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丝绸之路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8年12月27日) |
草原丝绸之路,指古代时自中国中原地区向北越过长城入塞外,然后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亚北部、南俄草原,西去欧洲的陆路商道。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讹答剌、塔拉斯、托克马克。
草原丝路,西汉时就有通过当时七河地区的乌孙至蒙古高原的记载,唐时称回纥道或回鹘路,从中原正北走越过阳山+阴山以南的包括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的河南地区的当时叫新秦中之外的塞外,进入蒙古高原、中西亚北部、南俄罗斯草原,西去欧洲的陆路商道。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窝鲁朵八里、讹答剌、塔拉斯、怛罗斯、碎叶、庭州(古车师)、丰州(秦九原郡)。
路线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历史
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已经形成贸易路,这与草原民族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斯基泰人、萨尔马特人(塞迦)、月氏、乌孙、匈奴、突厥、回纥、铁勒诸部、鲜卑、柔然、粟特、可萨人、奄蔡和蒙古民族,都活跃在草原丝绸之路上。
安史之乱后,陇右道诸州在758—776年之间陆续沦陷于吐蕃,传统丝路受吐蕃阻绝,唐人不得不选择草原丝绸与西域城邦交流。回鹘汗国灭亡后,黠戛斯、塔塔儿(阻卜)、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等部族在草原征战不休,商路因此短暂衰退。十三世纪,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古民族兴起并逐步控制了整个草原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