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毅一

木村毅一(1904年4月7日—1992年7月8日),是日本高能物理学家。1930年,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且当时台湾物价相对便宜,故应荒胜文策教授的邀请抵台担任其在台北帝国大学(现在的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讲座的助手[3]。之后在1934年7月25日于该处与荒胜文策教授共同建造直线粒子加速器,成功在台湾做出亚洲第一次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1][3]

木村毅一
きむら きいち
出生(1904-04-07)1904年4月7日
 大日本帝国京都府相乐郡精华町
逝世1992年7月8日(1992岁—07—08)(88岁)
 日本京都市左京区
国籍 日本
母校京都帝国大学
知名于设立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日语京都大学原子炉実験所
荒胜文策共同在台湾做出亚洲第一次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1][2]:15
奖项勲二等旭日重光章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木村 毅一
假名きむら きいち
平文式罗马字Kimura Kiichi

他在1951年美国解除自二战以来对日本核物理实验的禁止后,接手重启的京都大学核子物理研究室[4][5]。参与成立大阪府立放射线中央研究所日语大阪府立放射線中央研究所[注 1]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日语京都大学原子炉実験所[注 2],并对日本原子核放射线研究领域之创立有所贡献。

木村毅一曾任京都大学教授、京都大学原子炉实验所所长、大阪府立放射线中央研究所所长、以及福井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此外,他是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并曾获勲二等旭日重光章[6]

年谱

 
台北帝国大学物理学讲座校舍,即台大二号馆。内有台大物理文物厅,即为当年木村毅一与荒胜文策建造加速器处。
 
目前展示于台大物理文物厅的考克饶夫-瓦耳顿型直线粒子加速器

著作

著书

  1. 《近代物理学》(1954年)[9]
  2. 《原子的独白》(1982年)[6]

主要论文

  1. "Expulsion of neutrons from lead by cosmic rays." With B. Arkatsu and Y. Uemura, Nature, Vol. 140, p. 277 (193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On the range-energy relation and ionization-energy relation for alpha-particles in air." With R. Ishiwari, K. Yuasa, S. Yamashita, K. Miyake and S. Kimura, J. Phys. Soc. Jpn. Vol. 7, p. 111 (195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The Reaction O16(n, α)C13," With I. Kumabe, K. Miyake, H. Ogata and K. Miyasita, J. Phys. Soc. Jpn. Vol. 11, p. 1211 (195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Elastic Scattering of Protons from B11, Al, P, Co and Cu from 6 to 7.4 MeV," With Y. Uemura, R. Ishiwari, J. Kokame, K. Fukunaga, A. Katase, J. Muto, I. Kumabe, H. Ogata, T. Ohama and Y. Ohmori, J. Phys. Soc. Jpn. Vol. 17, p. 9 (196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师长

同学

  • 四出井纲彦:在京都帝国大学大1届的学长。
  • 汤川秀树:第三高等学校与京都帝国大学同届同学[10]
  • 朝永振一郎:同上。

座右铭

  • 亮天功(日语:てんのわざをたすく[注 4][6]

参见

注释

  1. ^ 1959年成立
  2. ^ 1963年成立
  3. ^ 台大物理文物厅
  4. ^ 本句出自《书经》〈舜典〉:“婉娈董公,惟亮天功,大过之困,实桡实凶。”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郑伯昆. 民國40年前後在台大二號館的原子核實驗室-述許雲基先生早期的工作及其貢獻. 物理双月刊 (台北: 中华民国物理学会). 1993年2月, 15 (1): 141–144 [201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2. ^ 臺灣物理史數位典藏計畫 (PDF).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2007-03-29 [2015-01-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1-27) (中文(繁体)). 
  3. ^ 3.0 3.1 张幸真. 台灣知識社群的轉變-以台北帝國大學物理講座到台灣大學物理系為例. 2003-07-31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8) (中文(繁体)). 
  4. ^ 4.0 4.1 郑伯昆. 台大核子物理實驗室 (四) 有關的日本科學家: 574~580. 2008年10月 [2014-11-07]. 物理双月刊(卅卷五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6) (中文(繁体)). 
  5. ^ 5.0 5.1 5.2 故 木村毅一先生追悼記念特集号 (PDF). 原子炉实验所だより. [2014-11-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2-04) (日语). 
  6. ^ 6.0 6.1 6.2 木村毅一. アトムのひとりごと. 日本: 丸善. 1982-11 [2014-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日语). 
  7. ^ 二次大戰對科學地位的影響 (PDF). [2014-12-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7-01) (中文(繁体)). 
  8. ^ 《木村毅一先生还暦记念 略历・论文リスト》(非刊行物、1964年)
  9. ^ 荒胜文策; 河田末吉、木村毅一等8人. 近代物理学. 东京都: 培风馆. 1954 [2014-12-03]. ISBN 978-45630210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10. ^ 木村毅一. 《湯川秀樹博士を偲ぶ》. 日本物理学会志. 1982, 37: 30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