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安简王朱磐烑(1414年10月14日—1492年9月12日),明朝宁献王朱权庶三子,[1][2][3][4]一作庶四子,母王氏。[5]

生平

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生。[2]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赐名,并造宜春王镀金银印。[3]宣德三年(1428年)七月,明宣宗遣行在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陈山为正使,礼部员外郎许敬轩为副使,持节册封朱磐烑为宜春王。[5]当月,户部奏朱磐烑岁禄为二千石,米钞各半,应当给他江西附近郡县的粮食及官库钞作为岁禄,明宣宗同意,并告谕尚书夏原吉说近日有人说王府收粮时或刁难、或多取、或暴虐,索民甚苦,这都是下人所为,藩王不能知情,可发文禁止,将违者绳之以法。[4]

宣德五年(1430年)十月,宣宗遣行在尚宝司丞蒋先为正使,礼科给事中武达为副使,持节册封金吾后卫指挥刘勋的女儿为宜春王妃。[6]

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朱权奏第二子临川王朱磐熚、朱磐烑、第四子新昌王朱磐炷岁禄折钞达四分之三,日用不足,请求改为本色折色各半,获准。[7]

天顺二年(1458年)三月,明英宗应朱磐烑所求,赐其两名火者(宦官)。[8]

成化十年(1474年)四月,朱磐烑奏王府嫡长子孙按例没有禄米,如今自己子孙都年长了,俸禄不足,请求从岁禄的折色米内按量拨本色米,明宪宗命增加其本色米一百石。[9]

因宜春王府房屋年久朽坏,朱磐烑请求修建。弘治元年(1488年)七月,明孝宗命给他八百四十两银子作为修造府第之用。[10]

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朱磐烑薨。孝宗闻讯,辍朝一日,按制度赐祭葬,谥安简。[5]弘治七年(1494年)十月,嫡长子朱奠坫袭封。[1][11]

朱磐烑墓在新建禹港茅窝。[12]

