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玛斯·坎贝尔
汤玛斯·坎贝尔(1777年7月27日 – 1844年6月15日)是一位苏格兰诗人。他是波兰之友文学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也是提议成立伦敦大学的其中一位知名人士。
汤玛斯·坎贝尔 | |
---|---|
出生 | 苏格兰格拉斯哥 | 1777年7月27日
逝世 | 1844年6月15日 法国滨海布洛涅 | (66岁)
国籍 | 苏格兰 |
创作时期 | 1790年代-1840年代 |
签名 |
他的代表作是撰写于1799年的《希望之乐》(英语:The Pleasures of Hope)。它是一首以英雄双行体写成的说教式诗歌。此外,他亦创作了多首爱国战争歌曲,包括《你的英国水手》(英语:Ye Mariners of England)、《战士之梦》(英语:The Soldier's Dream)、《霍亨林登》(英语:Hohenlinden) ,以及于1801年写成的《波罗的海之战》(英语:The Battle of the Baltic)。[1]
早年生活
汤玛斯·坎贝尔在1777年出生于格拉斯哥高街,在十一个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他的先世出身于马可维坎贝尔家族,父亲亚历山大·坎贝尔(1710年─1801年)是阿盖尔奇南地区最后一任领主的儿子,母亲玛格丽特(1736年生)则是克雷格尼什-坎贝尔家族的后人。玛格丽特的外祖父罗伯·森逊是一位著名的军械士。[2]
1737年亚历山大·坎贝尔前往维珍尼亚法尔茅斯经商,因参与烟草贸易而致富。然而,他的生意在美国革命中蒙受大约二万英镑的损失。汤玛斯的一些兄长没有跟随父亲返回英国,其中一人更迎娶了帕特里克·亨利的一个女儿。[3]
汤玛斯的父母都是富有智慧的人。亚历山大·坎贝尔是托马斯·里德的密友(这是汤玛斯·坎贝尔名字的由来),而玛格丽特也对文学和音乐有高尚的爱好。汤玛斯·坎贝尔在格拉斯哥高中及格拉斯哥大学接受教育,并曾获得古典学和韵文的奖项。1795年,他曾往苏格兰高地西部地区当补习老师[1],并在游览马尔岛时写下了《格连那拉》(英语:Glenara)及《乌林勋爵千金的歌谣》(英语:Ballad of Lord Ullin's Daughter)等作品。[4]
1797年,坎贝尔前往爱丁堡大学修读法律。他仍然以补习及写作(由《英国诗人》的编辑罗伯特·安达臣协助)的方式为自己赚取生活费。他在爱丁堡认识的同伴包括华特·史葛爵士、亨利·布鲁尔姆勋爵、法兰西斯·杰佛瑞勋爵、汤马斯·布朗、约翰·莱顿、詹姆斯·格雷厄姆等。这段日子为他创作《负伤骑兵》(英语:The Wounded Hussar)、《华莱士挽歌》(英语:The Dirge of Wallace)及《给三位女士的信》(英语:Epistle to Three Ladies)等作品带来了灵感。[4]
事业
1799年,在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发表了《抒情民谣集》(英语:Lyrical Ballads)之后,托玛尔出版了《希望之乐》。它是一首说教式、双行体的诗歌,所用的体裁、修辞迎合当时的品味,内容亦包括当时深入人心的话题,包括法国大革命、瓜分波兰以及黑奴问题。这首诗歌甫出版即大受欢迎,但坎贝尔此后心力交瘁,没有继续创作。他在次年(1800年)出国旅游时,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他先造访居于汉堡的里弗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普施托克,然后到了雷根斯堡。在坎贝尔抵达该地三天后,法国军队就攻占了它,坎贝尔进入当地一所苏格兰修道院避难。他的一些作品,如《霍亨林登》(英语:Hohenlinden)、《你的英国水手》(英语:Ye Mariners of England)以及《战士之梦》(英语:The Soldier's Dream),都是在德国之旅写成的。当年冬天,他在阿尔托纳渡过,并遇到了一位名为安东尼·麦凯恩(英语:Anthony McCann)的爱尔兰流亡者。麦凯恩的遭遇促使坎贝尔写下了《艾琳的流亡》(英语:The Exile of Erin)。[5]
当他准备撰写一首有关爱丁堡的史诗(名为《北方女王》,英语:Queen of the North)时,英国与丹麦开战。坎贝尔迅即返国, 不久写下《波罗的海之战》(英语:Battle of the Baltic)。回到爱丁堡后,他获介绍认识明托伯爵,并获聘用为伯爵驻伦敦的秘书。1803年,第二版的《希望之乐》面世,坎贝尔为其作品增加了一些章句。
同样在1803年,坎贝尔与他的一位第二代表亲玛蒂达·冼佳亚结婚,并在伦敦定居。他在辉格党人、尤其是在荷兰大楼成员之中很受欢迎。然而,他的收入并不丰厚。1805年,政府向坎贝尔支付200英镑的津贴,但坎贝尔夫妇也因财政问题需要迁居伦敦市郊的薛登林。在这段时间,坎贝尔受聘于伦敦星报,为它翻译外国的新闻。
