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埃德·考夫曼
小史丹利·劳埃德·考夫曼(英语:Stanley Lloyd Kaufman, Jr.,1945年12月30日—),美国男导演、制片人、编剧与演员。他和麦可·赫兹为特罗马娱乐的联合创办人,也是特罗马多部著名电影的导演。
劳埃德·考夫曼 Lloyd Kaufman | |
---|---|
导演 | |
别名 | 塞缪尔·威尔 (Samuel Weil) |
出生 | 小史丹利·劳埃德·考夫曼 (Stanley Lloyd Kaufman, Jr.) 1945年12月30日 |
职业 | 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 |
配偶 | 帕特·史温尼·考夫曼(1974年结婚) |
儿女 | 3 |
活跃年代 | 1969年至今 |
考夫曼在超过三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坚持从事独立制作,其电影多为带血腥、暴力、讽刺、裸露、尖叫女王要素的恐怖B级片。考夫曼的前合作伙伴詹姆斯·昆恩在《特罗马公司cult电影集锦》一书中的引言说:“考夫曼的风格混合了多种元素:闹剧、血腥、性爱、杂技、核子废料。受影响者众多,当中包括彼得·杰逊、凯文·史密斯以及昆丁·塔伦提诺。”
早期生活
劳埃德·考夫曼出生于纽约市的犹太家庭[1]。他是露丝(Ruth,娘家姓福瑞德)和律师老史丹利·劳埃德·考夫曼(Stanley Lloyd Kaufman Sr.)的儿子[2]。考夫曼196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主修中国学。在学校期间,他开始制作低预算电影[3]。
他与导演奥利佛·史东和第四十三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为同级同学。他最初打算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后来与学生电影制片人罗拔·爱德斯坦(Robert Edelstein)和埃里克·舒曼(Eric Sherman,文森特·舒曼之子)成为了好友,他们向他介绍了自己终生对电影的痴迷[4]。劳埃德最喜欢的电影人包含约翰·福特、沟口健二、恩斯特·刘别谦、斯坦·布拉哈格和法兰克林·沙夫纳。[5]他也喜欢威廉·卡斯尔的恐怖电影[6]。
职业生涯
早期
回到耶鲁大学,他制作了罗拔·爱德斯坦的低预算电影《拉帕卡尼》(Rappaccini),同时执导了自己的首部长片作品——黑白实验电影《女孩归来》(1969年)[4];该片以两千美元的预算制作,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其他东海岸机构的电影学会上放映[7]。毕业后,考夫曼到坎农影业工作,结识了约翰·艾维森。两人在几部低预算电影中合作了数年,包括《乔》(1970年)和《超级迪克》(1971年)。此期间,考夫曼执导兼演出他的第二部长片《爱的回报》(1971年),该片受《纽约时报》的霍华·汤普森赞赏[8];奥利佛·史东还在片中饰演一名小角色[9]。接着,他又和史东共同制作了女同性恋惊悚片《小甜饼》(1973年);考夫曼同时还执导了以色列喜剧片《大个子,为何大惊小怪?》(1973年)。1973年至1979年期间,考夫曼以化名“路易斯·苏”(Louis Su)在纽约拍了几部成人电影;执导作如《新来的人》(1973年)、《糖与醋》(Sweet & Sour,1974年)和《神圣的迷恋》(The Divine Obsession,1976年)[10]。
特罗马娱乐
