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蹲炮
虎蹲炮,是中国古代一种小型管身火炮,最早在宋朝曾公亮等所著的《武经总要》的记载中为一种人力投石机,在明朝是指戚继光改进的火炮。
虎蹲炮的大规模研制与使用,始自中国明朝戚继光抗倭时期,由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为了反制倭寇的鸟铳而发明。戚继光在研究了当时的几种火炮后,为了克服发射时容易产生后座而造成自伤的缺点,在炮口安装了支撑架,故虎蹲炮以射击时外观像猛虎蹲坐而得名。[1]
这种轻型火炮后来成为明军的重要武器,连骑兵队都有装备。[2]
该炮重量轻,体积小,尤其适合于骑兵使用战马直接驮带,由此催生了明朝陆军骑炮兵,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支骑炮兵[3]。
历史记载,1598年11月18日夜,中国明朝军队与朝鲜联军组成的水军在朝鲜露梁海峡的露梁海战中遭遇日本军队百艘船的阻击,明军战船上多尊虎蹲大炮连续猛烈轰击,日军战船纷纷中弹起火,损失惨重。[1]
特点
装填
虎蹲炮的填装过程是:先装火药和土隔,再装弹丸。据明代后期朝鲜军事典籍《火炮式谚解》记载,虎蹲炮铸铁而制,全长40厘米,口径4厘米,外径14厘米,填装一次需要炮捻半条,火药6两,土隔两寸,铅丸70颗或铁丸30颗。发射前再将一颗大铅子(重5两)放在炮口中央发射。[4]
军事运用
在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中,关于虎蹲炮的具体操作记载如下:
《练兵实纪》中记载“马兵每旗总一名,队总三名,共管虎蹲炮一位。”而此马兵一旗为三队,每队12人,合计36人,也就是每36人编制有虎蹲炮一门。此炮由队长操作,列于阵前一丈(3.2米),“虎蹲炮安各旗空前,去人一丈”。
在《纪效新书》十四卷本中,也是三名队长合演虎蹲炮一门。因此,在通常状态下,虎蹲炮编制当为三队一门,即36人冷兵器队列之中,配备虎蹲炮一门,由三名队长来点放火炮。[5]
参考
- ^ 1.0 1.1 1.2 邢涛 龚勋 等. 《军事知识大百科》. 华夏出版社.
- ^ 《一看就通的中国军事史》,蓝永蔚、黄朴民、刘庆、锺少异 著。
- ^ 明朝在軍事上創造四項世界第一 第一支騎炮兵. 人民网. [200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 ^ 《中华刀剑》. 揭秘大明王朝的火器装备. 《中华刀剑》杂志社. 2016-05-25 [2016-10-12].[永久失效链接]
- ^ 《冷兵器时代》. 虎蹲炮:戚继光《纪效新书》里隐藏的秘密武器. 《冷兵器时代》杂志社. 2016-09-22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