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
古代官職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8月12日) |
侍郎为中国、越南、朝鲜官制名称,创建于汉代,并沿用到20世纪初。相当于今日的副部长。
侍郎 | |||||||
汉语名称 | |||||||
---|---|---|---|---|---|---|---|
汉语 | 侍郎 | ||||||
| |||||||
越南语名称 | |||||||
国语字 | Thị lang | ||||||
汉喃 | 侍郎 | ||||||
韩语名称 | |||||||
谚文 | 시랑 | ||||||
汉字 | 侍郞 | ||||||
| |||||||
满语名称 | |||||||
满文 | ᠠᠰᡥᠠᠨ ᡳ ᠠᠮᠪᠠᠨ | ||||||
穆麟德转写 | ashan i amban |
沿革
秦汉时期是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侍卫,属郎中令(光禄勋)[1]。
东汉以后,作为尚书的属官之下[1],初任为郎中,满一年为尚书郎,满三年为侍郎。
之后随着尚书台的权力扩大,侍郎日渐重要。隋唐之时,于京城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国家政务。其中,每部一名之侍郎为辅佐尚书主官[1]之事务实际执行者,相当于今内阁部会次长。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侍郎,门下省的副官称为门下侍郎(黄门侍郎)。宋元明清皆沿袭此制。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六部侍郎升为正三品。之后,清朝沿袭旧制,亦设左右侍郎,均为满人、汉人各一,也就是六部各部之间均有侍郎四名(雍正八年起定为从二品)。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徐连达 (编). 中国官制大辞典. 上海: 上海大学. 2010: 367. ISBN 978-7-81118-556-0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