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北七

南三北七佛教术语,为中国南北朝时,汉传佛教天台宗智𫖮在《法华玄义》所言及的教相判释分类体系。

根据《法华玄义》中分类,其通用三种教相:一顿、二渐、三不定。具体在教判中有所差异。智𫖮对南三北七的教判阐释多所质难,形成新的教判体系,即五味八教

分类

南地有:

  • 虎丘山岌法师
    • 顿教:佛初出世顿说深理,《华严》为化菩萨,如日照高山。
    • 渐教:从浅至深
      • 有相教:十二年前,说《三藏》为化小乘,先教半字
      • 无相教:十二年后,为大乘人说无相《般若》,齐至《法华
      • 常住教:最后双林《涅槃》,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不定教[1]:非顿非渐,深浅无定,而明佛性常住,如《胜鬘》《光明
  • 宗爱法师(庄严旻师[2]所用)
    • 顿教
    • 渐教
      • 有相教
      • 无相教
      • 同归教:“无相教”与“常住教”之间,分出《法华》会三归一
      • 常住教
    • 不定教
  • 定林柔、次二师[3],及道场观法师[4][5](开善[6][7]、光宅[8]所用)
    • 顿教
    • 渐教
      • 有相教
      • 无相教
      • 褒贬、抑扬教:《净名》、《思益》诸方等经
      • 同归教
      • 常住教
    • 不定教(无方教)

北地有:

  • 北地师[9]、隐士刘虬[10]
    • 顿教
    • 渐教
      • 人天教:《提谓波利经》中为提谓、波利二人讲述人天善法、五戒十善
      • 有相教
      • 无相教:合《净名》、《般若》为无相教
      • 同归教
      • 常住教
  • 佛驮三藏[15]、学士光统[16][17]
    • 因缘宗,指说一切有部毘昙六因四缘
    • 假名宗,指《成实论》三假
    • 诳相宗,指《大品》、三论慧远不赞成以《大品》、《法华》等经配为不真宗,主张随义分之,如《胜鬘》明空如来藏,是不真宗)
    • 常宗,指《涅槃》、《华严》等,常住佛性(慧远不赞成以《华严》、《涅槃》、《维摩》、《胜鬘》等经配为真宗,主张随义分之,如《胜鬘》明不空如来藏,是显实宗)
  • 护身寺自轨[18][19]所用
    • 因缘宗
    • 假名宗
    • 诳相宗
    • 常宗
    • 法界宗:《华严》明法界自在无碍
  • 耆阇凛师[20]所用 [21]
    • 因缘宗
    • 假名宗
    • 诳相宗
    • 常宗
    • 真宗:《法华》万善同归。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 圆宗:《大集》染净俱融,法界圆普
  • 北地禅师
    • 有相大乘:如《华严》、《璎珞》、《大品》等,说阶级十地功德行相
    • 无相大乘:如《楞伽》、《思益》,真法无诠次,一切众生即涅槃相
  • 北地禅师
    • 一音教[22]:佛一音说法,随类异解。诸佛常行一乘,众生见三

