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义渡碑

永济义渡碑,是分别位于台湾南投县浊水溪两岸名间乡浊水福兴宫竹山镇社寮紫南宫的两座义渡碑,列为南投县文化资产

永济义渡碑(名间乡)
位置浊水福兴宫
建成时间光绪五年(1879年)
官方名称永济义渡碑(名间乡)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登录种类:碑碣
评定时间2018年12月5日
详细登录资料
永济义渡碑(竹山镇)
位置社寮紫南宫
建成时间光绪五年(1879年)
官方名称永济义渡碑(竹山镇)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登录种类:碑碣
评定时间2018年12月5日
详细登录资料

缘由

台湾早期渡船在民营方面,常有勒索之事发生,仅对贫弱者造成重大负担,也让行旅者饱受困扰,因此为往来行旅者提供公益性质的义渡,即在此种背景下产生[1]

其中住在浊水溪附近的董郁文,受儿子董荣华教师简化成鼓励下,率先捐了佛银六百元,想在浊水庄到沙连堡的要津作义渡,获吴联辉、陈再裕赞助,但董郁文不久就遽逝,因此计划中断。董荣华继承父志,得吴光亮、吴联辉、陈梓都、陈再銮、张敬祠、曾理养、陈漂意、林登榜、萧庆云、简廷俊、张炳煌、吴朝良、陈震电、陈振英、刘时勤、陈正吉、蔡大清、陈冷泉、庄锺英、黄聪亮、陈合成、简化成、董启章、曾秉彝、陈存德、曾长春、张廷标、林瑞隆、林祈和、陈瑞奢、黄庆丰、洪兆祥、陈宗知、庄文蔚、吴上珍、庄和田、陈瑞禄、陈世祥、魏良树、陈鼎兴、吴仓育、陈隆盛、吴清福、曾振国、吴赤牛、陈文梓、吴新兴、高江和、庄梓虔、巫会扁、庄如掇、洪其昌、庄深坑、陈佛送、吴老力、洪正春捐助,以两千八百元在狮尾堀、猐仔寮、牛崎脚、咬狗坑、清水碑口沟等地,购买每年总可收四百石的田地作为义渡费用。[2]

经营

义渡碑文由简化成撰书,文首叙浊水溪湍激势如黄河不利商旅,次述董郁文等人商议倡建义渡始末,再记捐款筹募名录、义田卖方与地址、支应租纳、筏夫工资诸费,末列议定义渡船务各项规定[2]。除碑文外,董郁文的子孙董献廷,保有百余件义渡史料,有渡船契、义渡田契、丈单、执照、腰牌、义渡公记等[3]

碑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董锺奇等,以一佰元各于浊水溪南岸的社寮紫南宫、北岸的浊水村福兴宫勒石立碑,两碑文字稍有差异[2]

南投县立文化中心主任陈正昇表示,永济义渡规定每日卯时至申时义渡,每日最末班船,虽然仅载客一人,亦必须为其撑渡,以示此一事业为公平服务,不拘人数或对象,不仅在当时,即在现代亦应是公益事业的典范[1]。义渡的地点是视溪水的多少、宽窄、平稳度而迁移[4]。枯水期架设临时竹桥三处,春秋架桥两次,到了雨季则好动用船夫运渡往来商旅[5]。此服务在1911年8月才交由日本政府接办,成立财团法人继续经营,直到1934年6月间,因集集吊桥竣工而终止[1]。该吊桥到1960年依然再用[6]集集拦河堰兴建后,浊水溪水流量不再大量,枯水期更只是涓涓细流[7]

纪念

1988年2月26日,内政部公告指定永济义渡碑为三级古迹[8]。3月10日,台湾省政府函请有关县市政府将列为第三级古迹的明宁靖王墓、永济义渡碑等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妥为保存[9]

1995年,南投县立文化中心获得董郁文后人通知,表示他们拥有一百多件的未公开资料,可以诠释当时渡口及义田、义渡的情形,当时正好名间乡籍的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学生吴淑惠,在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主任黄富三教授的指导下,致力这项研究[5]。同年10月,南投县立文化中心展览永济义渡古文书资料[3]

2001年3月20日,县府出版南投县六大观光风景线折页导览图,其中杉林溪风景线包含永济义渡碑、紫南宫、万年亨衢碣、竹山照镜台[10]。7月1日,社寮文教基金会举行文化活动,在永济义渡碑、社寮甘泉井、陈武举人宅等放置戳印,集满十个就可得到陶艺茶杯,吸引二百多名民众参加[11]

2004年12月25日,紫南宫与福兴宫,因感于永济义渡的因缘,举行百年首次会香,紫南宫庙方沿浊水溪南北两岸码头的旧址绕境。主事者在浊水溪搭妥一座竹桥,抵达名间乡浊水村。[12]

参考

  1. ^ 1.0 1.1 1.2 阮正霖. 濁溪義渡! 集集吊橋搭建前 那擺渡曾想永續經營.... 《联合报》. 1997-06-05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许淑容. 館藏「永濟義渡碑記」拓本. 《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2016-10-28 [2020-06-29] (中文(台湾)). 
  3. ^ 3.0 3.1 王祖弘. 到文化中心看老祖宗書契 南投人需知南投事 「永濟義渡」珍貴史料面世. 《中国时报》. 1995-10-04 (中文(台湾)). 
  4. ^ 卢义方. 四面皆不靠海的南投縣在名間、竹山、集集有好幾個渡口. 《中国时报》. 1994-08-18 (中文(台湾)). 
  5. ^ 5.0 5.1 卢义方. 「義渡」史實歷史將不留白 文化中心委台大研究決編印成集留芳後世. 《中国时报》. 1995-08-06 (中文(台湾)). 
  6. ^ 省公路局決定 名間竹山間 建築集集橋. 《联合报》. 1960-11-30 (中文(台湾)). 
  7. ^ 叶明宪. 河床岩層裸露 濁水溪添美景. 《中国时报》. 2006-02-25 (中文(台湾)). 
  8. ^ 叶明宪. 社寮開莊三百年慶. 《中国时报》. 1996-11-23 (中文(台湾)). 
  9. ^ 三級古蹟 六處核定. 《联合报》. 1988-03-11 (中文(台湾)). 
  10. ^ 魏裕鑫. 南投觀光風景線折頁導覽圖出版 免費供各界索取. 《中国时报》. 2001-03-21 (中文(台湾)). 
  11. ^ 叶明宪. 竹山采風行處處見古蹟 社寮尋根之旅吸引二百多人參與. 《中国时报》. 2001-07-02 (中文(台湾)). 
  12. ^ 陈绍圣. 濁水溪 兩岸三通 紫南宮 福興宮神明互訪. 《联合报》. 2004-12-2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