1974年,考夫曼和他的商业伙伴麦可·赫兹创立了特罗马娱乐。特罗马最初是一家分销公司。从那以后,它发展壮大成一家制片公司、销售商店,以及在90年代后期的有线电视频道。[3]创业初期,为了支付账单,考夫曼到好莱坞寻求各种工作机会。当中包括《洛基》(1976年,在特罗马的平板机上剪辑;考夫曼本人亦在片中露面)、《周末狂热》(1977年)[11]及《核子母舰遇险记》(1980年)。其中,《周末狂热》知名的“2001奥德赛”(2001 Odyssey)夜店便是考夫曼所选[12]。在工作过程中,他对组员间的犬儒主义与恶劣态度深感不满,坚定了他独立创作的态度;尤其在《核子母舰遇险记》中的糟糕经历(如被迫花费无意义的成本和接受不合理的需求而阻碍制作进度)使他再也不想和主流大片商打交道[7]。1979年到1981年间,他和赫兹拍了一系列有利可图的“性喜剧”电影,包含《三后一王》(1979年)、《女服务员》(1981年)和《上你!》(1982年)[4]。在早期的电影中,考夫曼时常化名为“塞缪尔·威尔”(Samuel Weil)。他还曾在路易·马卢电影《与安德烈晚餐》(1981年)担任制片经理[13][14]。
1975年,考夫曼读过一篇文章说恐怖片不再流行,所以他认为恐怖片正是特罗马该往的方向[15]。考夫曼为此和赫兹创作了血腥暴力风格的超级英雄电影《猛毒复仇》,虽然《猛毒复仇》并不是一部真正的恐怖片,且初期乏人问津,但后来逐渐获得了主流成功。从那时起,该公司就完全专注于恐怖活动,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过分实体特效、粗暴的恐怖和极端暴力。《猛毒复仇》成为特罗马最受欢迎的电影,还推出了多部续集、一款电子游戏、一部儿童电视动画和漫画及周边商品[4]。主角猛毒也就此成为特罗马的官方吉祥物[4]。
尝到成功的滋味的考夫曼紧接着与赫兹、理查·W·海恩斯执导了《流氓太保》(1986年),该片的成功也和《猛毒复仇》一样推出了多部续集。[4]
然而,在1988年由于电影《特罗马之战》的失败使特罗马走了下坡;该片曾两度遭美国电影协会退货,从而迫使原片大幅缩水,最终特罗马预算最高的《特罗马之战》在票房表现上以失败作收,也使特罗马损失惨重到被迫从一间主流片商业务缩减成一间独立电影制片商[4]。考夫曼再次尝试以超级英雄电影《纽约杀人机器》(1990年)来挽救,但当该片也在票房上失败时,考夫曼于1995年至2000年间,将工作室再次改建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小型电影公司。考夫曼在此五年间创作了几部评价不错的电影,所有电影均以限量放映的形式在美国发行,包括与詹姆斯·昆恩合力创作、对莎士比亚戏剧些许戏仿的黑色喜剧片《吉诺密欧与朱丽叶》(1996年);《特罗马警报》(1999年)则改编自他和昆恩写的《我从猛毒复仇中学到的电影制作需要知道的一切》一书,以及独立于《猛毒复仇》三部曲的续集《公民猛毒:猛毒复仇4》(2000年),但后两部片在外界反应平平。[4]
不幸的是,特罗马再次陷入财务危机,这一次是在筹拍低预算电影《摄魄惊魂》;当发现电影大部分镜头都无法使用后,让公司损失了25万美元。考夫曼亲自下来执导重拍作业,以挽救这部电影,将镜头分为两部分,并将影片重剪成双片连放的形式,于2004年9月以DVD发行。[4]
特罗马尽管身陷财务危机但仍制作和收购独立电影,并发行了许多来自第三方的电影,其中包括特雷·帕克颇受好评的《食人魔:歌舞剧》(1993年)[16]。考夫曼除了为独立电影发行、出版影碟外,本人还亲身在多部低成本的独立制作中演出,包含昆恩执导的处女作《撕裂人》(2006年)和《犀利人夫》(2010年)。2006年,考夫曼与剪辑师盖布瑞·佛瑞德曼(Gabriel Friedman)合作执导和编剧《恶夜活死鸡》,预算达50万美元;尽管电影受到好评,却因无法广泛上映而使票房表现失败[16]。
特罗马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被世人遗忘,粉丝群也非常小众。考夫曼抱怨:“我们在经济上被列入黑名单,”他描述了自己工作室在流行文化中的当前地位:“好莱坞不希望人们闻到颠覆或新创的东西。”知名影展和电影院已不再理会考夫曼和特罗马的电影,包括主流线上媒体和印刷物也在边缘特罗马,业界的变迁令考夫曼感到困惑。[16]2008年,考夫曼在享有盛名的西班牙锡切斯影展获得了终身成就奖[17]。