参见

参考文献

  1. ^ 清凉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而央掘经六年之内即说。为遮此难故立不定。谓别有一经。虽非顿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金光明等。是为偏方不定教也。……上来诸师皆于渐中约时开异,若不加不定之教,则招难尤多,以初(初时)有大(大乘)故”
  2. ^ 杨都庄严寺僧旻(成实师
  3. ^ 定林寺僧柔法师、京师谢寺慧次法师
  4. ^ 道场寺慧观
  5. ^ 吉藏《大品经游意》:作五教,师不同。两义本是慧观师所说也。一家云。阿含为初。禅经为第二。波若维摩法鼓等为第三。法华为第四。涅槃为第五也。一家云。阿含为初经。维摩思益法鼓为第二。法华为第三。波若为第四。涅槃为第五……广州大亮法师云。五时阿含为初。离三藏为第二。如优婆塞经也。波若维摩思益法鼓为第三。法华为第四。涅槃为第五也。慧观法师云。阿含为初。波若为第二。维摩思益等为第三。法华为第四。涅槃为第五也。……慧观师云。初教名为相教。第二名通教者。本空未转故。说通教者。勒取三乘果。故经云。欲得菩萨果。乃至欲得声闻果。当学波若波罗蜜也。第三维摩名贬(褒贬?)教。第四名同归教。第五明常住也。
    吉藏《法华玄论》:宋道场寺惠观法师著涅槃序明教有二种。一顿教即华严之流。二渐教谓五时之说。后人更加其一复有无方教也。三大法师并皆用之。
    吉藏《三论玄义》:宋道场寺沙门慧观仍制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始从鹿苑终竟鹄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于渐教内开为五时。一者三乘别教。为声闻人说于四谛。为辟支佛演说十二因缘。为大乘人明于六度。行因各别得果不同。谓三乘别教。二者般若通化三机。谓三乘通教。三者净名思益赞扬菩萨抑挫声闻。谓抑扬教。四者法华会彼三乘同归一极。谓同归教。五者涅槃名常住教。
  6. ^ 开善智藏(成实师
  7. ^ 吉藏《大品经游意》:开善等云。以第二教破初教者。此义不尔。云何佛自破圣言耶。初教名为三乘别教。何者。别说三乘果故也。第二无相教。亦名三乘通教者。通者非二乘果为通。唯取所学之法。名为通教。何者。欲得菩萨果乃至声闻果。常学般若波罗蜜。故知所劝为通。且先劝三乘。后即贬故。经云上人法。第三为抑扬教。发轸初毁小故。经云。广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莲华。又入正法倍曾。终不发阿耨三菩提。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能发菩提也。第四名同归教。亦名善法教。何者。彼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又云。举手低头皆成佛道。以教为名也。第五教名常住。即□可见也。明寿命不同。如辨宗中说也。
  8. ^ 光宅法云(成实师
  9. ^ 天台智者《妙法莲华经玄义》:北地师亦作五时教,而取提谓波利为人天教,合《净名》、《般若》为无相教,余三不异南方
  10. ^ 慧远《大乘义章》:晋武都山隐士刘虬说言:如来一化所说,无出顿、渐。《华严》等经,是其顿教,余名为渐。渐中有其五时七阶。言五时者: 一、 佛初成道,为提谓等,说五戒十善人天教门。 二、 佛成道已,十二年中,宣说三乘差别教门。求声闻者,为说四谛;求缘觉者,为说因缘;求大乘者,为说六度,及制戒律,未说空理。 三、 佛成道已,三十年中,宣说空宗、《大品》、《般若》、《维摩》、《思益》,三乘同观。未说一乘、破三归一,又未宣说众生有佛性。 四、 佛成道已,四十年后,于八年中说《法华经》,辨明一乘,破三归一。未说众生同有佛性,但彰如来前过恒沙,未来倍数,不明佛常,是不了教。 五、 佛临灭度,一日一夜说《大涅槃》,明诸众生悉有佛性、法身常住,是其了义。此是五时。言七阶者,第二时中,三乘之别,通余说七。
    清凉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者即前刘公。不开抑扬。而有教之初。取提胃经。为人天教。……略显五时之妨,余可例知。初明十二年前为有相者,自违《成论》。《成论》云“我今正明三藏中实义,实义即空。”又《阿含》中云“无是老死”,即法空也;“无谁老死”,即生空也。又《智论》云“三藏中明法空为大空,摩诃衍中明十方空为大空。”皆显小乘已有二空。若云第二时说空者,十二年后方制广戒,岂唯说空?又《智论》云“从得道夜乃至涅槃常说般若。”岂前不说空?若云第二时中未显常住者,实相般若岂无常耶?涅槃亦说“佛性亦名般若”,是知实相般若即是正因佛性,观照即为了因。又《般若》离四句,何曾存空?《般若》不坏四句,岂无妙有?是知小大各有四门,而但言初有次空者,各得一门之意耳。若云第三时中但名抑扬亦非常者,《净名》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岂无常耶?《般若》亦云“二乘智慧犹如萤光,菩萨一日学智如日之照”,岂非抑扬?若云第四时中但显同归亦未明常者,〈寿量品〉云“常住不灭”,又〈方便品〉云“世间相常住”等,岂无常耶?五以涅槃为常住者,当教可尔。而涅槃之时亦有小乘之见,如《阿含》中说如来涅槃之相故。若以人天为初者,提胃虽说戒善。得道。皆通三乘。故彼经云。提胃得不起法忍,又违《密迹经》中第二七日说三乘故。然上五时等,皆以约时克定,则有所乖;拣去不定,从多分说,亦有理在。
