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世界宣教大会

洛桑世界福音宣教大会(洛桑大会 、Lausanne Congress、ICOWE)是全球性基督教团体,共同聚集探讨向世界各地推广福音事工所面临的议题,希望借由世界各地基督徒“参与全球对话,寻求全球解决方案”。第一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于1974年在瑞士洛桑举行,被统称洛桑福音大会。

第一届大会于洛桑蟠龙宫举行

背景

1966年经由葛培理布道团(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及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 Today magazine)的赞助及组织,在德国柏林举行过一次全球性福音议会 (WORLD CONGRESS ON EVANGELISM)[1],会中首次将全球各处新教福音派的基督徒聚集 于一堂,希望增加彼此间的认识,交换工作心得以及建立未来合作关系。会中多人发表书面报告[2],介绍当前福音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各处爆炸性的成长,使得教会重心从西方社会,开始转向非西方社会。会中美国宣教士拉结·圣吉带着两位厄瓜多尔华欧拉尼人英语Huaorani people原住民作见证,他们曾在10年前奥卡族事件时,杀害5位美国传教士,后来接受信仰成为基督徒。本故事在2006年被改编成电影《茅尾英语End of the Spear》。会中还有葛培理约翰·斯托得法兰西斯·薛佛英语Francis Schaeffer犹太人大屠杀的难民科里·坦恩·布姆英语Corrie ten Boom……等人报告。

会中决定将来再度聚集全球基督徒,举行全球性福音宣教大会。

第一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

1972年10月决定在瑞士洛桑举行会议,1972年4月决定大会主题:“众人都要听到祂的声音”(Let the earth hear His voice)1974年7月16日-7月25日正式在洛桑举行第一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从全球150国家,2,700位基督徒参见了此次世界宣教会议。

此次会议发布了由约翰·斯托得所率领的起草委员会所定稿的“洛桑公约”(Lausanne Covenant),成为近代福音教派最具影响力的文件。大会之后成立常设性的“洛桑世界宣教委员会英语Lausanne Committee for World Evangelization”。

会议之后,对中国促进中华福音会的兴起。

第二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

1989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第二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Lausanne II or Lausanne '89),有4,000多基督徒参见,会议中重提扩充第一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的“洛桑公约”,并且公布了“马尼拉宣言”(Manila Manifesto)[3],及其它论文[4]

会议中路易士·布希英语Luis Bush提出“10/40窗口”一词,说明居住在北纬10度到40度之间的居民,他们生活贫穷,生活品质低落。95%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孔教泛灵论无神论…,得不到基督教信仰资源。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全球福音化的步骤、进程、办法及可用资源。让教会加强社会服务工作,走向每一个族群,特别是贫穷人的社服工作。

第三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

2010年10月16至25日在南非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第三届世界福音洛桑会议,有来自198个国家、300多个族群,4,000多位参会者,及1,000位特邀来宾、观察员,每天以八种语言同步翻译进行。大会主题为“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重申要将完整的福音传给整个的世界,讨论当前科技、生物伦理、恐怖主义和环境等议题,教会、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及面对对抗福音、敌对教会势力的挑战与因应措施。葛培理、约翰·斯托得继续参加此次大会并发表演说。

讨论主题:

  • 更能体会基督里的合一
  • 更清楚明白福音
  • 更有智慧安排福音工作的优先次序

此次会议邀请中国基督教协会三自爱国教会的基督徒参加,但是两会不愿意签署《洛桑信约》[5],以致大会改用观察员身份邀请两会派员赴会。结果中国两会没有派出任何代表出席,其它非两会基督徒也被中国官方限制出席。[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