朱磐烑为明太祖诸孙中最后一个以王爵身份离世者。

评价

家庭

妻妾

  • 王妃刘氏

子孙

  • 嫡长子:宜春宣和王朱奠坫
  • 嫡三子:镇国将军朱奠埦(1437年7月3日—1506年),号天宁[13],正统四年(1439年)四月赐名[14],景泰六年(1450年)五月给岁禄一千石,米钞各半[15],天顺四年(1460年)十月在世[16]
    • 第一子:辅国将军朱觐鈭[17](1463年7月16日—?),号泉石[13]
      • 嫡长子:奉国将军朱宸澻[17](1481年2月13日—?),号时中,又号建云[1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弘治四年(1491年)赐诰命冠服[19]
        • 嫡长子:镇国中尉朱拱欆[17],号玉溪[13],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赐名[20]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燧[17],号长阳[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坤[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𨪳[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统钝[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统⿰金芁[21]
              • 第四子:奉国中尉朱统𨬐[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地[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𨿱[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灯[17]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𧻛[21]
              • 第一子:朱统鑳,待封[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𠟍[21]
              • 第一子:朱统𨱎,待封[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𤈷[17],号克宽[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𡊀[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𨰸[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统⿰金⿱巛𤰞[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统⿰金⿱龹亏[21]
              • 第四子:奉国中尉朱统⿱夗金[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埇[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金庀[21]
              • 第二子:朱统⿱敏金,待封[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走羊[21]
          • 第四子:辅国中尉朱多爈[17]
          • 第五子:辅国中尉朱多萦[21]
          • 第六子:辅国中尉朱多𤐷[21],号兰石[13]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木榘[17],号石峯[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䙳[17],号崇德[13]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熠[17],号周德[13]
            • 第一子:朱谋𤻂,待封[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烓[17],号怀德[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基[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鈂[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统鋻[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统𨨣[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里京[21]
        • 第三子:镇国中尉朱拱楫[17],号云峯[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炌[17],号钦明[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压[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斘土[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爚[17],号昭明[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城[21][22]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走厓[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煓[17],号晦明[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垙[21]
          • 第四子:辅国中尉朱多熮[17],号继明[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𧾐[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𧹣[21]
              • 第一子:朱统𫓓,未封[21]
          • 第五子:辅国中尉朱多煘[17],号贞明[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㙔[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坦[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垫[21]
            • 第四子:奉国中尉朱谋⿰垔几[21]
            • 第五子:奉国中尉朱谋城[21][22]
            • 第六子:奉国中尉朱谋𡒋[21]
      • 嫡次子:朱宸淋,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嘉靖江西省大志未载,疑早夭
      • 嫡三子:奉国将军朱宸淓[17](1485年8月1日—?),号静观[1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弘治八年(1495年)赐诰命冠服[23]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木莳[17],号东溪[13],无嗣[21]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栉[17],号南溪[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㷐[21],号继南[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䞳[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輘[21]
            • 第三子:朱谋㙁,待封[21]
        • 第三子:镇国中尉朱拱𣖺[17],号双溪[13],无嗣[21]
