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渠法是中国汉朝所发展出来的地下窖井技术。

汉代张骞西域之后,井渠法传至西域。为治理盐碱地,庄熊罴向汉武帝建议开渠引洛水灌溉[1]。汉朝派遣一万多名士兵先在地下挖暗渠,再将水从商颜山(今大荔县北的铁链山)引向东面。《史记·河渠书》载:“武帝初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

参考书目

  • 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馀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