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西班牙关系史
台湾与西班牙关系史是指台湾有信史以来至今与西班牙双方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关系。西班牙最早于1626统治台湾。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与其国家外交关系重叠。
西班牙统治时期
台湾被西班牙文献称为“艾尔摩沙”(西班牙语:Isla Hermosa),意即“美丽岛”,位于吕宋岛北方七百公里处。在16世纪后期的文献显示,西班牙官员总是把台湾岛当作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因此认为台湾也属西班牙王室管辖。1586年,马尼拉总督与五十个西班牙居民签署请愿书上呈西班牙及葡萄牙国王菲立普二世,敦促他出兵前往艾尔摩沙岛以及菲律宾群岛中较偏远的岛屿,因为“他们的情况日趋腐败......为了他们好,也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必须由我们伸手去安抚他们,再晚一些就会来不及了。”国王虽然回说马上会去收服艾尔摩沙等地,旦菲律宾官员在1596年以前没有急迫的理由要到台湾设立据点。[1]:163
17世纪,与西葡联邦打八十年独立战争的荷兰共和国抵达东亚。1618年,菲律宾总督派遣道明会神父马蒂涅(Bartolmé Martinez)去警告明朝当局小心荷兰人截击开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他在旅途中两次躲到台湾西南平原避难,并根据此一经验指出西班牙应将此岛并入帝国中,返菲后他在1619年的备忘录中建议当局占领福尔摩沙岛一个叫北港(Pacan)的港口。[1]:164[2]:881624年,荷兰于大员(今台南)落脚时,同时也在封锁马尼拉的贸易。[1]:1651625年,西班牙菲律宾总督施尔瓦(Fernándo de Silva)决定在艾尔摩沙岛设立据点。1626年2月,西班牙出军北征。[1]:165
1626年,菲律宾总督命令伐尔得斯(Antonio Carreño de Valdes)率领大划船队及300人进攻台湾。[2]:88[3]:47由于荷兰已统治南台湾,所以伐尔得斯的舰队5月5日自菲律宾出发,即沿着台湾东海岸北上。5月11日先到三貂角,[3]:47-485月12日进入鸡笼港,命名为“Santisima Trinidad”(意为“至圣三位一体”)。[3]:48西班牙人于鸡笼湾内的小岛(今和平岛)登陆。[1]:1695月16日在社寮岛举行占领典礼。[2]:88[3]:48将台湾北部纳入西属东印度群岛。
西班牙统治北台湾时期,建立圣萨尔瓦多城作为统治中心,此岛也连带被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1629年7月,荷兰曾派军北上淡水,攻打西班牙军要塞。但因西班牙防御工事坚固,荷军未攻下而溃败。至此西班牙已占领从鸡笼西方至淡水一带。[3]:48
1634年,西班牙鸡笼守将罗米洛派兵六百人(西班牙200人、原住民400人)攻打蛤仔难(今宜兰)。西班牙大胜,台湾东北角宜兰地带落入西班牙控制之中。[3]:49
由于西班牙人想引诱汉人及日本人来北台湾从事交易活动,使鸡笼和淡水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目的,一直没有实现。到日本传教的机会也同样遥遥无期。所以西班牙人对台湾兴趣渐趋低落,使殖民政策改往重视经营菲律宾。1637年6月,塞巴斯提安·巫它度·德·哥尔奎拉就任菲律宾总督,面临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对西班牙的反抗,极需兵力支援。为了减少开支,削减北台湾的军力,1938年拆除淡水的圣多明哥城。到1640年鸡笼守军仅余400人。[3]:50引起荷兰人的觊觎。
1642年8月,荷军发动鸡笼之战,并夺取了鸡笼岛上的制高点。西班牙军因无力抵抗,遂向荷军投降,从此退出台湾。
西班牙统治期间,亦带来天主教道明会来台对原住民传教,被视为天主教在台湾的滥觞。1631年,道明会神父耶士基佛(Jacinto Esquivel,1592-1633)来台宣教。[2]:88他利用罗马拼音来拼写“淡水语”。编有《淡水语辞汇》,并翻译《淡水语教理书》,此外还在1632年设立“神学院”(学林)。
清治时期
1858年(清咸丰八年),清政府在第一次英法联军战败后与英国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台湾开港。同时解除教禁。同年西班牙属地菲律宾马尼拉的天主教道明会派遣西班牙籍的郭德刚(Fernando Sainz)及洪保律(Angel Bofurull)二位神父到台湾传教。[3]:1311864年(同治三年)九月初十日,西班牙与清政府立约,台湾、淡水开港。
1859年(清咸丰九年),道明会神父郭德刚与洪保律、三位中国籍传教士从厦门抵达打狗(今高雄市)。[3]:131在打狗前金购置一笔土地搭盖传教所,为玫瑰圣母圣殿主教座堂前身,1863年完工。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郭德刚自打狗(今高雄)步行往返万金(今屏东县万峦乡万金村)传教。随着信徒增多,良方济神父在1869年(清同治八年)10月购入堂区用地,开始兴建新堂,即万金圣母圣殿。该教堂仿西班牙堡垒式建筑构造,在费时一年后终于在1870年12月8日进行落成祝圣典礼。1874年(同治十三年)1月12日,清帝颁赐“奉旨”照准,及“天主堂”圣石。[4]
除传教外,亦有西班牙籍商人Joaquin Malcampo(生卒年不详,中文通常译写为“玛甘保”)登记开设瑞记洋行 (Malcampo & Co.),[5]并在沪尾(今淡水)从事樟脑、糖的贸易。[6]