      • 嫡四子:奉国将军朱宸汶[17](1487年2月28日—?),号白云[1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梖[17],号元峯[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火⿻乇从[17]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埙[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金𢇣[21]
              • 第二子:朱统⿰金夎,待封[21]
              • 第三子:朱统镜,待封[21]
              • 第四子:朱统铮,待封[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𡋚[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铒[21]
              • 第二子:朱统镑,待封[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煏[17]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圯[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堪[21]
              • 第一子:朱统焊,待封[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炣[17],号季泉[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坐[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鏬[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统⿰金芾[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统銐[21]
              • 第四子:奉国中尉朱统𨱈[21]
              • 第五子:朱统锳,待封[21]
              • 第六子:朱统𨨖,待封[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𡍖[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土夗[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鎜[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统鉡[21]
            • 第四子:奉国中尉朱谋𡊆[21]
            • 第五子:奉国中尉朱谋⿰里卑[21]
            • 第六子:奉国中尉朱谋𧼩[21]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格[17],号春崖[13],无嗣[21]
      • 第五子:奉国将军朱宸浑[17](1488年11月10日—?),号惟钦[13],弘治六年(1493年)正月赐名[24]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朴[17],号慎斋[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煨[17][25],号松溪[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台[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煠[17],号竹溪[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垄[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统𨩦[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统⿱幵金[21]
              • 第三子:朱统钿,待封[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袿[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蛙[21]
            • 第四子:奉国中尉朱谋𧽸[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灼[17],号桃溪[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𡉷[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壳[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赪[21]
          • 第四子:辅国中尉朱多㷠[21],号柏溪[13]
          • 第五子:辅国中尉朱多焙[21],号楫溪[13]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㯂[17],号悦斋[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𦵸[17],号梅溪[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疒坴[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𮳤[21],号槐溪[13]
            • 第一子:朱谋坾,待封[21]
        • 第三子:镇国中尉朱拱𣘨[17],号性斋[13],无嗣[21]
        • 第四子:镇国中尉朱拱⿰木许[17],号惟斋[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𤋰[21],号桂溪[13]
      • 第六子:奉国将军朱宸浩[17](1491年6月19日—?),号益中[13],弘治六年(1493年)正月赐名[24],无嗣[21]
      • 嫡七子:奉国将军朱宸𤄷[17](1492年10月29日—?),号未能[13],弘治七年(1494年)三月赐名[26],嘉靖二年(1523年)已故,为宁王之乱乱兵所杀,妻曹氏,封淑人[27],无嗣[21]
      • 嫡八子:朱宸洲,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赐名[28],嘉靖江西省大志未载,疑早夭
    • 第二子:辅国将军朱觐钠[17](1467年6月17日—?),号蓬瀛[13]
      • 第一子:奉国将军朱宸灒(1494年8月17日—?),号乐静[13],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赐名[28]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㮒[17],号友善[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爃[21],号继善[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壡[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䐍[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𦃖[21],号明善[13]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棕[17],号友义[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烯[17],号志学[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䞞[21]
              • 第一子:朱统䤽,待封[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𨵗[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歭[21]
