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鹰号航空母舰

神鹰号航空母舰(日语:しんよう,Shinyō)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以无法回国的德国邮轮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

神鹰 日本海军军旗
しんよう
神鹰号
神鹰号
概观
舰种商船航空母舰
舰级大鹰级航空母舰
制造厂威悉造船厂
动工不明
下水1934年12月14日
服役1943年12月
结局1944年11月17日被击沉
除籍1945年1月10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17,500 吨
满载排水量20,900 吨
全长198.34 米(水线)
全宽25.6 米
吃水8.18 米 |飛行甲板=180 米
动力2部AEG蒸气涡轮引擎,双轴推进
功率26,000 匹
最高速度21 节
续航距离8,000浬(18节)
乘员士官、兵员834名
武器装备4座双连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8门)
8座三连装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24挺)
舰载机常用机27架,预备机6架

简介

本舰前身为德国豪华客船“沙恩霍斯特号”,隶属于北德意志罗伊德公司,由威悉股份公司建造,详细动工日期不明,于1934年12月14日首次下水,并于1939年7月完工,在同年航抵于日本神户港。最初船上是采用了新型涡轮电动推进的先进轮机组,但由于在试航时发生故障,故改装为RO号舰本式涡轮机。

原先此船预定于1939年8月26日自神户港出发前往马尼拉新加坡,不过因为德国发送密电要求滞留返回神户港;同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欧洲爆发,虽然船员与旅客改道苏联西伯利亚铁路回国,但是船无法返回德国而一直留在于神户港。中途岛海战后由于折损过多大型舰艇因此日本海军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接洽买下此舰计划改装成航空母舰,以增加海军舰队航空母舰的数量,并约定在战后付款。

1942年9月27日,本舰于吴海军工厂依照之前大鹰号的设计图纸开始展开改造作业。1943年12月15日竣工完成后,原本属意改名为“飞隼号”,但后来又改为“神鹰号”。本舰编入吴镇守府籍,由石井艺江上校就任舰长,同年12月20日编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附属服役。1944年7月6日改编入第一海上护卫队,主要负责南方航线的护卫工作和部分训练任务。

1944年11月14日,神鹰号与1艘驱逐舰、7艘海防舰编入Hi-81船团日语ヒ81船団,护卫日本帝国陆军的运输舰队。在其间遭到美军潜舰埋伏,并遭到联手猎杀。美军梭子鱼号潜舰英语USS Picuda (SS-382)(USS Picuda, SS-382)先是在1944年11月17日下午6点12分在中国黄海济州岛西方海域(北纬32度17分、东经124度45分)袭击,以鱼雷击沉摩耶山丸,史摩耶山丸上载运的第23师团师部部队遭到消灭。神鹰号的舰载机虽然有企图追踪袭击美军潜舰,但并未搜寻到行踪;在同日晚上11点,护卫船团向神鹰号通联告知在船团右方45度左右有奇怪踪迹,在神鹰号对㭴号驱逐舰下令探察驱离后不久,在晚间11点5分,美军潜舰“锹鱼号”(SS-411 Spadefish)对神鹰号发起袭击,锹鱼号发射6发鱼雷,其中4发鱼雷命中神鹰号右舷,并进而引发航空燃料舱的爆炸,在中雷10分钟后石井舰长下令弃舰,20分钟后神鹰号完全沉没,沉默地点在北纬32度59分、东经123度18分,全舰最后仅有61人幸存获救。1945年1月10日本舰除役。神鹰号护卫的该批船队主要运输的是计划增援菲律宾的23师团,包括摩耶山丸、秋津丸、神鹰号等大型舰艇的损失,使23师团尚未抵达菲律宾前即遭到重创,弱化了日军在雷伊泰岛战役的地面防御。

和其他由商船所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一样,拥有较小的飞机机库和较为短的飞行甲板,然而本舰较其他一样从商船所改装的航空母舰中,其飞行甲板是最为长的。同时本舰也没有岛式舰桥结构,而为因应飞机飞行降落需求在甲板加设拦截网,而改装时亦增加舰体宽度以稳定船只。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