. ……用来储存雨水。这些雨水被用来饮用和煮饭。”—建议合并句子,“用来储存可供饮用和煮食的雨水”
  7. 早期响应一段,建议按照时序书写。第二段时间由10月30日跳至11月2日,但第三段又回到11月1日,有点奇怪。尤其是第二段称“开明街……短短3天内已有超过10人死亡”,但第三段又称开明街出现死者。另外“出现死者”这个说法好像有点怪,改为有人突然死亡?
  8. 针对疫区内的物资处理问题,设立了财产登记处,对所有疫区内的房屋和物品进行了登记。—谁设立财产登记处?另外进行了登记,简单地写为“登记疫区内的所有房屋和物品”便可
  9. 疫区外围建起了一丈高以上的空斗墙……墙外还挖掘了3尺宽、4尺深的隔离沟—请参考Wikipedia:格式手册#时间、数字、度量衡,度量衡一般应采用国际单位制。丈/尺(=多少厘米/米?)
以上。--银の死神走马灯剧场转转心情人又照旧 2024年3月1日 (五) 05:46 (UTC)回复
首六项代改了。(1)我修改后的写法是“1925年6月,日本在日内瓦参与并且签订《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通称《日内瓦议定书》)……日本签署《日内瓦议定书》后……”。(4)全文既然只出现一次,那直接写“关东军作战命令丙第659号”即可。(6)我修改后的写法是“储存饮用与煮食用的雨水”。Sanmosa Šče ne wmerla Ukrajina, ale ne Wže woskresla Ukrajina 2024年3月1日 (五) 06:37 (UTC)回复
  • (!)意见(调查—流行文化):
  1. 1940年11月29日,《时事公报》刊登新闻称,11月28日,日机袭击了金华,并除了投放毒气外,还投放了革兰氏阴性杆菌,企图对无辜民众进行攻击。—可简化为“……日机于同月28日袭击金华,除了投放毒气外,还投放革兰氏阴性杆菌,攻击无辜民众。”
  2. 参与会议的微生物学家陈文贵指出,日军在中国进行了细菌战—可用“发动细菌战”代替“进行细菌战”
  3. 容启荣等人于1940年12月下旬前来浙江进行调查。—还是避免滥用“进行”的问题。
  4. 容启荣等人在安平旅馆邀请了各负责人进行了谈话—同上
  5. 苏联在伯力开始了对日军细菌战战俘的审判—“苏联在伯力开始审判日军细菌战战俘”便可
  6. 日本关东军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及日本驻华远征军“荣”字第1644部队所进行的实验与生产工作是为了探究和制造细菌武器以及研究使用此种武器的方法。—句子过长不利阅读,需拆分
  7. 首次确认日军进行了细菌战—同2,可用“发动细菌战”代替“进行细菌战”
  8. 海曙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文物管理所和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同建立了天一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宁波开明街鼠疫灾难陈列馆”。—句子过长问题
  9. 陈列馆入口右侧的曲面墙上记录着所有遇难者的名单。—记录着所有遇难者的名字/记录着遇难者的名单
  10. 另外,“了”字在全文共出现101次,但我认为有部分是多余可以删除的。
以上。--银の死神走马灯剧场转转心情人又照旧 2024年3月1日 (五) 10:52 (UTC)回复
感谢指正,以及Sanmosa的协助,刚刚依照建议进行了更改,另外可以提一点:
  • 早期响应一段,建议按照时序书写。第二段时间由10月30日跳至11月2日,但第三段又回到11月1日,有点奇怪。尤其是第二段称“开明街……短短3天内已有超过10人死亡”,但第三段又称开明街出现死者。另外“出现死者”这个说法好像有点怪,改为有人突然死亡?——因为11月2日的《时事公报》是报道11月1日及以前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更早发生,但可能这样或许确实会造成部分读者理解上有些跳跃,所以就按照你的意见改了。
PaintWoodSt邀请你了解你的家乡是否出版过《民国日报》并欢迎补充:) 2024年3月1日 (五) 13:49 (UTC)回复

