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绦
丝绦,又称宫绦[1]、宫縚、绦带[2],指宫廷中特制或仿照宫廷式样所制的丝带,是中国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配饰,类似于吊配。附有圆穗头一副,穗头前半尺处打一花结,坠子则多为玉石、金银、陶瓷、珐琅等饰物,尾端为流苏[3][4]。
历史
丝绦起源于结绳记事,从战国时期开始即在服装装饰中就开始应用。汉服“宽衣博带”,“束服之结”自然成为丝绦在服装装饰中的一种重要的应用;古人尚玉,周代男子就有佩玉的习俗,《尔雅义疏》中记载“佩玉之组条,用以连贯玉者,也叫纶,用丝绳婉转结之”,出土文物显示,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众多种类的佩玉绳结[5],并在此后的中国各朝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曾一度失传。随着21世纪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丝绦再一次开始流行于一些汉服爱好者之间,在一些特色商店也可以找到它们。
参见
参考文献
- ^ 中国共青团武汉工商学院委员会. 汉服宫绦系法小课圆满结束. [202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 ^ 甘肃省博物馆. 花卉几何纹绦带.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 ^ Sheng, Angela. The Disappearance of Silk Weaves with Weft Effects in Early China. Chinese Science. 1995, (12): 41–76 [2021-08-01]. ISSN 0361-9001. JSTOR 432904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7).
- ^ 中国结. 中国网. [201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0).
- ^ 李立新. 中国结的历史演变. 纺织学报. 2007, 28(11): 115-118
相关链接
- 哔哩哔哩上丝绦的制作方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搜狐上关于丝绦的系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