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谧

北魏逸士

李谧(484年—515年),字永和,赵郡平棘(今河北省赵县南)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北魏逸士,是北魏相州刺史李安世之子,谥号贞靖处士[1]

生平

出身

李谧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李谧不饮酒,喜好音乐、山水,善于于词赋创作、精通《周礼》、《大戴礼记》等礼学,并明春秋学,对三传进行综合研究,著作《春秋丛林》共12卷。读《考工记》、《大戴礼记》时,发现其中的明堂制度不同,对其进行研究后,著《明堂制度论》说明并解释古今明堂制度。[2]

卒于延昌四年,因病过世,年三十二。逝世那年,四门国小博士孔璠等学官共45人上书,请求魏孝明帝表彰其气节。魏孝明帝称赞其“志守冲素,儒隐之操,深可嘉美”,赐谥贞靖处事,并派遣使者送去封授的文书,表彰其门第名为文德,乡里名为孝义。[1]

青出于蓝

李谧10岁时丧父,兄弟间互相友爱。少时好学,13岁即通《孝经》、《论语》、《毛诗》、《尚书》,在乡里间有神童的称号。18岁时,与小学博士孔璠讨论经学,数年后孔璠却要向他请教疑难,学友们说其:“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1]

南面百城

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鸠集诸经,广校异同。曾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对重复讹误之书,手自削删校对,经他细加审定的书有四千卷之多。[1]

家族

  • 李安世(443年-493年):相州刺史,和原妻博陵崔氏生一子李玚,后崔氏以妒悍被出,娶沧水公主为妻,生二子李谧、李郁[3]

  • 沧水公主:南北朝北魏公主,父不详。

  • 李玚(一作李枿):字琚罗,李安世长子。儒士,有文才,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 李郁:李安世三子,字永穆,好学沉静,博通经史。

  • 李士谦(523年-588年):字子约,仪同开府参军事,善谈玄理。[4]

著作[2]

《明堂制度论》

《神士赋》(只有赋中之歌留存至今)

《春秋丛林》12卷

评价[1]

  • 太常卿刘芳:“君若遇高祖,侍中、太常非仆有也。”
  • 黄门侍郎甄琛:“赵郡李谧,耽学守道,不闷于时,常欲致言,但未有次耳。诸君何为轻自媒衒?”、“昔郑玄卢植不远数千里诣扶风马融,今汝明师甚迩,何不就业也?”、“甄琛行不愧时,但未荐李谧,以此负朝廷耳。”
  • 魏孝明帝:“谧屡辞征辟,志守冲素,儒隐之操,深可嘉美。可远傍惠、康,近准玄晏,谥曰贞静处士,并表其门闾,以旌高节。”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魏书・李谧传》
  2. ^ 2.0 2.1 陆路.北朝赵郡家族文学与学术考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2):127-137.
  3. ^ 《魏书・李孝伯传》
  4. ^ 《魏书・李士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