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印肃

普庵印肃(1115年12月14日—1169年8月15日),讳印肃,法号普庵,又称普庵禅师普庵祖师普庵佛祖等,民间也写作“普唵”,禅门临济宗高僧,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115年12月14日),袁州宜春人(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俗姓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出家。一日读《华严经》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顿时悟道乾道二年(1166年)于袁州南泉山建造慈化寺,故又称南泉寺。乾道五年七月二十一日(1169年8月15日),圆寂。由于在世时灵验事迹不断,圆寂后逐渐受到人民信仰,成为一位专门消灾解厄的佛教俗神,传衍妙法使门下弟子尊奉为祖师。民间相传普庵曾向龙虎山三十代天师张虚靖学习过雷法,故许多道士、觋公亦信奉之。[1]

台湾新北新庄保元宫供奉之普庵禅师

禅学

普庵不仅神通广大,其禅学功底亦不比寻常,一册《普庵语录》,明成祖朱棣叹为“其精深也,非想象之可求;其神妙也,非虚空之可似”。明进士邹元标读之,认为其“直接如来正宗”。

封号

普庵禅师圆寂后,依然大显神威,屡屡为民禳灾去病,救旱抗洪。嘉熙元年(1237年),因祈雨封“寂感禅师”;淳佑十年(1250年),因救旱加封“妙济禅师”;因禳疫加封“真觉禅师”。咸淳四年(1268年),又封“昭赐禅师”。大德四年(1300年),加“大德禅师”。元皇庆元年(1312年),加封“慧庆禅师”。明朝永乐年间,普庵被抬高到菩萨的地位。明成祖评说普庵:“万行圆融,六通具足,端严自在,变化无方,哲学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类,如溥甘霖于六合,膏泽均沾,犹现满月于千江,光辉旁烛。”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加封“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

信仰功能

 
台湾鹿港玉渠宫供奉之普庵尊神

在日本临济宗寺庙,常在后殿供奉普庵禅师神位,用以降妖伏魔。每月六日与廿日,日本临济宗僧侣要向普庵禅师神位礼拜诵经,祈祷寺院平安。

民间信仰以红、黄等色纸写上“普庵到此百无禁忌”八个字,持至奉祀有普庵禅师之庙中,绕过其香炉,或者取线香呼请普庵禅师,再以此纸绕过香炉,即成为化解禁忌的香火,贴在家中可以改善风水,携带于身,可以趋吉避凶。尤其是遇到冲煞,或者黄历择日所忌,就可以使用此法。比如今日忌远行东南,却偏得远行东南,如能携带此香火,即避恶煞,化解灾殃。更简便的方法是,当临时发觉冒犯禁忌时,心中观想普庵禅师法相,连说三次“普庵到此百无禁忌”即可。

相关相目

参考资料

  • 吴永猛,1995,《普菴禅师与民间信仰》

引用

  1. ^ 清代龙虎山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著《崆峒问答》第十五问云:“闻雷打石因何得名?”答曰:“相传释家普庵真人祖师,学雷法于三十代天师,试之掌心雷,误劈山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