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纳大区

秘魯大區

塔克纳大区(西班牙语:Departamento de Tacna;艾马拉语:Taqna jach'a suyu)是秘鲁最南部的大区。硝石战争期间,智利军队占领了现今的塔克纳大区,从1885年统治到1929年,当时大区重新并入秘鲁。今天,它仍然是秘鲁国内爱国情感最重的地区之一。

塔克纳大区
Departamento de Tacna
大区
塔克纳大区旗帜
旗帜
塔克纳大区在秘鲁的位置
塔克纳大区在秘鲁的位置
坐标:17°36′S 70°12′W / 17.6°S 70.2°W / -17.6; -70.2
国家秘鲁
下级行政区4省和26区
首府塔克纳
政府
 • 总督胡安·通科尼·奎斯佩
(2019年–2022年)
面积
 • 总计16,075.89 平方公里(6,206.94 平方英里)
海拔(首府)562 米(1,844 英尺)
最高海拔3,415 米(11,204 英尺)
最低海拔0 米(0 英尺)
人口(2017年)
 • 总计329,332人
 • 密度20.5人/平方公里(53.1人/平方英里)
UBIGEO23
电话区号052
ISO 3166码PE-TAC
主要资源葡萄藤棉花
贫穷率32.8%
占全国GDP1.7%
网站www.regiontacna.gob.pe

地理

塔克纳大区西邻太平洋,北与莫克瓜大区,东北与普诺大区,东与玻利维亚、南与智利接壤。塔克纳大区与智利的边界称为La Línea de la Concordia。

此区域位于的的喀喀高原之下,地理环境多变,有火山及沙漠分布。河流从高山荒原及高原流过,形成了该地的水文系统。本区域面积虽小,但有丰富的农业及矿业资源。本区域有多样化的气候及物产。

气候

由于其稳定的下降空气和高气压,该地区常年阳光充沛。根据柯本气候分类系统,塔克纳大区属于沙漠气候,在气候图上缩写为“Bwh”。[1]

历史

史前时代

塔克纳大区在一万年前就已经有文化遗迹了。当地刚开始由一群采集及狩猎维生的人居住。托克帕拉洞穴(Toquepala Cave)便是属于这个时代,他们在托克帕拉洞穴里留下了岩壁绘画,时间大约是公元前9000年。之后到来的是从卡亚俄(Callao)高原迁来的族群。

西班牙征服

第一批西班牙征服者在1535年来到塔克纳。他们是由Almagro探险队的成员组成的,负责征服智利。在此期间,塔克纳市被称为“Villa San Pedro de Tacna”。大区在1615年和1784年经历了强烈地震,许多城镇沦为废墟。但是,它们获得了决定留在当地的人重建。他们在当地建筑中留下了殖民地时代的风格。

19世纪

塔克纳在秘鲁独立过程中享有光荣的地位。自1810年以来,当地爱国者以他们已经宣布独立的阿根廷邻居为榜样,开始合谋独立建国大业。1811年,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德·塞拉(Francisco Antonio De Zela)在塔克纳发出了第一次解放者的呼喊。秘鲁独立后,该市的英雄精神获得表扬,在1823年晋升为别墅。1828年5月26日,总统何塞·德·拉马尔颁布了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根据该法律,塔克纳市被授予“Ciudad Heroica”(英雄之城)的头衔。

在对抗智利的硝石战争中,塔克纳人站在前线,为捍卫国家献出生命。

智利统治

智利硝石战争中占领了塔克纳大区。根据战后条约的条款,智利将占领塔克纳和阿里卡两省十年,之后将举行全民公投,以确定该地区的归属。塔克纳一直在智利的控制下长达50年,在此期间,智利团体和当局领导了一场智利化运动,试图说服当地居民放弃秘鲁过去并接受智利国籍。

但是,秘鲁爱国者确保了智利的政治宣传失败,而原定的全民公投从来没有举行过。最终,于1929年的《利马条约》,智利保留了阿里卡,而秘鲁就重新获得了塔克纳,并获得了600万美元的赔偿和其他优惠。

生活于塔克纳智利统治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是萨尔瓦多·阿连德及其家人。他们在这座城市住了八年。萨尔瓦多从小就住在塔克纳,他于1908年到达并在塔克纳学校(Liceo de Tacna)读书。

