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书贼》(英语:The Book Thief)是由澳洲小说家马克斯·祖萨克(Markus Zusak)[1]所创作的一部反战小说,于2005年出版。《偷书贼》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占据超过535周[2],被翻译成63种语言,全球销售超过1700万册。

偷书贼
原名The Book Thief
作者马克斯·祖萨克
译者孙张静
吕玉婵
类型历史反战
语言英文
故事背景地点德国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木马文化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7年8月
出版地点澳洲
媒介平装
页数368页
规范控制
ISBNISBN 978-0-375-83100-3
OCLC170926250

出版

中文简体版由孙张静译,南海出版公司于2007年8月出版。[3]中文正体版由吕玉婵译,木马文化于2007年出版。[4]

内容简介

故事以死神为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莉塞尔因为父母是共产主义分子,因此无能力照顾她和弟弟,只好将两人交由别人领养,莉塞尔的弟弟在前往慕尼黑火车路上因病死去,死神去收取莉塞尔弟弟的灵魂,这是死神第一次见到偷书贼(莉塞尔),自此弟弟死去的阴影便常常成为莉塞尔的噩梦。在弟弟的葬礼上,莉塞尔捡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本书《掘墓工人手册》,但她并不识字,只是保管着那本书,这是偷书贼第一次的偷书。接着,莉塞尔被送去了天堂街,这个将从此改变她人生的地方,莉塞尔忍痛和亲生的妈妈分开成为修伯曼和罗莎的女儿,她的养父修伯曼是一个公正客观的好人,总是温柔冷静的面对一切,养母罗莎是一个看似脾气暴躁但却能温柔的包容面对各种状况强韧的女人,因为和妈妈弟弟分离而让莉塞尔常在晚上做恶梦,每当莉塞尔做噩梦时,修伯曼会走到她身边安抚她,在每次恶梦之后的时间就成为了修伯曼和莉塞尔的读书时光,莉塞尔捡来的《掘墓工人手册》成为了教材。莉塞尔也在天堂街认识了她此生最好的朋友鲁迪,当时德国不时就会有空袭警报,所有人必须躲到防空洞里,就在大家因空袭而心中充感恐惧与不安时,莉塞尔开始为大家朗读,把文字的力量带给了防空洞里的每个人,让大家的心也因此安定了下来,躲过了空袭警报。一日,养父于一次大战时的战友的犹太裔遗孤麦克斯前来投靠,但时藉纳粹党执政,养父只好将他藏在地下室,莉塞尔渐渐的和他成为了好友,每天为他读书,麦克斯也自己画了一本书送给了莉塞尔。同时莉塞尔也因为第二次的偷书让镇长夫人发现莉塞尔对书本的渴望,进而常常借由莉塞尔去送还送洗衣服的时间邀请她到书房念书。后来,遗孤离开了,养父亦被征召当兵,莉塞尔继续在镇长夫人处偷书看,度过了一段还算平静的日子。后来,养父回来了,不过盟军空袭慕尼黑,莉塞尔的养父母及朋友都躲不过这场浩劫,死神去带走他们的灵魂时,再次见到了莉塞尔,因为莉塞尔当时躲在地下室写下她自己的故事,而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

奖项

  • 获颁美国图书馆协会举办之Pintz奖。
  • 荣获2006年Book Sense儿童文学类年度选书。
  • 荣获2006年Exclusive Books Boeke Prize奖。
  • 荣获2006年邦诺书店(Barnes&Noble)“发现新人奖”。
  • 2006年亚马逊网络书店年度选书。
  • 获颁Kathleen Mitchell青年作家奖。
  • 获颁“全国犹太图书协会”小说奖。
  • 获颁“犹太图书馆小说奖”。
  • 入选“澳洲书商年度选书”。
  • 入围美国鹅毛笔奖2006年度最佳青少年/成人小说。
  • 入围澳洲图书产业奖“年度选书”及“文学小说”。

电影

电影版《偷书贼》于2013年11月上映,由英国导演Brian Percival执导。

参考文献

  1. ^ The Book Thief. Transworld Publishers. [5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6). 
  2. ^ Best Sellers: Children's Books - May 15, 2011. New York Times. 15 May 2011 [6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3. ^ 《偷书贼(2006 亚马逊网络书店年度选书)》 马克斯·苏萨克 (Markus Zusak), 孙张静【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4. ^ Tou shu zei (图书, 20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Ca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