虽然北极熊支持,可是我还有一些理解上的问题,直到1940年10月末袭击引发宁波鼠疫流行,是什么意思? 是指直到1940年的10月末才引发月初的宁波鼠疫流行吗? 不过,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条目。

日本驻华远征军“荣”字第1644部队”中的“日本驻华远征军”的连结为何是“中支那派遣军”?Sanmosa Šče ne wmerla Ukrajina, ale ne Wže woskresla Ukrajina 2024年3月2日 (六) 12:49 (UTC)回复
@Sanmosa因为原文称为日本驻华远征军,应当是受到英文翻译为Expeditionary Army影响,将派遣军二度转译成远征军,但个人感觉问题不大,无意改动。当时查阅Template:日本陆军方面军模板,发现中支那派遣军符合描述,而且1644部队也称中支那防疫给水部,所以就添加了此链接。但现在看起来,确实是支那派遣军是更合适的链接。--PaintWoodSt邀请你了解你的家乡是否出版过《民国日报》并欢迎补充:) 2024年3月2日 (六) 13:19 (UTC)回复
  • 这种垃圾条目也有改善的价值?你鼻子上面眉毛下面长的是啥。我已经添加了十七个意见。你们自己参考吧。--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3日 (日) 17:25 (UTC)回复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没有觉得很怪--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6:03 (UTC)回复
  • (?) 喵喵喵?顺路过来看看条目。
    • 1. "石井四郎曾经向?承认,将细菌直接装在炮弹内投撒的方法是很少有成效的,"
      2. 主语异常句:“在20世纪上半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针对日本政府和与日本侵略行为有关的公司提起数十起战时赔偿诉讼。”
      3. 断言可考虑更新引用(2005)以支持或注明日期:“日本政府从未正式承认日军实施过细菌战。” 值得注意是的主编引用的来源显示是日本法院承认了这一点,不予展示在条目中是否有失中立?
      4. "伯力审判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浙江日报》于1950年2月7日刊登新闻,称浙江省人民政府卫生厅职员王毓榛、郑介安、俞汉杰、金秋等四人“为拥护苏联对日本细菌战犯的审判”,提出书面报告[谁?],指出当日机连续在浙江各地散布鼠疫细菌时不但不加以处置,反而为日军掩饰,谴责当时的浙江卫生部门。 查原文为:“1950年2月7日《浙江日报》又刊登新闻称浙江省人民政府卫生厅职员王毓榛、郑介安、俞汉杰、金秋等四人“为拥护苏联对日本细菌战犯的审判 提出书面报告 详述日寇当时在宁波、衢州、金华等地散布鼠疫细菌杀害中国人民的经过 对于容启荣等赴浙“敌机散毒”调研,称“当日机连续在浙江各地散布鼠疫细菌时,国民党反动政府接到报告后,不仅不采取适当措置,反而百端为敌人掩饰,认为敌人不致使用细菌战,尤其不相信宁波、衢州、金华等地鼠疫系日机所散播,且对当时浙江卫生机关加以谴责,推卸鼠疫蔓延责任。” 我认为这是完全失败的重述