智利-秘鲁领海争议

由1880年代太平洋战争起,秘鲁与智利就出现了领海争议,到了2007年争议走向白热化。1883年,智利在南美太平洋战争获胜后和秘鲁签署条约,解决领土划界问题,但没有涉及领海划分问题。两国在1952和54年签署渔业协定,亦将领海划界争议一直搁置。[2]2007年1月26日,秘鲁政府对智利对两国共享的沿海边境进行划界表示抗议。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召回了他的驻智利大使雨果·奥特罗(Hugo Otero)返到利马,商讨两国在海界问题上的争议。秘鲁外交部表示,智利立法机关批准了一项有关阿里卡和帕里纳科塔大区的计划,该计划不符合目前已确定的海界划分。此外,他们声称,拟议的智利法律包括对秘鲁塔克纳大区19000平方米土地的主权主张。

根据秘鲁外交部的说法,智利在“不尊重康科迪亚(Concordia)分界”的情况下定义了一个新区域。秘鲁政府坚称,有关智利计划的争端是正在进行的海事争端的一部分,而智利试图利用划界程序扩大其海疆边界。在过去的50年中,秘鲁保持了超过40,000平方公里领海的主权声索。智利政府声称,有争议的地区不是名叫康科迪亚的沿海地区,而是指位于东北和内陆200米处的1号边界石。[3]

鉴于拟议中的智利法律不承认两国在1929年协议中确立的边界,秘鲁向智利提出了外交抗议。在复杂的领土争端中,智利的声称是两国在太平洋沿岸的陆地分界为起点,然后向西伸延,而利马当局的声称会切断至少19,000平方米的秘鲁领土。[4]

秘鲁外交大臣加西亚表示,国家可能会诉诸海牙国际法院,但表示该行动所需的必要文件尚未准备就绪。[5]

 
国际法院于2014年1月27日判定的智利和秘鲁海域边界。

到了2008年,秘鲁正式诉诸海牙国际法庭。在2014年1月27日的最终裁里,宣判在两国边境位置先划一条直线,向西伸延80海里,之后再向西南方向,划分两国的领海。其中21000平方公里归属秘鲁,17000平方公里归智利所有。逾半受争议的海域划分了给秘鲁,智利则可保留海产资源丰富的水域。两国皆指尊重和执行判决。[2]

行政区划

 
塔克纳大区的4个省

塔克纳大区分为4个省(provincias,单数:provincia),共有26个区(distritos,单数:distrito)。下辖省份(首府在括号内)如下:

经济

塔克纳大区的主要收入是来自采铜业。在农业上,塔克纳大区占秘鲁全国橄榄作物的53.15%。它还生产玉米、马铃薯、小麦、棉花、牛至、苜蓿和葡萄(用于生产葡萄酒和皮斯可酒)。它也有相当数量的奶牛和羔羊。

除采矿业和农业外,渔业也很重要,因为塔克纳大区的海域鱼类资源丰富。

当地习俗

典型的菜肴和饮料

塔克纳大区为游客提供精美而丰富的菜肴。picante a la Tacneña和patazca Tacneña来自这一地区。

玉米和奶酪、烤鸡排配烤鸡排、天竺鼠或豚鼠墨西哥肉卷、玉米饼加花生和葡萄干、烤猪肉、烤羊肉也是当地特色菜。

饮料方面,塔克纳大区有浸软了布鲁塞尔的杏子,贝母或tumbo,以及从当地葡萄园生产的葡萄酒。

节庆

狂欢节。他们在不同的城镇和村庄以典型的地方舞蹈来庆祝,这种舞蹈可以持续一整天。

  • 4月 – 塔克纳玉米和马铃薯节。
  • 5月26日 – 塔克纳战役周年纪念日。
  • 6月7日 – 阿里卡战役周年纪念日。
  • 6月20日 – 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德·塞拉纪念日。
  • 6月23日 – 圣胡安之夜。
  • 8月28日 – Procesión de la Bandera,回归纪念日。在这一个奇异而动人的公民爱国活动里,塔克纳妇女在城市的街道上举著秘鲁的红白国旗。后来,各个协会、学生团体以及武装部队和警察部队参加了游行,游行队伍在英雄拱门所在的主广场结束。在一个星期里,当地人庆祝塔克纳英雄之城回归秘鲁。同时,还举行了农畜产品、工业产品和手工艺品摊位活动。

参考资料

  1. ^ Climate Summary for Tacna, Peru.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2. ^ 2.0 2.1 秘魯智利領海劃界爭議告一段落. Now 新闻.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中文(香港)). 
  3. ^ Peru protests against Chile's new definition of territory Xinhua People’s Daily online. (accessed January 27, 2007)
  4. ^ Prensa Latina.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5). 
  5. ^ “Peru-Chile Sea Dispute May Go to The Hague” Lima, Jan 27, 2007 Prensa Latina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Jan 28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