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山农场
福寿山农场位于台湾合欢山与雪山群峰间,海拔高2,100米至2,614米,主场部设于中横公路之中心区梨山后山(闩冈山),并包括松岭(福寿山庄蒋公行馆)、平岩山(天池、达观亭)、华岗(高海拔度假村、合欢溪步道)一带。为中华民国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所经营之公有事业。与武陵农场、清境农场合称为台湾三大高山农场。日治时期该地称为松岭、更猛山(Saramao,沙拉茅山),为通往雾社各部落的交通要道(今力行产业道路)。
福寿山农场 | |
---|---|
Fushoushan Farm | |
概要 | |
类型 | 农场 |
地点 | 中华民国(台湾) 42492台中市和平区梨山里福寿路29号 |
坐标 | 24°14′N 121°15′E / 24.24°N 121.25°E |
海拔 | 2100米~2614米 |
开放 | 1957年6月1日 |
所有者 | 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 |
技术细节 | |
建筑面积 | 800公顷 |
网站 | |
www.fushoushan.com.tw | |
地图 | |
设立沿革
鉴于台湾平地之利用已达饱和,经济部暨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后为今农业部)委托台湾省立农学院(今国立中兴大学),由程兆熊教授组成高山园艺作物调查队,调查中横沿线的资源,与开垦高山农作物之可行性。此报告的影响所及,包括中横的开凿(主线与支线)、沿线农场之设立[1]。福寿山农场设立之目的,即是想在中高海拔地区,从事温带性农牧事业,顺便开发梨山一带的山地资源。福寿山农场与中横的开辟有直接的关系,但农场却在1957年6月1日成立,最初名称为“梨山荣民农场”,早于中横开通的时间,若就当时开路的进度来看,预计1957年底才会到达梨山。
为何农场的设立会早于中横的开通时间,当时退辅会主任蒋经国指示,先召行荣民于农场内种植蔬菜,以供应开路人员所需,顺便开发福寿山农场之土地[2]。此时农场隶属于台湾省公路局梨山工务段所辖,直至1959年6月15日才归退辅会管理,安置退除役官兵从事生产、辅导就业。
由此可知,福寿山农场之成立与中横有密切关系,而其目的以安置荣民为主,开发山地与温带性农牧事业为辅。
荣民安置
1957年秋天,退辅会从各疗养大队中,遴选身体强健适合高山地区工作之待退士官兵,并召募自愿前往山地农垦者一百名[3],每人携带三天干粮,徒步由谷关出发,花费三天才抵达适合耕种的广大草生地,并选定为农场场地。待退士官兵初期,分为五组,以资历深者为队长,向五个地方带开,并命名为周、汉、唐、宋、明五个农庄,每庄推选正副庄长各一人,主要是督导各庄荣民生活与生产事宜,并搭建简陋房屋居住。来农场开垦的场员大部分单身,所以用农庄的方式集体安置、集体管理,以类似管理军队的方式来安置荣民。
除此之外,军官与有眷属之荣民,则用另一种方式管理,他们成为“个别农户”来开垦,由政府拨发土地,实行个别经营,为安置这些个别农户,农场设立“松柏村”(位于梨山车站上方)来安置他们。在土地分配方面,有眷者0.75公顷,无眷者0.5公顷,土地集中处由农庄里的单身场员开垦,分散在各地之土地,则由有眷之个别农户开垦。农场亦提供土地规划、兴建道路、灌溉设施与农业贷款等协助,帮助荣民开垦维生。
农场经营
最初开发福寿山农场,就是看中梨山地区的中高海拔的特殊环境,依其气候、土质条件,来栽培温带果树供荣民经营维生。初期生产计划是以温带果树为主,夏季蔬菜与畜牧的经营为辅。温带落叶果树为高经济作物,但台湾本身种植的能力与经验皆不足,加上种植的荣民大部分缺乏专业技术,故初期经历许多次失败,但在荣民的努力之下,加上农复会经费的支助,以及台中农学院园艺系、病虫害系、农业试验所与农复会技术人员,经过众多农业专家协助下,终于有初步成果,桃子、李子与梨子皆为1960年代初期成功结果,为场方与荣民带来大量收益。
在夏季水果方面,亦是经过失败的经验累积,才发现在夏季栽培甘蓝、白菜、菠菜与洋芹菜等,不仅市场接受度高,因为水质良好与日夜温差大,种植出来的蔬菜品质亦相当良好。唯一失败的是畜牧业,不管是引进新品种,或者用不同方式饲养,都没有好的成效,因此场方放弃畜牧业,但温带水果和蔬菜的收益,却为福寿山农场与荣民带来丰厚的收入[4]。
后续发展