      5. 条目内文:“11月5日,《时事公报》刊登一篇名为《推究病源》的文章,否定“敌机散毒”猜想,并提出“本地疫源”说。文章指出,此次在本地开明街东后街一带发生的类似鼠疫事件,最初被怀疑是由敌机散毒引起的。但通过事实推论,可能存在以下因素:东后街一带曾有城濠一道,填塞河基时多以垃圾堆填。在垃圾堆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死鼠夹杂其中。由于死鼠长时间腐烂,或者垃圾中孳生毒菌,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引发类似鼠疫的发生。故而此次宁波方面鼠疫的源头与1938年庆元鼠疫类似,都是本地源头,是由于“死鼠腐烂”或“垃圾酝酿毒菌”导致鼠疫的发生。” 轻度改写自《据之以史实:1940年宁波鼠疫“敌机散毒”记忆之形塑》“是日《时事公报》刊登《推究病源》一文,否定了“敌机散毒”猜想,并提出“本地疫源”说 此次本埠开明街东后街一带之发生类似鼠疫,初疑为敌机散毒所致。但以事实而推想,约有下列之因素:东后街一带,昔有城濠一道,当填塞河基时,闻□段多以垃圾堆填。垃圾堆中,不免有死鼠夹杂在内,因年久月深死鼠腐烂,或由垃圾酝酿毒菌,一旦侵及人身,致有是项鼠疫之发生 6 从这则报道可知,此次宁波方面鼠疫源头如1938 年庆元鼠疫一样,系本地源头,乃因“死鼠腐烂”或“垃圾酝酿毒菌”致使鼠疫发生。”  囧rz…… 看得出来编者治学严谨,完整地表达了原意。但你维毕竟不是治学严谨的地方,重述擦边抄袭我也懒得费力气。
        总结(=)中立:就条目总体质量而言,来源丰富,考虑的角度甚多,该选题的领域也有较多的著作和研究可以提供角度和事实。从个人立场而言,我很相信ChatGPT等LLM能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条目编写而言,可能带来核查困难和文辞华丽的假象,尤其是你给它文段去重述而不是让它自个去编的情况下。出于我不多的巡查经验,我对高频率的重复引用和长段单一引用保持警惕。由于我和人站内站外对主编的评价,理应避嫌,我在此仅提供一些对条目的意见并交公论。--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6:13 (UTC)回复
      排版失败,算了。--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6:14 (UTC)回复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多处语句如“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浙江鄞县城关镇开明街一带发动生物战,造成开明街鼠疫灾难,即宁波细菌战。”(明明可以把粗体留在第一个词汇却要这样玩?)“本地条件”(恕我吐槽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并最终会转移到人类宿主身上”“同时,在这些房屋地下,曾经是一条小河,后来在东大路扩建时由业主购买并填实,但有些地方仍然是河道,堆积污物,很难用其他方法进行彻底消毒。”(分词构句?)“火势蔓延到东大路对面的街屋,使其外墙熏黑,冒起火星。”(被动句?)“直到1960年代,这片被焚毁的区域仍被称为“鼠疫场”。”(until?)“一般认为,鼠疫暴发前,会首先在本地的老鼠中传播,但此次袭击中并没有发生。”根本不中文--SunAfterRain 2024年3月3日 (日) 16:17 (UTC)回复
  1. MOS:BOLD没有规定粗体的位置,即使提了也只是说第一句,根本没有说要在一开头。
  2. “本地条件”已改为“实施条件”。
  3. 不清楚“分词构句”是什么意思,我倒是好奇这个河到底填实没填实,为什么填实了还有河道?这句话逗号太多,不中文,应该断成两句话或者用分号连接。
  4. 已经改为“熏黑了外墙并冒起了火星”。