            • 第四子:奉国中尉朱谋趁[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炨[21]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爻隹[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凰[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烡[21],号志和[13]
            • 第一子:朱谋坄,待封[21]
      • 庶四子:奉国将军朱宸潏(1503年10月3日—?),号泉石[13],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赐名[29]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木茵[17],号少泉[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焨[17]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燨[21],号守泉[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䦯[21]
            • 第二子:朱谋堆,早夭未封[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䧿[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𩇭[21],号志泉[13]
          • 第四子:辅国中尉朱多⿱火者[21],号醴泉[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垼[21]
            • 第二子:朱谋垷,待封[21]
            • 第三子:朱谋㘨,待封[21]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梗[17],号复吾[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㷤[21],号怀吾[13]
        • 第三子:镇国中尉朱拱㮯[17],号古泉[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瘄火[21]
        • 第四子:镇国中尉朱拱𣒏[17][30],号崇一[13]
      • 第五子:奉国将军朱宸淤[17](1510年3月17日—?),号云松[13]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㯋[17],号清湖[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爔[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𤉭[21]
            • 第一子:朱谋块,待封[21]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櫙[17],号廉湖[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煋[21],号懋文[13]
            • 第一子:朱谋陡,待封[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𤊐[21],号懋伦[13]
            • 第一子:朱谋塈,待封[21]
        • 第三子:镇国中尉朱拱⿰木𠣞[17],号鉴湖[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火⿱山比[21],号懋圣[13]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䎡刂[21][31],号懋哲[13]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𩵤[21],号寰兰[13]
      • 第六子:奉国将军朱宸减[17](1511年1月6日—?),号慎思[13]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㯓[17],号少思[13],无嗣[21]
      • 第七子:奉国将军朱宸洐[17](1513年7月8日—?),号云轩[13]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䂓木[17][32],号守约[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煚[21],号恭取[13]
            • 第一子:朱谋堥,待封[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广火[21],号宽取[13]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昍亠𤆗[21],号信取[13]
            • 第一子:朱谋𫭸,待封[21]
            • 第二子:朱谋⿰舟象,待封[21][33]
          • 第四子:辅国中尉朱多焉[21],号敏取[13]
          • 第五子:辅国中尉朱多鯣[21],号惠取[13]
    • 第三子:辅国将军→庶人朱觐铈(1469年7月12日—?),号统斋[13],因参与宁王之乱废为庶人[34],嘉靖十年(1531年)已故[35],死后追复辅国将军[17],配张氏[36]
      • 嫡长子:奉国将军朱宸澯[17](1491年11月25日—1513年11月20日),号仁山[13],弘治六年(1493年)闰五月赐名[37],宁府长史司左长史王用才为其撰墓志铭并书篆[36]。配刘氏(1488年8月20日—1532年7月6日),封淑人,是刘贯的次女,熊达为其撰墓志铭并书篆[38]
      • 第二子:奉国将军朱宸源[17](1492年9月25日—?),号桂轩[13],弘治六年(1493年)闰五月赐名[37]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梳[17],号松窗[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𦓒[17],号西洲[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逹[21]
              • 第一子:朱统𰆨,待封[21]
              • 第二子:朱统锏,待封[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勋[17]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墑[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𪹁[17],号新洲[13]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㮩[17],号竹窗[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㷆[17],号凤坡[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里多[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偓[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熻[17],号象潭[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仕土[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烋,号斗野[13],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奉敕管理府事[39][21],万历四十年(1612年)已故[40]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𧾯[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砝[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壑[21]