日本统治时期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明治二十八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台湾改隶于日本。西班牙对远东不曾干涉,然当时西班牙统治菲律宾,与台湾仅一水之遥,故深惧日人趁机进占菲岛,议会曾出现质疑国家是否能保有吕宋。日本亦知怀惧所在,在刚占领台北、尚未占领全台时,即由临时代理外务大臣西园寺公望与西班牙驻日全权公使加尼沃(José de la Rica y Calvo)于东京谈判。[7]:3208月,日本与西班牙两帝国对巴士海峡协议版图界线。以通过可以航行之海面中央之纬度的平行线,为台湾、菲律宾之版图境界线。[8]:541[7]:321
1897年(明治三十年)3月15日,日本拓殖大臣以陆军步兵少佐菊池主殿为监督,率文武官僚数十人,上红头屿“抚慰土番”,踏察实境。由于该岛位置在巴士海峡与西班牙国领接壤,因此此举确认红头屿为日本领土。[8]:503
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西班牙决定在台湾设立领事馆,于12月17日任Don Enrique Ortiz为领事,翌年4月26日到任,驻打狗,后驻淡水。此前期在台侨民向委英驻台领事兼辖。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8月21日,Ortiz调任为南非开普敦领事,西班牙裁撤驻台领事馆,并分别委托英国驻安平领事及驻淡水领事。[7]:370
林献堂在1927年至1928年的环球旅行中,于1928年2月前往西班牙,游历巴塞罗那及马得里。见识到西班牙的诸多乞丐,以及巴塞罗那的斗牛。当时西班牙正值1923年上台的利维拉将军执政,林献堂认为“利维拉执政,从事于澄清政府各部之大业,汰除冗发,延长各部办事时间,增进其效率,以使各部复入于认真办事之轨道”,然而“幽禁政敌,任用党人,以致北部常起纷扰,及人民困于专制,而生反感,交相逼迫,执政府之存在,盖岌岌不可终日矣,以如是之情形,求不再起革命谅不可得焉。”。[9]:320
战后时期(1945年迄今)
1973年3月10日,西班牙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断交。4月9日,关闭大使馆。
2019年,基隆市政府邀请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臧振华及西班牙考古学者Maria Cruz Berrocal组成的考古团队调查圣萨尔瓦多城和修道院遗址的正确位置,5月开始考古挖掘,先后发现了墓葬、遗骸、空穴及十字架等物。[10][11][12][13]
参见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欧阳泰(Andrade, Tonio). 《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 台北市: 远流出版. 2007年2月一版. ISBN 978-957-32-5940-4.
- ^ 2.0 2.1 2.2 2.3 翁佳音、黄验. 《解碼臺灣史 1550-1720》.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25日初版六刷. ISBN 978-957-32-8033-0.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黄秀政、张胜彦、吴文星. 《臺灣史》. 台北市: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初版一刷. ISBN 978-957-11-2738-5.
- ^ 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台湾)).
- ^ 「中西檔案讀書會」第十次讀書會紀要:〈洋行幾同化外——條約口岸制度與外籍華人的經營策略〉. 中央研究院明清推动委员会.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中文(台湾)).
- ^ riotamsui. 第十、十一節 台灣開埠與滬尾設關始末. 台湾历史探索之旅. 2017-04-29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0) (中文(台湾)).
- ^ 7.0 7.1 7.2 赖永祥. 〈臺灣省通志稿·外事篇〉,收於《賴永祥文集·第七冊》.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20年10月初版一刷. ISBN 978-986-532-173-4.
- ^ 8.0 8.1 伊能嘉矩著,吴密察译. 《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 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1月初版. ISBN 978-957-9542-98-2.
- ^ 林献堂著. 《林獻堂環球遊記》. 台北市: 天下杂志. 2019年3月25日第二版. ISBN 978-986-398-421-4.
- ^ 林欣汉. 『揭開荷西之謎 基隆聖薩爾瓦多城、修道院考古再挖掘. 自由时报. 2019-04-24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5).
- ^ 游明煌. 基隆和平島聖薩爾瓦多城考古新發現 4墓區有3具遺骸. 联合新闻. 2019-06-19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 ^ 游明煌. 和平島考古挖出17世紀十字架 鄭麗君到基隆打氣. 联合新闻. 2019-07-31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8).
- ^ 游明煌. 和平營舍動工 2020年完工 將重現大基隆歷史場景. 联合新闻. 2019-07-31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