1809年,坎贝尔发表了《怀俄明的葛楚德》(英语:Gertrude of Wyoming)。它是一篇以爱德蒙·史宾赛的风格写成的叙事史诗,描述了宾夕法尼亚的怀俄明谷,以及1779年在那里发生的战役。他创作这篇诗歌时,进展缓慢且时常挑剔作品,使最终的作品略嫌累赘。法兰西斯·杰佛瑞在写给坎贝尔的信中提到:[6]
“ | 您的胆怯、挑剔,或者其他不当的表现,将使您的灵感不能光明正大和有力地发放。您实在需要将抑制、精炼您的情感,使它变得柔和,直至您把至少一半的自然和庄严琢走。请相信我:直至您把您身上一些粗糙的珍珠去除前,世人永不会明白您是一位何等伟大和富创造力的诗人。 | ” |
1812年,坎贝尔在伦敦的皇家研究院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诗歌的演说。与此同时,华特·史葛爵士促请坎贝尔参加爱丁堡大学的文学院院长遴选。1814年,坎贝尔前赴巴黎,并在那里认识了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乔治·居维叶以及其他法国文人。次年,他领到了4000英镑的遗产,从而纾缓了财政压力。此后,他撰写了《英国诗歌选辑》(英语:Specimens of the British Poets),并于1819年发行了它。这部著作选辑了许多诗人的作品,卷首并有一则序言,里面的评论被认为甚具价值。1820年,坎贝尔接下了《新月刊》(英语:New Monthly Magazine)的编辑职位,同年再一次造访德国。1824年,坎贝尔发表了关于家庭生活的诗作《西奥多尼》(英语:Theodric),但诗作并不成功。
晚年
他在成立伦敦大学的过程中曾作出重大贡献。他曾前往柏林考察德国的教育制度,并向布鲁尔姆勋爵提交建议,获得其采纳。1826年,他击败了华特·史葛爵士,获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监,任期三年。1830年,他退任了《新月刊》编辑,而在次年他创办了《大都会杂志》,但并不成功。
他在代表作《希望之乐》中用了很大篇幅为波兰人发声,而对俄罗斯镇压波兰革命,他感同身受。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波兰日夜萦绕我心”,而他对波兰的同情使他成为了波兰之友文学协会的会员。
1834年,他前往巴黎和阿尔及尔,写下了《南国来的信》(英语:Letters from the South,1837年出版)。他晚年产量减少或与个人的不幸遭遇有关。其妻子于1828年去世,而两人所生的儿子,一个在5岁夭折,另一个则被诊断为疯癫(直到汤玛斯去世后才被断为正常)。[7]他本人也因健康渐渐恶化而减少露面。
参考文献
- ^ 1.0 1.1 公有领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编). Campbell, Thoma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条目包含来自
- ^ William Beattie. 1. Life and Letters of Thomas Campbell [汤玛斯·坎贝尔的生活与书信] 1. 1850 (英语).
- ^ Darrin Lythgoe. Campbell of Kirnan, Argyll. [2015-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英语).
- ^ 4.0 4.1 Thomas Campbell. Poemhunter. [2015-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 (英语).
- ^ William Beattie. 13. Life and Letters of Thomas Campbell [汤玛斯·坎贝尔的生活与书信] 1. 1850 (英语).
- ^ William Beattie. 24. Life and Letters of Thomas Campbell [汤玛斯·坎贝尔的生活与书信] 1. 1850 (英语).
- ^ 7.0 7.1 Greg Campbell. Thomas "The Poet" Campbell. Find a Grave. 2011-01-07 [2015-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英语).
外部链接
- 英国国家档案馆里相关的资料 汤玛斯·坎贝尔 (英文)
- 汤玛斯·坎贝尔的作品 - 古腾堡计划 (英文)
- 互联网档案馆上与汤玛斯·坎贝尔有关的作品 (英文)
- 来自汤玛斯·坎贝尔的LibriVox公共领域有声读物 (英文)
- “诗人角”网站上与汤玛斯·坎贝尔有关的作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