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楼 (聚落)
塔楼,是台湾屏东县里港鄉塔楼村的主聚落,日治时期及以前的文献亦称为搭楼。塔楼之名于搭加里扬之战的次年,1636年荷兰文献记载为Zoatalau、[1]Sotanau,[2]1650年为荷兰文献记载的台湾岛上最大聚落塔楼社。[3] 今村内土地公祠仍保留着平埔族群的石头公信仰。
概述
塔楼聚落位于高屏溪东侧,北边是潮厝,西边是顶三块厝,东边是九如乡耆老村,南边为九如乡三块厝。昔日为马卡道族塔楼社之根据地。依流传古契可知,雍正年间,聚落已经有汉人。[4]乾隆初期设置“搭楼汛”,驻兵五名。[5]。乾隆中叶,开始有社民迁往他处,包括旧寮、阿拔泉等等。[6]据说塔楼之汉人先祖来自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有邱姓先民带来祖师公金身[7]。道光年间,兴建三坪祖师庙,为今日塔楼村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清朝光绪时期属港西里。日治初期属阿猴厅搭楼庄,据人口普查的结果(1915)显示,搭楼庄已无马卡道族人的存在,仅有数十位在后庄。改制后隶属于屏东郡里港庄搭楼大字。战后划归于里港乡塔楼村。
当地有数个有关平埔族的传说,包括杨氏一族开垦塔楼的轶事。今日塔楼村包括塔楼本庄及顶三块厝两个部分,以杨为大姓,人口约一千八百人,居民多以务农或畜牧为生。
参考
- ^ 熱蘭遮城日誌. 由江树生翻译. 台南: 台南市政府. 2000: 第一册页223.
- ^ 甘为霖. Part II.25.尤羅伯致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商館評議員(1636年9月5日).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 由李雄挥翻译. 翁佳音校订 修订新版. 台北市: 前卫. 2017-09: 227–259. ISBN 978-957-801-817-4.
- ^ 《里港乡志》,陈秋坤,2003
- ^ http://thuir.thu.edu.tw/retrieve/4061/096THU00493009-002.pdf[失效链接] , p.53
- ^ 乾隆台灣輿圖(打狗) (地图). 左上. [推定为1750年代调制] –通过国立故宫博物院.
搭楼社、搭楼汛 安兵五名至武洛汛十里
- ^ http://thuir.thu.edu.tw/retrieve/4061/096THU00493009-002.pdf[失效链接]
- ^ 杨明义 等,《塔楼村志》,民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