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土(1900年5月12日—1979年),襄辅台湾台北艋舺人,小提琴家,做有《农民谣》等曲,著有《音乐欣赏法》、《音感训练法》、《新编初中音乐课本》等书。与台湾股市名人李金土(阿土伯)是不同

李金土
出生(1900-05-13)1900年5月13日
日治台湾台北县
逝世1979年(78—79岁)
死因心血管阻塞
公民权 大日本帝国(1900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79年)
母校台北国语学校
东京上野音乐学校
职业小提琴家

生平

日治时期

1900年5月12日,李金土出生于台北艋舺。原姓王,后王家过继给艋舺名望李家为养子。由于李家家境雄厚,为北部渔市场的主要盘商,因此李金土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得以在1916年(大正五年),进入台北国语学校就读,师事张福兴柯丁丑一条慎三郎。1920年(大正9年)毕业隔年,李金土于该校附属小学执教。[1]

1922年(大正11年)李金土以公费生身份进入东京上野音乐学校,主修小提琴与音乐教育,是台湾第一位留日主修小提琴的音乐家。[1]

除了教学之外,李金土也积极推动地方音乐活动。1926年(昭和元年)在台北组织弦乐四重奏,举行独奏会与室内乐演奏。隔年举行小提琴独奏会,并作环岛公演,轰动一时。[1]

1928年(昭和3年),李金土再次前往日本留学,精进琴艺。[2]返国后,应母校之邀任教于台北第二师范学校音乐科,指导小提琴、音乐概论、视场听写等课程;除此之外,他也和日籍教师高梨宽之助共同指导校内音乐部,如管弦乐团的训练。[1][2]

1931年(昭和6年)李金土策划万华青年团体“艋舺共励会”举办“台岛洋乐竞演大会”音乐比赛。是台湾第一次举办西洋乐器的音乐比赛,比赛项目仅有小提琴,比照日本全国音乐竞赛大会规则办理。由于冠、亚军分别由来自台湾的周再群吴金龙夺得,第三名是日本内地人山本正水,引起日本评审委员抗议。[1] 同年,李金土根据赖和的词完成《农民谣》,可说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运动歌曲”之一。

1934年(昭和9年)由杨肇嘉发起,留日习乐台湾学生组成的“台湾乡土访问团”,在暑假时间巡回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演出,李金土担任小提琴独奏,同团共演的人物包含高慈美林秋锦柯明珠陈泗治林澄沐林进生翁荣茂江文也[1]

1935年(昭和10年)发生新竹-台中地震,李金土参加由蔡培火发起的“震灾义捐音乐会”演出。1941年(昭和16年)组织明星混声合唱团,团员由40多位青年男女组成,曾于1944年(昭和19年)在台北公会堂演出。[2][1]

战后

二次大战后,李金土仍持续从事音乐的推广。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李金土协助蔡继琨筹组“台湾警备总部交响乐团”(即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前身)[3]。他也是台湾文化协进会的筹备委员之一,举办多场音乐会以及音乐比赛。同时,他也至中国广播公司台湾广播电台在现场直播节目中演奏小提琴。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李金土与其他台籍留日音乐家组成“台湾省音乐文化研究会”,推动音乐教育与推广活动。[2]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李金土应萧而化教授之邀,进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教授小提琴、乐理、视唱听写、音乐欣赏等课。1952年(民国四十一年)应邀于政工干校音乐科兼课。1979年(民国六十八年)李金土因糖尿病引发心血管阻塞去世,终年79岁。

作品列表

音乐创作

  • 1931年
    • 《农民谣》(词:甫三
  • 1952年
    • 台北师范学院校歌
    • 台北市立老松商业职业学校(今台北市老松国小)校歌

文字论著

  • 1927年
    • 〈乐圣べードーヴエンの百年祭に就いて〉
    • 〈文化生活と音乐鉴赏 (一) 〉
    • 〈文化生活と音乐鉴赏 (二) 〉
    • 〈乐圣べードーヴエンの百年祭に就いて〉
  • 1955年
    • 〈乐界三十年〉[2]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陈皇志。“小提琴在台湾的传入与发展:以早期学习环境与李金土、司徒兴城、杨子贤等前辈为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2008。
  2. ^ 2.0 2.1 2.2 2.3 2.4 沈雕龙. 李金土. 台湾音乐群像数据库. 2016-06-30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繁体)). 
  3. ^ 【人物】 李金土 | 臺灣音樂館. tmi.openmuseum.tw.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