  5. 已改为“但此次袭击中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4年3月3日 (日) 16:25 (UTC)回复
因为有些我没有要回应我就不用列表了 1. 我讲的是大多是英文翻来的条目的现象 3. 大概率是英文的分词构句直接翻译没有修饰 5. 直到...不是中文 6. 一般认为出现在那个地方不是中文 7. 我刚才就在想说会不会有人只改我提到的结果还真的哩,下面还很多类似问题--SunAfterRain 2024年3月3日 (日) 16:35 (UTC)回复
3还是看不出原文,这句确实需要改就是;56不见得有问题,如果6+在的话或许可以问问他的意见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4年3月3日 (日) 17:08 (UTC)回复
关于第三点,我估计这个河道就像en:Covering of the Senne一样,有部分还留着做地下暗河,暗河里都是垃圾。--HNlander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6:57 (UTC)回复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综合上面两票(Heihaheihaha、SunAfterRain)的意见,行文问题较多,有些是中文使用者中少见的行文错误,影响读者理解,与机翻的负面影响类似。很多看不出应该如何修正,需要主编支持。因此反对。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4年3月3日 (日) 16:42 (UTC)回复
我倾向于选择改善后(+)支持。关于“高频率的重复引用和长段单一引用保持警惕”的说法,如果只是根据<ref>模板来看引用频繁程度,倒也算是诚实。但我相信站内有大量利用{{Sfn}}写作的条目,完全属于这种类型,因为会反复引用同一本书,或者同一篇论文,按照Heihaheihaha的说法,就变成了抄袭嫌疑,这个认定方法值得怀疑。另外参考香港中文大学的指引
抄袭是抄录他人著作(特别是书写作品)作为自己的著作的行为。
  • 最明显及大幅的抄袭是将整篇文章、整节、整段或整句抄录而不加注明。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 倘未有注明资料来源,即使只抄录数字或意译(没有实际抄录任何文字)亦可构成抄袭。
依照以上指引,我们可以进行判断。在此案例中,首先并没有发现“整篇文章、整节、整段或整句抄录而不加注明”,也就是没有原文直抄,也没有不加注明。其次也没有“未有注明资料来源,即使只抄录数字或意译”,因为所有的被指控抄袭的句子,都给出了来源。所以难称得上有抄袭行为。
维基百科不是一个追求创新性的地方,所有的研究都是WP:非原创研究,无可避免地会和一些来源的表达产生相似。但基于WP:可供查证方针,我们对所有相似段落进行了合理的归属,并没有宣传这项研究、这个观点、这个说法,是属于维基百科的。读者可以透过来源自行去阅读更完整的解读。另外本站中,WP:抄袭并未称为社群接受的方针指引,我认为此方面尚待完善。--HNlander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7:17 (UTC)回复
@HNlander您说的有道理,可以考虑看看en:Wikipedia:Close_paraphrasing吗?CV的定义各地都有差异,我是不敢妄下结论的,只是是讨厌打擦边球的行为--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7:37 (UTC)回复
我相信阁下可以看见,您所提供的文章开篇第二段就是:

在合理的范围内,只要材料不侵犯版权,并在文中注明出处,有限度的近似意译和引用都是适当的。对于对于有偏见的观点陈述,应当在文中引述,例如,在分句、句子或者段落中写明归属,如加上“约翰·史密斯写道……”,并且加上引文脚注。如果同一内容只有有限的几种表达方式,也可以采用有限的近似转述。

所以从这一段还可以得知,轻度改写不一定侵犯版权,和WP:侵犯版权还不是一回事。--HNlander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8:02 (UTC)回复
@HNlander请注意:我没有给他下侵权的结论,我也建议您不要轻易下没有侵权的结论;我想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希望您看完而非盲人摸象。--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8:18 (UTC)回复
此外,这里是GA评选,不是存废讨论,WP:抄袭是GA的要求,以WP:抄袭并未称为社群接受的方针指引为辩护理由是在鼓励抄袭吗?--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8:26 (UTC)回复
抄袭与否我不作评价,这个问题各界争论不休,我不认为在此问题上有明辨是非的人.--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8:33 (UTC)回复
我之前的回复里并没有下WP:侵犯版权的结论,而且我也基本看完了文章,确实有些可以商榷的地方。
  • 第一点,近似改写和抄袭是什么关系?以下我罗列了阁下提到的文章中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描述:
    • 近似转述而不注明出处可能构成抄袭[1]
    • 即使内容是可证实的公有领域或根据兼容的自由许可发布的,近似转述也可能与维基百科有关抄袭的指引相抵触。[2]
(!)意见:因此,由于文章基本上都给出了来源,很难说此处有抄袭行为,我们应当只讨论近似改写的事情。
  • 第二点,近似改写什么时候侵犯著作权?以下我罗列了阁下提到的文章中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描述:
    • 事实和想法不受版权保护,但创造性表达受到保护。“美洲驼是一种毛茸茸的山羊,表情懒惰,喉咙起伏。就像一个不成功的文学家。”——说美洲驼是一种毛茸茸的动物,也许它有一个长脖子,这是可以接受的。这些都是事实。但使用“懒惰的表情”和“起伏的喉咙”等短语可能会侵犯版权。[3]
    • 如果来源创造性地对名称、标题、短语或表达方式进行组合、选择或排列,过于紧密地遵循它可能会侵犯其版权。[4]因此,在“如何写出可接受的内容”章节,提到合适的做法是:
      • 从多个来源收集相关主题并向自己解释:重点是用自己的单词和句子结构重新表述或总结信息主体[5]
      • 不要按照来源提供的顺序来解释信息。[6]
    • 以及,如前文提到,在合理的范围内,只要材料不侵犯版权,并在文中注明出处,有限度的近似意译和引用都是适当的。对于对于有偏见的观点陈述,应当在文中引述,例如,在分句、句子或者段落中写明归属,如加上“约翰·史密斯写道……”,并且加上引文脚注。如果同一内容只有有限的几种表达方式,也可以采用有限的近似转述。
(!)意见:首先,这篇文章对名称、标题、短语的组合顺序,是否是和某处来源类似的?
  • 首先是语句上的相似性,虽然拼凑得很糟糕,但并没有照搬原来的词语和结构。这一点,也从之前的更改意见中可以得到验证。都说是“拼凑”,而并没有说是“照抄”。
  • 其次是段落的相似性。Heihaheihaha提出的段落,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在整篇文章中,似乎占比又不大,但不确定别的地方。从文章整体来说,大段内容引用出现的情况比较少,基本上都有重新排列的操作,应该可以通过改写以纠正。