2012年,考夫曼参演了恐怖片《恐怖屋子》(Horror House),在片中饰演房地产经纪人乔(Joe The Real Estate Agent),他在拍摄的最后一天加入剧组[18]。2013年6月,考夫曼再次与昆恩合作,于后者的《银河守护者》(2014年)中出演[19]。同年12月,考夫曼在播客Chimichanga Talk中透露,米高梅计划发行《洛基》40周年纪念DVD及蓝光包中,他在1975年以超8毫米菲林拍摄的幕后花絮将包括其中[20]。
知名导演兼特罗马粉丝昆丁·塔伦提诺希望考夫曼做些特别的事情来纪念即将到来的特罗马成立四十周年,考夫曼决定将其选为从2011年起开始发展的新《流氓太保》电影,塔伦提诺还建议他将该片分为上下两部发行。[17][21]第一部电影《重返流氓高校》2013年5月16日在第66届康城影展上首映,评价正面居多[22]。第二部电影《重返流氓高校2》在Kickstarter筹得资金后成功制作完成,2017年5月24日在第70届康城影展上首映,反应同样不俗[23]。自1976年以来,考夫曼就一直参加康城影展,但此参与并不顺利;考夫曼和特罗马的员工以抗议媒体整合、促进网络中立并放映他们最新的电影而在康城影展上游行;但其员工遭在场的警方殴打并被暂时拘留。考夫曼事后发表声明表示他永远不会回到康城。[23]
个人生活
考夫曼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21],以及一些普通话。他曾用简短的普通话录制影片对《恶夜活死鸡》的盗版表达抗议[24]。考夫曼1974年7月13日与电影专员帕特·史温尼结婚。他们育有三个女儿。[2]帕特·史温尼建立了纽约州电影制作的税收抵免计划,被《综艺》杂志列入“美国电影界最有影响力的女性”行列;女儿李斯贝斯·考夫曼(Lisbeth Kaufman)是KitSplit公司的联合创始人,KitSplit是最大间的线上摄影机租赁公司。[25]
观点及理念
在电影界多年来,考夫曼坚定独立制作,以及对艺术的坚持。他认为现今的电影工业已完全被好莱坞及大财团所操控,真正来自民间的声音与创意已荡然无存,所以他本人及特罗马娱乐致力推动独立制作[16]。考夫曼曾表示,以《猛毒复仇》为例,即使它模仿的是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残酷、不卫生的肢解,也绝不能对艺术妥协,“去做自己相信的事”。但他也会使用刻意的“卡通化”表现和化妆,更提倡电影制作人员的安全,保证特罗马成立三十年来从未发生过严重事故。[15]
不喜欢主流大片商的考夫曼呼吁学生们绝不应该屈服于“崇拜魔鬼的大集团的附庸”,甚至批评了所谓提倡独立电影的日舞影展之虚伪,后者要求艺术家要付费才能让自己的电影参选。为此,考夫曼2000年在犹他州帕克城与日舞同日于同一城市成立了完全免费的影展——特罗马舞。[15]
尽管考夫曼的作品经常被影评人不屑一顾,但他却指出,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针对棘手的社会问题。如《重返流氓高校》和《恶夜活死鸡》都涉及食物供应和垃圾食品的弊端,而《猛毒复仇》则探讨了有毒垃圾的问题。他在1980年代初期与妻子露营时,说美国的大部分荒野似乎都被无法让生物分解的垃圾所覆盖。当时,他还阅读地下新闻通讯报导得知“有毒废物堆像定时炸弹一样席卷全球”[17]。
