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476年—542年),或作昙峦,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北魏大同府雁门[1](今山西省代县)人,北魏佛教出家众,其弟子道绰善导开创了净土宗,日本净土真宗推崇其为开宗祖师。

生平

昙鸾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少年时因为听说五台山有许多灵异的事迹,前往探索,因而出家。他精研《四论》、《涅槃经》,读《大集经》时因为感到它的词义精深,曾想为它作疏解,但是写作到一半就生病了,至秦陵时,在城楼上见到异象,因而痊愈。自此感到人的生命过于短暂,想要学习长生之法,遂至江南梁朝,寻找陶华阳[2],得到十卷道 经。

回到北魏后,遇到菩提流支,他向菩提流支询问长生之法。菩提流支将《观无量寿经》授予昙鸾,昙鸾于是将仙经烧毁,自此开始弘扬净土法门[3]

昙鸾擅长调心练气,以医术与神通,名满魏都[4]。北魏君王相当敬重他,称他为神鸾,敕命他移居并州大寺,后又移居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

后于东魏兴和四年(542年),因病卒于平遥山寺,享年六十七岁[5]

著作

昙鸾擅长导引调气,兼擅医术,曾著《调气论》一卷、《疗百病杂丸方》三卷、《论气治疗方》一卷、《服气要诀》一卷。

他为世亲《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作《往生论注》。

此外,他又写作有《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礼净土十二偈》(又称《赞阿弥陀佛偈》)。

思想及影响

昙鸾为世亲《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作《往生论注》。在《往生论注》卷首,根据龙树大智度论》及《十住毗婆沙论》,提出“二道二力说”。将修行佛法区分为依靠自力的难行道,与依靠他力的易行道。他认为在无佛之世,想要依循“唯是自力,无他力持”的难行道是难以成功的,只有倚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来修行,才是最稳妥也最容易的法门。

他认为《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十六观想过于繁复,提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方法,作为修行法门。认为即使是恶人,只要持诵阿弥陀佛(并且真心忏悔)也可以往生净土。

《略论安乐净土义》是昙鸾用问答的体裁,把有关弥陀安乐净土的三界摄否、庄严多生、往生辈品、边地胎生、五智疑惑、渡与不渡、十念相续等问题,作总别九番的问答,并一一加以解说。

昙鸾提出的理论与修行方法,成为后世净土宗的根基,下开道绰善导一系。因此日本净土宗尊他为净土宗初祖。

但在南宋之后,中国净土宗改以慧远为净土宗初祖,昙鸾反而被人遗忘,这与南宋之后,佛教重心南移有很深的关连。

注释

  1. ^ 《续高僧传》:“释昙鸾。或为峦。未详其氏。雁门人。”
  2. ^ 《续高僧传》:“读大集经。恨其词义深密,难以开悟。因而注解。文言过半,便感气疾。权停笔功,周行医疗。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城东门,上望青宵。忽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历然齐睹。由斯疾愈。欲继前作。顾而言曰。命惟危脆,不定其常。本草诸经,具明正治。长年神仙,往往间出。心愿所指,修习斯法。果克既已,方崇佛教,不亦善乎。承江南陶隐居者,方术所归。广博弘赡,海内宗重。遂往从之。”
  3. ^ 《续高僧传》:“因即辞还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行至洛下。逢中国三藏菩提留支。鸾往启曰。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留支唾地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有耳。即以观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鸾寻顶受。所赍仙方并火焚之。”
  4. ^ 《续高僧传》:“然鸾神宇高远,机变无方。言晤不思,动与事会。调心练气,对病识缘。名满魏都。”
  5. ^ 周益新,张芙蓉本书主编;温长路本书总主编. 话说国医 山西卷.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1: 168. ISBN 7-5349-8017-1 请检查|isbn=值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