  11. ^ 北天竺三藏菩提流支 bodhiruci
  12. ^ 天台智者《妙法莲华经玄义》:五者、菩提流支明半满教,十二年前皆是半字教,十二年后皆是满字教。
  13. ^ 中天竺三藏昙无谶 Dharmakṣema
  14. ^ 清凉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一西秦昙牟谶三藏。立半满教。即声闻藏。为半字教。菩萨藏。为满字教。
  15. ^ 北天竺三藏佛陀扇多 Buddhaśānta
  16. ^ 僧统慧光地论师
  17. ^ 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后魏光统律师承习佛陀三藏立三种教。谓渐顿圆。光师释意一为根未熟。先说无常后乃说常。先空后不空等。如是渐次名为渐教。二为根熟之辈。于一法门具足演说一切佛法。谓常与无常空不空等。一切具说。更无由渐故名为顿。三为于上达分阶佛境之者。说于如来无碍解脱究竟果德圆极秘密自在法门故名为圆。即以此经是圆顿所摄。后光统门下遵统师等亦皆宗承同于此说。
    法藏《华严经探玄记》:齐朝大衍法师(慧光的弟子大衍寺昙隐)等立四宗教。一因缘宗。谓即小乘萨婆多等部。二假名宗。谓成实论及经部等说。三不真宗。谓诸部般若。说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真实等。四真宗。谓华严涅槃。明法界真理佛性等故。
    慧远《大乘义章》言分宗者。宗别有四。一立性宗亦名因缘。二破性宗亦曰假名。三破相宗亦名不真。四显实宗亦曰真宗。此四乃是望义名法。经论无名。经论之中。虽无此名。实有此义。四中前二是其小乘。后二大乘。大小之中。各分浅深。故有四也。……又人立四别配部党。言阿毘昙是因缘宗。成实论者是假名宗。大品法华。如是等经是不真宗。华严涅槃维摩胜鬘。如是等经是其真宗。前二可尔。后二不然。是等诸经。乃可门别浅深不异。若论破相。违之毕竟。若论其实。皆明法界缘起法门。语其行德。皆是真性缘起所成。但就所成行门不同故有此异。华严法华。三昧为宗。诸部般若。智慧为宗。涅槃经者。以佛果德涅槃为宗。维摩经者。以不思议解脱为宗。胜鬘经者。一乘为宗。如是诸经。宗归各异门别。虽殊旨归一等。勿得于中辄定浅深。众经宗别。分之麁尔。
    吉藏《大乘玄论》:地论师云。有三宗、四宗。三宗者。一立相教。二舍相教。三显真实教。为二乘人说有相教。大品等经广明无相。故云舍相。华严等经。名显真实教门。四宗者。毘昙是因缘宗。成实谓假名宗。三论名不真宗。十地论为真宗。
  18. ^ 湛然《法华玄义释签》;护身寺自轨法师,大乘是人为立号,以重其所习,故美之称为大乘。
  19. ^ 法藏《华严经探玄记》:护身法师等立五宗教。谓此于前第四宗内。开真佛性以为真宗。即涅槃等经。第五名法界宗。即华严明法界自在无碍法门。
  20. ^ 耆阇寺安廪
  21. ^ 慧苑《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第六立六种教门。唯有一家。谓耆阇法师。云教有六种。一因缘宗教。二假名宗教。此上二教。同衍师说。三不真宗教。谓诸大乘通说诸法如幻化理故。四真宗教。谓说诸法真空理故。五常宗教。谓说真理恒沙功德常恒等义故。六圆宗教。谓法界自在缘起无㝵德用圆备故。
  22. ^ 清凉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一音教。谓如来一代之教。不离一音。然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上之二师。初则佛音具异。后则异自在机。各得圆音一义。然并为教本。不分之意耳。
    慧苑《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第一立一音教门。自有两家。一后魏菩提留支云。如来一代说法不离一音故。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是故圣教虽多差别。不离一音也。二东秦罗什三藏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