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 (东晋)
王蕴(330年—384年),字叔仁,小字阿兴,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名士王濛之子,晋哀帝时国舅(哀靖皇后王穆之为其姊),晋孝武帝岳父,妻刘氏,东晋外戚,在当时有声誉,与兄长王脩在当时被称许为:“苟子秀出,阿兴清和。”
生平
王蕴初任佐著作郎,多次升迁后至尚书吏部郎。当时每次有职位空缺都有不少人向王蕴请求上任,但王蕴不压抑寒门,也不会因被人请求而左右决定。王蕴则是接连向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报告哪些人有才能和地位,务求推荐贤达,依随其规律,所以人们即使不能被选上也没有怨恨。
后出任吴兴太守,颇有德政,郡中曾发生饥荒,王蕴立刻开粮仓赈灾,不少人就因王蕴此举而得以保全性命。但未开仓时其主簿就曾劝王蕴先向朝廷请示,等待准许后才开仓,但王蕴认为人民危在旦夕,没有时间空等朝廷准许;又认为即使获罪也是因坚持仁义之举而起,不感可惜。”最后朝廷果然因王蕴违反规则而免去其官职,但因士庶皆为其申诉,最终只贬其为晋陵太守。王蕴在晋陵亦有治绩,受百姓歌颂。
宁康三年(375年),其女王法慧被晋孝武帝纳为皇后,王蕴以皇后之父的身份获授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但王蕴认为自夏商周三代制度中都没有因为与皇室结姻亲而赐爵位的例子,于是坚持不肯接受,虽得朝廷下诏力劝但仍不肯接受官职及爵位。至太元元年(376年),以尚书仆射掌政的谢安打算以王蕴外出为方伯[1],在让桓冲解任徐州刺史后,就授予王蕴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当时王蕴再次辞让,但谢安劝说王蕴不应妄自菲薄,要他接受职位。王蕴于是接受任命,出镇京口。后来,王蕴受征召为尚书左仆射,后迁丹杨尹,加散骑常侍。然而此时王蕴又自己和皇室的姻亲关系,不欲续在内朝,于是苦求外任,朝廷顺从并改以王蕴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镇军将军、会稽内史。
太元九年(384年),王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性格特征
- 王蕴好酒,晚年更是严重酗酒,任会稽内史时更醒日略少。
子女
参考资料
- 《晋书·外戚·王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