相较于退辅会其他二个高山农场(武陵农场与清境农场),福寿山农场在种植温带水果与蔬菜上较为成功,在收入较稳定的情形下,农场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农场的发展较为稳定,安置的荣民亦相对稳定。由于福寿山农场的影响,梨山地区便成为台湾温带水果与高冷蔬菜的代名词,原住民与后来迁入的居民前仆后继投入相关产业。为安置荣民所设立之农场,竟然会带动温带蔬果产业之发展,成为台湾农业史上一个特别的范例,这可能是退辅会所意想不到的结果。赏樱也是福寿山农场重要的观光发展,所在之千樱园吸引众多游客前往[5]。
历任场长
任次 | 姓名 | 就职时间 | 卸任时间 | 备注 |
---|---|---|---|---|
1 | 段华宗 | 1957年5月1日 | 1958年4月15日 | 公路局代管 |
2 | 陈明勉 | 1958年4月15日 | 1958年6月15日 | 公路局代管 |
3 | 萧树川 | 1958年6月15日 | 1959年6月15日 | 公路局代管 |
4 | 朱有壬 | 1959年6月15日 | 1961年10月1日 | |
5 | 陈文纬 | 1961年10月1日 | 1964年1月10日 | |
6 | 冼崇基 | 1964年1月10日 | 1969年10月11日 | |
7 | 徐国屏 | 1969年10月11日 | 1973年4月28日 | |
8 | 任同堂 | 1973年4月28日 | 1975年9月1日 | |
9 | 宋庆云 | 1975年9月1日 | 1990年6月1日 | |
10 | 刘效文 | 1990年6月1日 | 1992年10月1日 | |
11 | 林凤模 | 1992年10月1日 | 1994年12月16日 | |
12 | 江亚屏 | 1994年12月16日 | 1998年7月1日 | |
13 | 来匀德 | 1998年7月1日 | 2001年1月16日 | |
14 | 朱中立 | 2001年1月16日 | 2005年7月16日 | |
15 | 刘伟琪 | 2005年7月16日 | 2007年9月1日 | |
16 | 李清彬 | 2007年9月1日 | 2016年7月1日 | 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月15日由副场长杨正南代理场长 |
17 | 巫嘉昌 | 2017年1月15日 | 2020年9月1日 | |
18 | 侯荣芳 | 2020年11月1日 | 2022年10月1日 | |
19 | 陈相宝 | 2022年10月1日 | 现任 |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宋庆云,〈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福寿山农场业务简介〉,《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福寿山农场三十周年纪念专刊》(台中:福寿山农场,1987),无页码。
- ^ 辅导工作纪要编辑委员会编,《辅导工作纪要第一辑》(台北:退辅会,1974),页621。
- ^ 官方说法皆为一百名,但实际人数则不足之,后面才慢慢增加。黄柏松,〈退辅会于梨山地区设置农场安置荣民之研究〉《史汇》,11期,2007年9月,页142。
- ^ 福寿山农场编,《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福寿山农场三十周年纪念专刊》,无页码。
- ^ 福壽山千櫻園粉紅櫻花仍盛開!武陵農場白色系櫻花上場. 自由时报. 2023-03-06 [202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 ^ 历任场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福寿山农场
参考书目
- 福寿山农场编,《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福寿山农场三十周年纪念专刊》(台中:福寿山农场,1987)。
- 黄柏松,〈退辅会于梨山地区设置农场安置荣民之研究〉《史汇》,11期,2007年9月。
- 辅导工作纪要编辑委员会编,《辅导工作纪要第一辑》(台北:退辅会,1974)。
外部链接
- 福寿山农场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日语)(印尼文)(英文)(泰文)(马来文)(越南文)(朝鲜文)
- 福寿山农场粉丝团的Facebook专页
- 福寿山农场的Instagram账户
- YouTube上的福寿山农场频道
- 福寿山农场 交通部观光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福寿山农场-台中观光旅游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