  • 从文章整体来说,可以通过其他文章的结构对比,以及引用的页码进行了解,很明显并没有按着原本的顺序,而是中间有穿插别的内容,跳过内容,返回前文。说明条目的结构和原文应当是不同的,标题的选择似乎差别也很大。
所以难说,你可以说是擦边,但总感觉罪不至死。总是可以拯救的。--HNlander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9:15 (UTC)回复
  • (!)意见。我是真的烦。主编自己拼凑完了自己都不读,你们这些投支持票的也不读,让别人花时间读这种垃圾内容,给这种垃圾条目挑毛病。你们不觉得羞耻吗?
    1. “作战飞机由杭州笕桥机场出发,利用空投的小麦、玉米、棉布碎片和感染鼠疫跳蚤的沙子”——不是人话。感染鼠疫跳蚤的沙子是什么?沙子会感染跳蚤吗?、
    2. “6月13日,日军在绍兴沥海所一带以空投大量白色粉末。”——以什么?根据主编过往的行径大概又是删了一部分成分之后忘了改句子了吧?
    3.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课的荒尾兴功、支那派遣军参谋井本熊男、南京1644部队长代理增田知贞共同协商关于细菌战实施的协商”——协商协商。协商协商。
    4. “玉米和布匹上布满感染霍乱和鼠疫的跳蚤”——横空出世玉米是哪里来的?拼凑的时候又懒得读了吧?
    5. “1940年10月4日,衢州发现日机撒播小麦、乌麦等物品,这也是日军生化部队的首次袭击”,那么“从9月18日开始到10月8日,日军对宁波共进行6次攻击”,9月18日的时候的攻击是第零次攻击吗?拼凑的时候忘带脑子了?
    6. “一些家禽吃地上的麦粒,第二天就死”——唐突地出现了一句口语不说,时态也不对。第二天就死,听着像这些家禽赌气不活了一样。
    7. “当天一共出现9人暴毙”——语病。口语的话就算了,维基百科条目正文需要用书面语。
    8. “禁止各家自信掩埋尸体”——这个倒还好了,可以看出是拼音输入法的错误。但你们这8个投支持票的为啥没看到这个错误呢?是因为自信吗?
    9. “为此,县府专门成立一个预防注射队,覆盖范围从开明街疫区为中心,东至碶闸街,南至大梁街,西至南北大路,北至仓水街的城区中心,”——这个倒是应该把“从”改成“以”了。从……为中心并不是人话。看起来又像是拼贴以后懒得改好句子的结果。
    10. “火势蔓延到东大路对面的街屋,熏黑了外墙并冒起了火星。消防队遂对准这排街屋,启动水泵。”——典型的复制了一半就结束了。启动水泵并不是一个事件的结果,而是手段。启动水泵,水喷出来了吗?火灭了吗?不知道。
    11. “容启荣等人于1940年12月下旬前来浙江展开调查。”——在这个条目里“前来”的用法是错误的。这是主观用语。显然编写者复制了来源中的叙述,并未以条目应有的观点表达。
    12. “这表明容启荣和叶墨等人的调查结果基本与伯力士的判断一致”——没头没脑地出现了“叶墨”这个名字。他是谁?干什么的?什么时候参加的?不知道。复制的时候又漏了一部分吧?
    13. “但国民政府认为事关国际信誉不得谎报疫情,篡改这份报告,直至1950年才从档案中重见天日。”——语病。国民政府为啥会1950年重见天日啊。
    14. “731部队长北野少指,最有效的方法是从飞机上散布以及在地面上直接施放细菌”——这里是北野(政次)少将的“将”被吃了。
    15. “石井四郎曾经向承认”——向谁承认?删句子成分又没删干净吧?
    16. “《浙江日报》于1950年2月7日刊登新闻,称浙江省人民政府卫生厅职员王毓榛、郑介安、俞汉杰、金秋等四人“为拥护苏联对日本细菌战犯的审判”,提出书面报告,指出当日机连续在浙江各地散布鼠疫细菌时不但不加以处置,反而为日军掩饰,谴责当时的浙江卫生部门。”——语病。“不加以处置”的主语缺失。
    17. “大厅中间展示着沙盘,根据遇难者家属胡鼎阳提供的《疫区总平面图》还原当年开明街疫区的建筑模型。”——“展示着”是不当表达。这是说明文,在这里不是要状貌用的,“着”的用法错误。可能是沿用了不合适的来源里的原文叙述。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3日 (日) 17:22 (UTC)回复

