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尾负鼠

袋貂科帚尾袋貂属哺乳动物

帚尾袋貂Trichosurus vulpecula),又名走地蝠袋鼠狐袋鼬,是体型最大的袋貂。其学名的意思是“毛尾的小狐”,因为牠们的外观像。牠们的尾巴为卷缠尾,下身底部则没有毛。在城市中很易看见牠们的踪迹,是小数生活在澳洲大自然及人工环境的动物之一。

帚尾袋貂[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有袋类 Marsupi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貂科 Phalangeridae
属: 帚尾袋貂属 Trichosurus
种:
帚尾袋貂[1] T. vulpecula
二名法
Trichosurus vulpecula
(Kerr, 1792)

帚尾袋貂是夜间活动的。牠们主要是吃叶子的,但亦会吃细小的哺乳动物,如家鼠。在很多澳洲的栖息地中,桉树会占牠们食物的大部分,但却并非主要部分。这可能是因在桉树叶中含有单宁酸或其他保护性的化学物质[3]人类生活的环境中,牠们是著名的抢掠者,专向果树、蔬菜园及厨房埋手。

行为

 
帚尾袋貂是晚间出没的。

在日间,帚尾袋貂会在树上的巢或其他方便的地方(如天花的空间)睡觉。虽然牠们主要是在树上生活的,但亦会有很多时间在地上出没。牠们是可以站立的。

雄性帚尾袋貂会发出非常大的嘶叫来保护领土。牠们亦会有其他的发声,主要都是喀嚓声。大部分帚尾袋貂都相对寂静。牠们一般都是独自生活,或以细小群族聚居。帚尾袋貂是有高度的区域性,对外来的动物或负鼠本身都带有攻击性。

饲养

在很多地区都是禁止饲养帚尾袋貂的。若是人工养大的刷尾袋貂,会很驯服,但仍会本能性的到处搜寻。人工哺育帚尾袋貂需要在断奶后,以树叶及花朵、或果实及蔬菜来取代母乳。一般的错误是主要以果实及蔬菜来喂饲,这会阻碍食道内微生物的发育,严重会造成死亡

帚尾袋貂是非常聪明的动物,智力可与相比,故可以教授饲养的帚尾袋貂一些花式,如“坐下”等一般动作。教授时须留意要给予确实的指示,并经常给予奖励。

生态的影响

 
帚尾袋貂的近镜。

欧洲移民曾在新西兰发展毛皮工业而引入帚尾袋貂,现时牠们的数量约有7000万头。引入帚尾袋貂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因为当地的植物都是在没有帚尾袋貂的情况下进行演化。帚尾袋貂选择性地吃当地的蔬菜[4],特别对阔叶树(如铁心木属)造成破坏。[5]从而引发与鸟类对食物的竞争、森林的组成及冠层的瓦解。[6]牠们对假山毛榉属没有很大的影响,但牠们吃了很多自然生长的品种,从而减少了假山毛榉属的多样性。帚尾袋貂是机会主义者,会掠食鸟类的蛋。[7]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帚尾袋貂被认为是牛结核病的带菌者,对牛乳业、牛肉业及鹿肉业造成危害。[8]但是其传播途径却未曾清楚。

捕捉及毒杀帚尾袋貂能成功的减少其数量。一般的猎人为控制害虫或狩猎毛皮都会使用氰化物来杀死帚尾袋貂,而新西兰政府则使用代号1080的氟醋酸钠来处理较大的面积。[9]研究发现原住的鸟类只有少量的减少,而原住的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则会在牠们的数量回升后而被比下去。另一个好处是一些其他入侵物种的副猎获。个别亦有报告指宠物受到1080的毒害,成因可能是吃了被毒杀的帚尾袋貂尸体。

为避免对幼树造成破坏,帚尾袋貂的数量必须保持在该区域约为5%的程度才算正常水准。帚尾袋貂在新西兰被认为是主要的生态危害,一些生态组织更建议将之灭绝。但是牠们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尤其加上红鹿山羊的引入,另外人类活动如农业、砍伐森林及矿业等。

狩捕帚尾袋貂一直持续,牠们的毛皮亦被作为买卖。不过这些因毛皮而被猎杀的刷尾负鼠数量比因中毒而死亡只属小数。环境学者质疑这个行业是否为减少或灭绝帚尾袋貂。一些新西兰公司将牠们的毛皮出口至台湾香港马来西亚

参考

  1. ^ Groves, C.P. Wilson, D.E. & Reeder, D.M. , 编.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50. ISBN 978-0-8018-8221-0. LCCN 2005001870. OCLC 62265494. OL 3392515M.  NLC 001238428.
  2. ^ Australasian Marsupial & Monotreme Specialist Group. Trichosurus vulpecu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 [2006-05-12]. 
  3. ^ Marsh, K. J., Wallis, I. R., & Foley, W. J. The effect of inactivating tannins on the intake of Eucalyptus foliage by a specialist Eucalyptus folivore (Pseudocheirus peregrinus) and a generalist herbivore (Trichosurus vulpecula). Australi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3, 51: 41–42. 
  4. ^ Payton, I. J.; et al. Response of selected tree species to culling of introduced Australian brushtail possums Trichosurus vulpecula at Waipoua Forest, Northland, New Zealand.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97, 81: 247–255. 
  5. ^ Cowan, P. E.; et al. Effects of possum browsing on northern rata, Orongorongo valley, Wellington, New Zealand.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1997, 27: 173–179. 
  6. ^ Rogers, G. M., & Leathwick, J. R. Factors predisposing forests to canopy collapse in the southern Ruahine Range, New Zealand.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97, 80: 325–338. 
  7. ^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he use of 1080 for pest control - Possum impacts on native animals. 2004 [200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4). 
  8. ^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he use of 1080 for pest control - Possums as reservoirs of bovine tuberculosis. 2004 [200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6). 
  9. ^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he use of 1080 for pest control - Success stories. 2004 [200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