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界(巴利语:baddha-sīmā[1];梵语:sīmā-bandha,或bandhaya-sīman,音译畔陀也死曼[2])是佛教术语,原为僧伽布萨等集聚一处时,随处划定一定之界区,限定僧侣活动的范围,以免僧众动辄违犯别众、离宿、宿煮等过失[3]。巴利律注中提到,界分为“已结之界”(baddha-sīmā)和“未结之界”(abaddha-sīmā)两类[1],近于南山律中所称之“作法界”和“自然界”[4]

后来因真言宗的发展,于修密教法时,为防止魔障侵入,划一定之地区,以保护道场与行者,称为结界、结护。 结界为具有一定法力效力的范围,其作用通常是保护性的。即坚固所住地之地结印(金刚橛)与四方设栅以防他人侵入之四方结印(金刚墙),俟本尊道场后,在虚空张网覆道场上,令入其中者无障难,即结虚空网印(金刚网);又在道场四方设栅,周围绕以火焰护卫之,即结火院印(金刚炎)。

佛教修行者通过遵循一定的仪式可以构造结界。例如按照《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十一节:

其结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划地为界。或取净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掷著四方为界。或以想到处为界。或取净灰咒二十一遍为界。或咒五色线二十一遍。围绕四边为界。皆得。

动漫

在一些动漫作品中,结界的概念被拓展,也通常具有可见的边界和范围。

外部链接

  1. ^ 1.0 1.1 verfasst von Mahanama. Mahavamsa : die große Chronik Sri Lankas 15.E2. Exkurs 2 zu Kapitel 15: Sīmā. [2019-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7). 
  2. ^ 《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畔陀也死曼……上句结下句界也。此意云一切方处所结界也”
  3. ^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释结界篇。结谓白二(白二羯磨)限约,即能被之法。界,谓分隔彼此,即所加之处。”
  4. ^ 屈大成. 「自然界」之研究 ──中國佛教律家詮釋律制一例 (PDF). 正观. 2014 [2019-03-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