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纪
《日本书纪》(日语:日本書紀/にほんしょき Nihon shoki[注 1])是日本留传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国史之首,原名《日本纪》,舍人亲王等人所撰,于公元681年至720年(养老4年)完成。记述神代乃至持统天皇时代的历史。全三十卷,一和二卷讲神代,三到三十卷从神武天皇讲到持统天皇,采用汉文编年体写成。系谱一卷,如今已亡佚。
历史
编纂的起因在于经壬申之乱而取得政权之天武天皇欲向外宣示自身之皇统而下令编成。
依《古语拾遗》所述,“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在编纂《日本书纪》之前,并没有正式的文献记载,仅有口耳传说,且日本与朝鲜相同,当时以汉文作为正式的官方语言,考虑到文字之华美性,是以编纂《日本书纪》时,多半借用中国典籍上之文字与故事,拿来描述补足上代所传承之传说,是其一大特色。
在《日本书纪》之外,当时亦有《古事记》《风土记》等等各种书籍传世,比照其纪录,或有重叠,或有相违,是纪录口传文学时必定产生之现象。由此可以想像,当时的传说已有多种版本,非一时、一地、一人所造,而《日本书纪》之目的,即在编列出为准之“定本”。
于《古事记》序中有云:“余闻诸家所传帝纪、本辞,有诡于事实者,或多加虚伪。若今不修其谬,唯恐数年之后,旨趣亡散佚矣。帝纪、本辞,乃我国组织之理,天皇政治之基,故欲撰帝纪、检旧辞,去伪、定真,使传后世。”目的之一,在令上古传说、神话、历史统一,有利于天皇政权。
就《日本书纪》之撰写背景,其史观以天皇家与中臣氏(藤原氏)为中心,而在斋部广成之《古语拾遗》提出后斋部‧忌部氏之史观后,其他氏族亦相仿行之,遂有物部氏史观之《先代旧事本纪》以及姓氏录等文献问世。
篡改部分在于抹煞了“大友皇子”的即位纪录,将天智天皇死后定为天武天皇元年,主张天武天皇继位之正统性。后来在其余史料中找到大友皇子之即位纪录,是以于明治三年,追谥弘文天皇。
影响
日本帝国时期的国家格言,“八纮一宇”即出自此书 “上则答乾灵授国之德,下则弘皇孙养正之心。然后,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不亦可乎?”(上は則ち乾霊の国を授けたまいし徳に答え、下は則ち皇孫の正を養うの心を弘め、然る後、六合を兼ねて以て都を開き、八紘を掩いて宇と為さん事、亦可からずや。)[1]平安时代后,新天皇登基必须要开设书纪讲席,878年后,添加了“日本纪竟宴”。 由于虚构成分较多,家永三郎在《日本文化史》中说《日本书纪》不是史书而是“氏族社会的产物”。
在日本国诞生后,“日本书纪”成为使用日本国国号,建立日本国认同的第一本书籍,本书特色是将670年创立的“日本国”国号与“天皇”头衔,追溯到公元前660年的神武天皇即位时期,并使用同一个“日本”国号,以主张全日本列岛自古以来属于天皇统治的政治区域;书中并进一步说明天皇与隼人君主双方的祖先是由降临鹿儿岛的雾岛山的神明后代。[2]
目录
- 卷第一 神代[上]
- 卷第二 神代[下]
- 卷第三 神武天皇 神日本磐余彦天皇
- 卷第四 绥靖天皇‧安宁天皇‧懿德天皇‧孝昭天皇‧孝安天皇‧孝灵天皇‧孝元天皇‧开化天皇(阙史八代)
- 卷第五 崇神天皇 御间城入彦五十琼殖天皇
- 卷第七 景行天皇‧成务天皇
- 卷第九 神功皇后 气长足姬尊
- 卷第十 应神天皇 誉田天皇
- 卷十一 仁德天皇 大鹪鹩天皇
- 卷十二 履中天皇‧反正天皇
- 卷十三 允恭天皇‧安康天皇
- 卷十四 雄略天皇 大泊濑幼武天皇
- 卷十五 清宁天皇‧显宗天皇‧仁贤天皇
- 卷十六 武烈天皇 小泊濑稚鹪鹩天皇
- 卷十七 继体天皇 男大迹天皇
- 卷十八 安闲天皇‧宣化天皇
- 卷十九 钦明天皇 天国排开广庭天皇
- 卷二十 敏达天皇 渟中仓太珠敷天皇
- 卷廿一 用明天皇‧崇峻天皇
- 卷廿二 推古天皇 丰御食炊屋姬天皇
- 卷廿三 舒明天皇 息长足日广额天皇
- 卷廿四 皇极天皇 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
- 卷廿五 孝德天皇 天万丰日天皇
- 卷廿六 齐明天皇 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
- 卷廿七 天智天皇 天命开别天皇
- 卷廿八 天武天皇[上] 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
- 卷廿九 天武天皇[下] 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
- 卷三十 持统天皇 高天原广野姬天皇
参见
脚注
注释
- ^ 一般读“にっぽんしょき Nippon Shoki”或“にほんしょき Nihon Shoki”。
出典
- ^ 日本書紀/卷第三#營造橿原宮. 维基文库.
- ^ 冈田英弘,译者:陈心慧. 日本史的誕生: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原文名稱:日本史の誕生: 千三百年前の外圧が日本を作った. 八旗文化. 2016-10-05 [2019-02-25]. ISBN 9789869356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