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楙坚(1786年—1853年),字树蕃,号艮甫江苏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生,早年寓居云南。嘉庆十三年(1808年)九月丧妻,家贫无以安葬,暂厝钱塘圆通寺。十次参加乡试,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进士,改庶吉士散馆任郎官十年。道光二十七年授刑部主事,历任员外郎、福建道监察御史。咸丰初任巡城御史,曾逮补妖道薛执中。[1]咸丰四年(1853年),由湖北盐法道升官湖北按察使,不久太平军攻克武昌,遇难。《清史稿》将其列入《忠义传》。

著作

曹楙坚工诗,服膺苏轼杜文澜赞为“谱长调之范”。与谢元淮等交游,名列“吴中后七子”。有《昙云阁诗集》八卷、附录一卷、外集一卷、词钞一卷。

注释

  1. ^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六记载:“薛执中者,甘肃河州人,以符咒惑众。至京师,藉术医病,朝贵多与往来。遂妄议时政,谈休咎,行踪诡秘,为巡城御史曹楙坚捕治,中外大臣牵连被谴者众。”

参考资料

  •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七·忠义四
  • 彭国忠:《吴中后七子之一曹楙坚生平事迹与创作考》,《明清文学与文献》,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