            • 第四子:奉国中尉朱谋㙉[21]
          • 第四子:辅国中尉朱多𤍓[21]
            • 第一子:朱谋㙰,待封[21]
            • 第二子:朱谋堗,待封[21]
          • 第五子:辅国中尉朱多𤌸[21],号西岑[13]
            • 第一子:朱谋⿸疒𫅢,待封[21]
            • 第二子:朱谋䚜,待封[21]
          • 第六子:辅国中尉朱多⿱宩火[21],号南墅[13]
          • 第七子:辅国中尉朱多𤇃[21]
        • 第三子:镇国中尉朱拱㮬[17],号梅窗[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烷[17],号斗门[13]
            • 第一子:奉国中尉朱谋𩀁[21]
              • 第一子:朱统⿱尤金[21]
            • 第二子:奉国中尉朱谋𨵮[21]
              • 第一子:朱统𨦠[21]
            • 第三子:奉国中尉朱谋⿰里𢌿[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熣[21],号石门[13]
    • 第四子:辅国将军朱觐鑜[17](1472年3月11日—?),号崆峒[13]
      • 第一子:奉国将军朱宸涪[17](1496年1月7日—?),号清溪[13],弘治十四年(1501年)正月赐名[41]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楇[17],号少溪[13]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炆[21]
            • 第一子:朱谋𧾳,待封[21]
          • 第二子:朱多㷷,早夭未封[21]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李[17],号近溪[13],万历四十年(1612年)奉谕管理府事[40]
          • 第一子:辅国中尉朱多𤌕[21]
            • 第一子:朱谋㙂,待封[21]
          • 第二子:辅国中尉朱多㸋[21]
          • 第三子:辅国中尉朱多𥛲[21],号斗衢[13]
          • 第四子:辅国中尉朱多𩷍[21]
      • 第二子:奉国将军朱宸涧(1511年11月13日—?),号清泉[13],无嗣[17]
      • 第三子:奉国将军朱宸瀬[17](1513年9月8日—?),号玉崖[13]
        • 第一子:镇国中尉朱拱杙[17],无嗣[21]
  • 庶长女:万安县主,配宗人府仪宾高泰,天顺六年(1462年)七月赐诰命冠服鞍马等物
  • 庶次女:宁都县主,配宗人府仪宾陈仪,天顺六年(1462年)七月赐诰命冠服鞍马等物[42]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 1.0 1.1 《明史》卷一百零二
  2. ^ 2.0 2.1 《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六》:永乐十二年闰九月辛丑朔宁王权第三子生赐名磐烑
  3. ^ 3.0 3.1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十九》:己未赐宁王权第三子名磐烑
  4. ^ 4.0 4.1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四十五》:乙丑命行在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陈山礼部员外郎许敬轩为正副使持节封宁王第三子磐烑为宜春王……戊辰行在户部奏宁王第三子宜春王磐烑岁禄二千石米钞中半当以江西附近郡县粮及官库钞给之 上从之谕尚书夏原吉曰近有言王府收粮或留难或多取或暴虐需索民甚苦之此皆下人所为王不能知可移文禁革违者绳之以法
  5. ^ 5.0 5.1 5.2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六十六》:己未宁府宜春王磐烑薨王献王庶第四子母王氏永乐十二年生宣德三年册封宜春王至是薨年七十九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安简
  6.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七十一》:庚午命行在尚宝司丞蒋先礼科给事中武达为正副使持节封宁王第四子磐炷为新昌王册金吾后卫指挥刘勋女为宜春王妃
  7.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七十一》:戊午宁王权奏臣第二子临川王磐熚第三子宜春王磐烑第四子新昌王磐炷岁禄各二千石然折钞者四之三日用不足请中半兼支给从之
  8.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九》:赐宜春王磐烑火者二人从所请也
  9.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七》:宜春王觐𨱔奏王府嫡长子孙例无禄食今臣子孙俱长禄不足给乞于岁禄折色米内量拨实米以分给之命增给本色米百石。其中误作“宜春王觐𨱔”。
  10.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十六》:命给宜春王奠坫修造府第价银八百四十两以本府房屋年远朽坏而王乞盖造故也。其中误作“宜春王奠坫”。
  11.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九十三》:戊辰 上御奉天殿传制遣……册封……宜春安简王嫡长子奠坫为宜春王
  12. ^ 《江西通志》卷110:按宁藩墓在南昌新建者不独献惠二王前志皆略而不载今除宸濠叛逆外凡袭封王爵者悉录以备考稽宜春安简王朱磐烑在新建禹港茅窝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13.35 13.36 13.37 13.38 13.39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13.46 13.47 13.48 13.49 13.50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13.57 13.58 13.59 13.60 13.61 13.62 13.63 13.64 13.65 13.66 13.67 13.68 13.69 13.70 13.71 13.72 13.73 13.74 13.75 13.76 13.77 13.78 13.79 13.80 13.81 13.82 13.83 13.84 13.85 13.86 13.87 13.88 13.89 13.90 13.91 13.92 13.93 13.94 13.95 13.96 13.97 13.98 朱兆藩. 卷四. 盱眙朱氏八支宗譜 . 
  14.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五十四》:癸未赐宁府庄惠世子庶子三人名曰奠垒奠堵奠壏临川王嫡子一人名曰奠𫭢宜春王嫡子二人名曰奠坫奠埦
  15.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三》:辛亥 给宜春王磐烑第三子镇国将军奠埦岁禄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16.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上敕宁王曰……其镇国将军奠埦觐鎀并仪宾葛旿等仍放肆不来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17.15 17.16 17.17 17.18 17.19 17.20 17.21 17.22 17.23 17.24 17.25 17.26 17.27 17.28 17.29 17.30 17.31 17.32 17.33 17.34 17.35 17.36 17.37 17.38 17.39 17.40 17.41 17.42 17.43 17.44 17.45 17.46 17.47 17.48 17.49 17.50 17.51 17.52 17.53 17.54 17.55 17.56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17.65 17.66 17.67 17.68 17.69 17.70 17.71 17.72 17.73 17.74 王宗沐. 卷三. [嘉靖]江西省大志 (PDF).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27). 
