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东南海岭

印度洋东南海岭位于印度洋南部离散边界的海床,把北面的印度-澳洲板块和南面的南极洲板块分开[1],从印度洋南部的罗德里格斯三向联结构造英语Rodrigues Triple Point(25°S 70°E / 25°S 70°E / -25; 70)经过澳大利亚以南的南冰洋,一直伸延至太平洋西南部的麥夸里三向联结构造(63°S 165°E / 63°S 165°E / -63; 165)。自渐新世以来,印度洋东南海岭形成了澳洲板块南极板块之间的板块边界(异常13)。[2]

印度洋东南海岭(黄线所示)

印度洋东南海岭是距凯尔盖朗海台阿姆斯特丹岛-圣保罗岛热点最近的传播中心。[3] 印度洋东南海岭的中间完全扩张速率为65 毫米/年(2.6 英寸/年),并且由于南极洲实际上是静止的,这导致向北的山脊迁移速度为该速率的一半。[4] 沿着印度洋东南海岭的扩散速率从88°E附近的69 毫米/年(2.7 吋/年),到120°E附近的75 毫米/年(3.0 吋/年)不等。[5]

地质学

阿姆斯特丹-圣保罗热点

在过去的1百万年前前,热点活动产生了一个横跨印度洋东南海岭的150×200公里的高原。[6] 由于多种原因,包括阿姆斯特丹岛圣保罗岛及其附近的成分与其他凯尔盖朗热点英语Kerguelen hotspot (Kerguelen hotspot)材料不同,[7]许多人认为阿姆斯特丹-圣保罗岛热点 (Amsterdam–St. Paul hotspot, ASP) 是独立的。 阿姆斯特丹-圣保罗热点高原面积达30,000 km2(12,000 sq mi),高出周围海底500米(1,600英尺)。

参见

参考文献

  1. ^ Stow, D. A. V. (2006) Oceans : an illustrated reference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0226776646 - page 127 for map of Indian Ocean and ridges
  2. ^ Cochran & Sempéré 1997,The Southeast Indian Ridge, pp. 15467, 15469
  3. ^ Graham et al. 1999,Introduction, p. 298
  4. ^ Scheirer et al. 2000,Background, pp. 8244, 8247
  5. ^ Sempéré & Cochran 1997,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east Indian Ridge, p. 15490
  6. ^ Scheirer et al. 2000,Introduction, pp. 8243–8244
  7. ^ Bredow & Steinberger 2018,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