考夫曼的电影时常讽刺药物和社会正义战士(SJW)。他认为现今美国社会忽视了药物危机,孩童不允许观看特罗马的电影,却可以观看电视上的药物广告,实属荒谬[26]。关于SJW的影响,他表示无所谓,特罗马拥有非常忠实的粉丝群,将与他们同甘共苦;“有觉得现代左派存在问题吗?他们是否只关注轻微的不满?对我来说有趣的是,尽管特罗马的电影制作方法令人反感、缺乏神圣不可侵犯的制作手法,但非常左派的你始终是一个非常进步的人,不能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26]考夫曼觉得业界已经被这些所谓的三流博客所渗透和接管,他们的声誉建立在摧毁左派和右派的人上[26]。此外,他认为竞选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都是骗子,“拜登除了负责将许多黑人送入狱外,没有做过其他任何事情,那是他唯一的成就。只因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选择标记了#settleforBiden标签。”[26]
考夫曼本身是女权主义者,且重视女同性恋者。他对电影界女性所占的比例偏低表示遗憾,并毫不犹豫地批评女性在恐怖电影中工作的同事缺乏立足之地,“世界上充斥着平庸的男性电影。”[21]
2018年7月,詹姆斯·昆恩遭迪士尼解雇不久后,考夫曼为昆恩辩护之余,同时也批评了迪士尼电影中的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多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这很可能与迪士尼电影有关。因此,也许迪士尼应该开除你们自己。”[27]
作品列表
导演
- 《女孩归来》(1969年)
- 《爱的回报》(1971年)
- 《大个子,为何大惊小怪?》(1973年)
- 《三后一王》(1979年)
- 《女服务员》(1981年)
- 《上你!》(1982年)
- 《首次性奋!》(1983年)
- 《猛毒复仇》(1984年)
- 《流氓太保》(1986年)
- 《特罗马之战》(1988年)
- 《猛毒复仇2》(1989年)
- 《猛毒复仇3:猛毒最后的诱惑》(1989年)
- 《纽约杀人机器》(1990年)
- 《吉诺密欧与朱丽叶》(1996年)
- 《Troma's Edge TV》(1999年至2001年,电视剧)
- 《特罗马警报》(1999年)
- 《公民猛毒:猛毒复仇4》(2000年)
- 《康城影展,我的爱!》(2002年,纪录片)
- 《摄魄惊魂》(2004年,录影带首映)
- 《特罗马公司cult电影集锦》(2005年,影带首映)
- 《恶夜活死鸡》(2006年)
- 《Splendor and Wisdom》(2008年,纪录片)
- 《Direct Your Own Damn Movie!》(2009年,影带首映)
- 《Produce Your Own Damn Movie!》(2010年,影带首映)
- 《重返流氓高校》(2013年)
- 《特罗马的剥削电影短片集》(Grindsploitation,2016年;章节〈Untitled〉)
- 《重返流氓高校2》(2017年)
- 《莎屎比亚》(2020年)
书籍
- 《我从猛毒复仇中学到的电影制作需要知道的一切》(与詹姆斯·昆恩合著)
- Make Your Own Damn Movie(与Adam Jahnke、Trent Haaga合著)
- The Toxic Avenger: The Novel(与Adam Jahnke合著)
- Direct Your Own Damn Movie(与Sara Antill、Kurly Tlapoyawa合著)
- Produce Your Own Damn Movie(与Ashley Wren Collins合著)
- Sell Your Own Damn Movie(与Sara Antill合著)
- Death by Umbrella! The 100 Weirdest Horror Movie Weapons(前言)
参考文献
- ^ Jews Get Geek on at Comic-Con — Jewish Journal. Jewishjournal.com. 2009-07-22 [201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7).