  18. ^ 18.0 18.1 18.2 18.3 卷八.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赐……宁府宜春王长孙觐𨱔庶第四子曰宸渶庶第五子曰宸㵯辅国将军觐鉴嫡长子曰宸澻嫡第二子曰宸淋嫡第三子曰宸淓嫡第四子曰宸汶 按:以上“觐鉴”当为“觐鈭”。
  19. ^ 卷五十二.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癸亥○赐……奉国将军宸澻宸澻:抱本澻作⿰氵逐。诰命冠服如制 按:以上奉国将军之前阙“宁府”二字
  20. ^ 卷二百八.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甲午赐……宁府……奉国将军宸澻嫡长子曰拱欆 
  21. ^ 21.000 21.001 21.002 21.003 21.004 21.005 21.006 21.007 21.008 21.009 21.010 21.011 21.012 21.013 21.014 21.015 21.016 21.017 21.018 21.019 21.020 21.021 21.022 21.023 21.024 21.025 21.026 21.027 21.028 21.029 21.030 21.031 21.032 21.033 21.034 21.035 21.036 21.037 21.038 21.039 21.040 21.041 21.042 21.043 21.044 21.045 21.046 21.047 21.048 21.049 21.050 21.051 21.052 21.053 21.054 21.055 21.056 21.057 21.058 21.059 21.060 21.061 21.062 21.063 21.064 21.065 21.066 21.067 21.068 21.069 21.070 21.071 21.072 21.073 21.074 21.075 21.076 21.077 21.078 21.079 21.080 21.081 21.082 21.083 21.084 21.085 21.086 21.087 21.088 21.089 21.090 21.091 21.092 21.093 21.094 21.095 21.096 21.097 21.098 21.099 21.100 21.101 21.102 21.103 21.104 21.105 21.106 21.107 21.108 21.109 21.110 21.111 21.112 21.113 21.114 21.115 21.116 21.117 21.118 21.119 21.120 21.121 21.122 21.123 21.124 21.125 21.126 21.127 21.128 21.129 21.130 21.131 21.132 21.133 21.134 21.135 21.136 21.137 21.138 21.139 21.140 21.141 21.142 21.143 21.144 21.145 21.146 21.147 21.148 21.149 21.150 21.151 21.152 21.153 21.154 21.155 21.156 21.157 21.158 21.159 21.160 21.161 21.162 21.163 21.164 21.165 21.166 21.167 21.168 21.169 21.170 21.171 21.172 21.173 王宗沐; 陆万垓. 卷三. [萬曆]江西省大志 (PDF). 
  22. ^ 22.0 22.1 此人有从兄弟亦名“朱谋城”,疑有误,或其中一人应为“朱谋堿”。
  23. ^ 卷一百二.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己酉赐宁府镇国将军宸渥觐鉎奉国将军宸淓……诰命冠服如制 
  24. ^ 24.0 24.1 卷七十一.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赐……上高王府辅国将军觐鈭第五子曰宸浑第六子曰宸浩 按:以上“上高王府”当为“宜春王府”
  25. ^ [万历]江西省大志作“朱多煟”。
  26. ^ 卷八十六.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戊戌赐……宁府辅国将军䩤鈭䩤鈭:旧校改䩤作觐。嫡子曰宸𤄷 
  27. ^ 卷二十二.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 丁卯丁卯:广本阁本卯下有“○命给宜春王府辅国将军宸𤄷妻淑人曹氏养赡米岁五十石。宸𤄷素非濠(濠下阁本有恶字)党,濠败,为乱兵所杀,至是其妻陈乞,户部覆议从之○海西秃纳河卫女直都指挥佥事者因哥等八十人来朝贡马”七十三字。 
  28. ^ 28.0 28.1 卷一百四十六.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赐……宁府辅国将军觐鈭嫡第八子曰宸洲觐钠长子曰宸灒 
  29. ^ 卷二百二十一.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丙寅赐……宁府……辅国将军觐钠庶第四子曰宸潏 
  30. ^ 万历江西省大志作“朱拱椒”,“𣒏”与“椒”同。
  31. ^ 疑应作“朱多𠟮”。
  32. ^ 万历江西省大志作“朱拱𭬉”,“⿱䂓木”与“𭬉”同。
  33. ^ “⿰舟象”无土,疑误,或为“⿰里象”之讹,“⿰里象”见四声篇海。
  34. ^ 卷四.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 其镇辅国将军觐锺觐鉎宸渠宸潽宸浣觐链觐铉觐铈宸渶拱樛拱槄宸㵰宸𣽝原不与谋临期听其使令巡城守门事出迫胁情非得已应从末减夺爵或迁处以示惩 
  35. ^ 卷一百三十一.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 命有司量恤庶人觐鉎觐链觐铉觐铈宸浣宸渶拱樛赐觐锺觐锺:广本锺作钟,下同。宸潽宸㵰宸沨葬祭 
  36. ^ 36.0 36.1 寧藩宜春王府奉國將軍[朱宸澯]墓誌. 
  37. ^ 37.0 37.1 卷七十六.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赐……宁府辅国将军觐铈嫡第一子曰宸澯第二子曰宸源宸渠嫡第三子曰拱槄宸淞嫡第一子曰拱欀 
  38. ^ 38.0 38.1 宜春王府奉國[朱宸澯]淑人墓誌銘. 
  39. ^ 卷二百七十九.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以宜春王府镇国中尉多烋管理府事 按:以上“镇国中尉”有误,当为“辅国中尉”
  40. ^ 40.0 40.1 卷四百九十八.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江西抚按奏宜春王府管理多烋病故镇国中尉拱李堪继管理复于多燍谋𪇮议选一宗备异日简用礼部覆请从之仍谕拱李恪遵 祖训表率宗仪以称委任 
  41. ^ 卷一百七十.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赐……宁府宜春王嫡第二子曰拱条镇国将军宸洧嫡长子曰拱槫宸潽嫡第五子曰拱干辅国将军觐鑜嫡长子曰宸涪宸涪:抱本涪作浩。 
  42.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二》:甲寅封宜春王庶长女为万安县主配高泰庶第二女为宁都县主配陈仪命泰等俱为宗人府仪宾赐诰命冠服鞍马等物

原因:明政府封之
明宜春国国王
1428年—1492年
继任:
子宣和王朱奠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