已经代为更改。--HNlander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7:44 (UTC)回复
有些譬如玉米的错误应该要向主编查证,真的是冗余再删,谁知道是不是漏了什么东西。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4年3月3日 (日) 18:09 (UTC)回复
阁下可以看见英文原条目之前就有玉米的表达:

The Kaimingjie germ weapon attack consisted of corn and cloth infested with fleas. These fleas, infected with cholera and the bubonic plague, were airdropped over the area of Ningbo on October 27, 1940. Rats were infested with these fleas, which moved on to human hosts.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错误,也并不需要向主编查证,除非你想到英文版溯源。前文中或许没有提到过玉米,并没有影响到意思。后文中出现时,可以选择省略这一不重要的内容。--HNlander留言2024年3月3日 (日) 19:23 (UTC)回复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能简单地代为更改的。主编写条目的方法错得很厉害,如果别人不能去查证参考来源,不可能有效地救治这个条目。比如,我前面提的第一个意见,现在被改成“装着鼠疫跳蚤的沙子”,看似行文正确了吧?其实呢。主编所引用的来源并不能支持这个陈述。并没有来源说有投放沙子。那么为啥主编会写沙子呢?因为主编是个胡乱抄写拼凑的混蛋。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4日 (一) 01:14 (UTC)回复
  • 之前有改了一些,发现还是有多处待改进:
    1. “开明街上哀号声此起彼伏,丧服裹身者比比皆是”这句大概从参考资料复制来的,不是百科全书的正常语调,应改写或删去。
    2. “日、德、意国旗”、“登记册的户口信息”注意地区词传换。
    3. “除贵重且可以消毒的东西可以带出外”一句话两次“可以”。
    4. “当时的鄞县县府"烧"实施计划,"毁"疫区的所有房屋”语意不明,猜测主编原意是“烧毁”疫区的所有房屋。
    5. “消防队遂对准这排街屋,启动水泵以保护对面街屋”上面UUM君提到的部分尚未改善,另一下“这排”一下“对面”令人困惑。
    6. “并不认为当时鄞县鼠疫是由于“敌机散毒”所导致”。
    7. “就会引发类似鼠疫的发生”,中文不会这样用吧。
    8. “提到1940年10月27日敌机袭击鄞县时在该区散布小麦等物的情况”,但上面只提到10月27日有投下“大麦、小米、面粉”,主编可能要再确认参考资料。
    9. “因此无法确定与敌机之间的关系,"怀疑不足"”?
    10. “国家并不需要由于国家行为引起的对个人的伤害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语句不通顺。
    11. 流行文化一节只有一个段落,应该不用列点。

综上,我认为该条目还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 人人生来平等/Disney 100🎉 2024年3月4日 (一) 01:09 (UTC)回复


上文已经有多位编者指出条目有各类问题,已经不是小修小补可以处理了,不符合优良评选的第二点要求,甚至可以加入多个维护模板,理应即时不合标准(虽说都快评选结束)。--Nostalgiacn留言2024年3月4日 (一) 07:19 (UTC)回复

 :8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票,4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票,未达标准--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24年3月4日 (一) 22:17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Close paraphrasing without in-text attribution may constitute plagiarism.
  2. ^ Even when content is verifiably public domain or released under a compatible free license, close paraphrasing may be at odds with Wikipedia's guideline related to plagiarism.
  3. ^ Facts and ideas cannot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but creative expression is protected. The test of creativity is minimal. Hilaire Belloc's 1897 More Beasts: (for Worse Children) illustrates creative expression in his description of a llama: "The Llama is a woolly sort of fleecy hairy goat, with an indolent expression and an undulating throat; like an unsuccessful literary man." If this somewhat dubious source was used for the article on llamas and was still protected by copyright, it would be acceptable to say that the llama is an animal with a shaggy coat, and perhaps that it has a long neck. These are facts. But use of the phrases "indolent expression" and "undulating throat" might violate copyright. The original choice of words is part of Belloc's creative expression. Going further, the simile "like an unsuccessful literary man" is also creative, and is also protected. A clumsy paraphrase like "resembling a failed writer" might violate copyright even though the words are entirely different. More than the facts have been copied.
  4. ^ However, if a source creatively combines, selects or arranges names, titles, short phrases or expressions, following it too closely may infringe on its copyright.
  5. ^ Gather related items from the multiple sources and explain it to yourself: The point is to rephrase or summarize a body of information in your own words and sentence structure.
  6. ^ Don't paraphrase information in the same order it was presented from the source.

2公斤的鼠疫菌

金子顺一的论文集中所写的是2公斤的PX,而翻阅其论文无法得知PX指的是什么,至少我没有在原文中看到有说明,若有编者找到了烦请知会一下。PX指感染鼠疫的跳蚤这一点是很多对该论文的评述自行加上的,大多没有解释或者引用这一词的出处。有一种说法称P是鼠疫杆菌(日语:ペスト菌罗马化Pesuto kin),X是印度鼠蚤Xenopsylla cheopis),因此得知PX指感染了鼠疫杆菌的跳蚤,听上去较为合理。不管如何,若是2千克的鼠疫菌,那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出来的。--Irralpaca留言2024年3月5日 (二) 00:12 (UTC)回复