- ^ 2.0 2.1 Lloyd Kaufman Biography (1945-). Filmreference.com. [201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 ^ 3.0 3.1 Lloyd Kaufman Biography. Fandango. [2020-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Flowers, Maisy. The Toxic Avenger Explained: A History Of Troma Movies. Screen Rant. 2020-12-15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 ^ jr., Stanley Lloyd Kaufman. The Early Franklin J. Schaffner (PDF). Films In Review. August 1969 [2020-12-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10).
- ^ 6.0 6.1 LomoAmigo Lloyd Kaufman and Troma Entertainment!. Lomography. 2013-07-12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 ^ 7.0 7.1 Kaufman, Lloyd; Gunn, James. All I Need to Know About Filmmaking I Learned from The Toxic Avenger.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 1998-08-01. ISBN 978-0-425-16357-3.
- ^ Thompson, Howard. Screen: ‘Love's Return’. The New York Times. 1971-12-01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 ^ Olson, Edwin. THE BATTLE OF LOVE’S RETURN (1971). savagehippie. 2013-06-29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 ^ Pahlow, Collin. The Divine Obsessi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Monthly Film Bulletin. July 1977, 44 (522): 144.
- ^ Kashner, Sam, Fever Pitch, Movies Rock, 2007
- ^ Kashner, Sam. Fever Pitch. Vanity Fair. 2007-12-07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 ^ Kaufman, Lloyd; Jahnke, Adam; Haaga, Trent. Make Your Own Damn Movie!: Secrets of a Renegade Director – Lloyd Kaufman, Trent Haaga, Adam Jahnke. St. Martin's Press. April 2007 [2020-12-21]. ISBN 978-1-4299-761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 ^ Rausch, Andrew J. Fifty Filmmakers: Conversations with Directors from Roger Avary to Steven Zaillian. McFarland & Company. 2008-02-25: 118 [2020-12-21]. ISBN 97807864840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 ^ 15.0 15.1 15.2 Leitner, Lucy. Read your own damn story – about making your own damn movie. The Pitt News. 2004-11-23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 16.0 16.1 16.2 16.3 Gibron, Bill. Lloyd Rage: Four Decades of Fighting the Movie Man. PopMatters. 2007-10-08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1).
- ^ 17.0 17.1 17.2 Volmers, Eric. B-movie king Lloyd Kaufman celebrates 40 years of low-budget fun. Calgary Herald. 2014-07-30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 ^ Wells, Mitchell. loyd Kaufman Joins The Cast Of Horror House. Horror Society. 2012-07-10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1).
- ^ McCarron, Chris. Troma’s Lloyd Kaufman Cast In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Atthamovies. 2013-06-04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 ^ McCarron, Chris. Lloyd Kaufman Finds Lost Behind the Scenes Footage of Rocky. Atthamovies. 2013-12-10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21.0 21.1 21.2 kristofy. BIFFF 2014 : 10 choses à savoir sur Lloyd Kaufman (Troma). Ecran Noir. 2014-10-16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0).
- ^ Topel, Fred. Cannes Review: Return to Nuke ‘Em High: Volume 1. Mandatory. 2013-05-17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 ^ 23.0 23.1 Winfrey, Graham. Troma Head Lloyd Kaufman Calls Cannes ‘Fascist,’ Vows to Never Return to Festival. IndieWire. 2017-06-13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 ^ It’s Not Me, It’s You: My Break Up With China. HuffPost. 2016-11-28 [202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 ^ Nord, Liz. The First Family of DIY on How to ‘Make Your Own Damn Movie'. No Film School. 2017-08-21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 ^ 26.0 26.1 26.2 26.3 Johnson, Travis. Legendary indie film mogul Lloyd Kaufman is still shaking things up. SBS. 2020-10-30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 ^ Kohn, Eric. James Gunn Firing: Lloyd Kaufman Assails Disney’s ‘Sexist, Racist Movies,’ Tells Fans to Picket the Studio — Exclusive. IndieWire. 2018-07-23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