多谢HNlander提供PDF的页码,但正如Irralpaca所说,该文献只能支持在宁波投放了2公斤的PX。所以该文献不仅不能单独支持条目里的“投放了2公斤鼠疫菌”的主张, 反而是否定该主张的。如果我们对主编AGF,那么大概是主编看了“龚晶晶. 宁波鼠疫惨案|得病的父亲,被活生生钉进了棺木. 明州世相. 2018-09-19 [202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4) –通过澎湃新闻 ”这个来源,采纳了这个来源里的论断,然后没有仔细读金子顺一的论文,却还是要加上这个论文作为连接,装作查阅过的样子以忽悠DYKC/GAC的审阅者和读者。
写条目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读了多少来源,读懂了多少内容,就引用多少。我知道不这样做的维基人还是不少的。很遗憾我不可能吧这样的维基人都逮住批评一下。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5日 (二) 02:33 (UTC)回复

几个问题

章节:调查-日本军方-间接调查、宁波大学细菌战调查会

除了第一句之外,似乎更应该用“后续”概括总结,考虑到后文是“审判”或许应该循大标题“调查”,随后以国别讨论当时的调查。而该章节余下部分的放置位置应与宁波大学细菌战调查会的位置、调查标题是否改为后续及调查宜再检讨。

(分隔)

“自从19世纪中叶起,宁波便是美国长老会差会传教以及实施医疗活动的重地,故而在战争期间,城中有美国医师及教士。”

这一句话在“实施条件”段落存在的意义不甚明了。若是断定美国医师的存在是为阻断疫情传播有所帮助,似乎后文没有太大提及。若是他们作为交战两国外的第三方留下大量见闻录作为文献证据,可提及说明。

(分隔)

“最佳的细菌弹,能引起精神和经济上的恐慌”(解决,已删除)

原文此句为来源第28号参考文献之报道,然请看金子顺一论文原文:

  • 第一绪言第二段:吾人の現有兵器中其の質及特性に於て最も優れた彈種の一としてのPX(云々)
  • 第三说明第3条:(云々)尤より細菌戰の效果の真諦は他に更に精神的經濟的な恐慌を招來するに在るが(云々)

似乎与第28号来源内容有悖,首先性质最优的种类之一,不能称之最佳;其次原文恐慌云云在阐述细菌战,换一种类似武器亦有此特点,感觉不需提及。——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4年3月5日 (二) 05:33 (UTC)回复

>“最佳的细菌弹,能引起精神和经济上的恐慌”
关于这部分我建议还是先移除相关内容。因为金子的论文是第一手来源,和第一手来源显然矛盾的其他来源需要怀疑质量,而根据常识,这一类新闻报道在事实描述上不可信的情况很多。但我们也不应该直接基于金子的论文去归纳当时日军作战的考量,因为它不仅是第一手来源,而且作战的考量显然也不是这种文献应该论述的。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5日 (二) 07:55 (UTC)回复
同意该建议,已删除有关文字。--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4年3月5日 (二) 08:19 (UTC)回复

追加

“衢州的空袭并未引起省政府的注意,后者反倒在关注并非由日军引起的丽水庆元的鼠疫疫情。”(解决,已修正)

角标所示来源里没有这句话。

(分隔)

全文多处段落标题似乎不能精准概括章节内容,需要对内容再编

诸如“日军计划”与“实施条件”(其他标题问题见上),前者已经开始使用武器明显不是实施前的计划,后者更多是在介绍宁波本身。——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4年3月5日 (二) 08:47 (UTC)回复

同意。但再编的话大概只能是去查阅来源重新归纳,实际上约等于重新写一个条目了。我个人的建议是,把这个条目移动到草稿空间,然后重新从少到多,一点点查阅文献,丰富条目内容。如果让我自己来写这种体量和题材的条目,我至少要花十几个小时去查阅文献。我相信作者大概花了30分钟左右。无本之木你是很难扶起来的。--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5日 (二) 09:00 (UTC)回复
返回到“开明街鼠疫灾难”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