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里亚库姆战役

贝德里亚库姆战役是发生在公元69年的罗马帝国内战。该地位在今日意大利的北方,是从日耳曼高卢或者伊里利库姆,进入意大利半岛的必经道路之一。69年四月,拥护维提里乌斯派的军队,从莱茵河军区南下,与支持皇帝奥托的军队在此会战,被称为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维提里乌斯派胜利。同年10月,拥护维斯帕先的东方军团从伊里利库姆南下,在此地与维提里乌斯派的军团展开攻防战,称为第二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维斯帕先派胜利。

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

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
四帝之年的一部分
 
日期69年4月15日
地点
结果 维提里乌斯派胜利
参战方
维提里乌斯派 奥托派
指挥官与领导者
凯奇纳
瓦伦斯
保利努斯
凯尔苏斯
伽路斯
提齐亚努斯
兵力
凯奇纳军团30000人
瓦伦斯军团40000人
海军6000人
近卫军5000人
近卫军辅助骑兵(?人)
剑奴2000人
伊里利库姆军团10000人
西班牙第七军团(?)
不列颠第十四军团(?)

战前配置

69年1月1日,罗马帝国驻守莱茵河防线的“日耳曼军团”,拒绝向罗马城的皇帝伽尔巴宣誓效忠。他们拥立甫上任不久的下日耳曼行省长官维提里乌斯为皇帝,随即向罗马方面进军。

日耳曼军区共有七个军团,他们以两路主力进入意大利半岛:第一军以凯奇纳自己的“第四军团”为主力,加上“第廿一军团”、“第四军团”的分队、以及辅助兵共约三万人,从今日瑞士大圣伯纳隘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线进入意大利半岛。第二军则以瓦伦斯自己的“第一军团”为主力,加上“第五军团”、以及“第十五军团”和“第十六军团”的分队,加上辅助兵共约四万人,先进入高卢的里昂,转而南下至纳尔波高卢行省,沿着海岸取道今日的热那亚进入意大利,再与凯奇纳会师。

罗马方面获得日耳曼起兵的消息时,已是奥托就任皇帝。奥托命令位于拿波里米塞鲁姆的海军舰队6千人,先渡海至纳尔波高卢,牵制瓦伦斯的部队。

在罗马的主战力部分,他将罗马城近卫军的五个大队编入军队(约5千人),并召集2千个剑奴,向北迎战凯奇纳的部队。奥托取得伊里利库姆(即潘诺尼亚达尔玛提亚美西亚)的“多瑙河军区”四个军团援助,该军团各派遣2千人的分队进入意大利。此外,西班牙的“第七军团”、不列颠的“第十四军团”也支持奥托,纷纷率部赶往战场。奥托的主力由保里努斯、凯尔苏斯和伽路斯担任统帅,打算将凯奇纳封锁在高卢。

第一阶段

奥托的海军由莫斯库斯率领,到达了高卢的佛路姆·优里乌斯殖民地(今日法国普罗旺斯弗雷儒斯 Frejus),与瓦伦斯的辅助部队交战。奥托的部队成功地封锁了海上通路,但并未出现决定性的战役。

凯奇纳出乎意料之外,迅速地在3月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北意大利。凯奇纳的先遣“西里乌斯骑兵队”在帕都斯河(今日的波河)行动,攻下了波可北岸的美地欧拉努姆(今日的米兰)、诺瓦里亚(今日的诺瓦拉)等坚强的都市,介于阿尔卑斯山与波河之间的平原和城市,全都掌握在维提里乌斯军的手中。支持奥托派的克雷莫纳被攻陷,介于普拉肯提亚(今日的皮亚钦察)与提奇努姆(今日的帕维亚)的奥托派骑兵受到截击。这一阶段中,维提里乌斯派是占著优势的。

第二阶段

凯奇纳猛攻攻普拉肯提亚,但却被守城士兵击退,凯奇纳撤退波河以北,回到克雷莫纳。奥托派的玛尔凯率著剑奴部队渡河,在零星的冲突中取得了相当胜利。凯奇纳计划在克雷莫纳附近的大道上引诱敌人,并在一旁的森林里埋设伏兵;但事机泄漏,凯尔苏斯率领的骑兵刻意减慢追逐佯退部队的速度,让森林的伏兵冒失地冲出,反而将对方包围;但凯尔苏斯谨慎行事,在未完成包围之前,凯奇纳的部队得以冲杀突围而出。

在接下来的几次冲突中,凯奇纳以分散部队的方式作战,却不断地被保里努斯和凯尔苏斯率领的大军击败。在第二阶段中,奥托派是占优势的一方。

第三阶段

4月6日,瓦伦斯与凯奇纳会师,维提里乌斯派决定全军而出。

奥托派内部,则讨论著不同的战略。保利努斯认为,维提里乌斯派的部队已经全数抵达,对方没有更多的援军;而且维提里乌斯的军队受困在波河平原上,沿海地区受到封锁,给养不易,因此应该继续将敌人包围至夏天再予以攻击。但皇帝奥托与其兄长提齐亚努斯则主张速战速决。于是双方便在贝德里亚库姆的平原上布阵。

4月15日,奥托听到谣言,认为维提里乌斯派将要投降。于是他亲自到了前线,奥托与他身边的人向维提里乌斯的军队欢呼。但维提里乌斯派的士兵却用敌意的嘟哝来回答对方,却使得奥托一方的人们不晓得情势,以为他们将被自己人出卖,于是产生了混乱。维提里乌斯派的以整齐的队列进攻,冲破了奥托的中心阵地。双方士兵短兵相接,成为一场混乱的肉搏战,死伤惨重。奥托派的数位将军被杀,奥托本人以及统帅趁着黑夜逃亡。第二天,奥托派的军团明了己方主将非死即逃之后,便向维提里乌斯派投降了。

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结束,维提里乌斯派获胜。

评价与后续

由于这场战役,双方的将领皆非单一指挥系统,因此整个战争过程显得相当混乱,大部分时候皆处于彼此之间的各自冲突,因此很难以称其为“会战”。此外,由于当代关于此会战的记载不甚清淅,因此支持奥托的第七军团、第十四军团是否到达且参与战役,后世也难以确定。

支持维提里乌斯的为日耳曼军团,而支持奥托的为多瑙河军团以及罗马本身的近卫部队。但在这场战役结束之后,失败一方的多瑙河军团,受到日耳曼军团的多加侮辱,并命令他们留在克雷莫纳城里建筑竞技场,如此便种下了双方在下一场战役的仇恨种子。

第二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

第二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
日期69年10月
地点
贝德里亚库姆、克雷莫纳
结果 维斯帕先派胜利
参战方
维斯帕先派 维提里乌斯派
指挥官与领导者
安托尼乌斯
伐鲁斯
凯奇纳(战前被俘)

在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之后,失败的潘诺尼亚军团遭到胜利一方(日耳曼军团)的多方侮辱,并强迫他们在克雷莫纳建造工程。后来,在军团长安托尼乌斯·普利姆斯的怂恿之下,他们投入维斯帕先的东方阵营,起兵攻入意大利。维提里乌斯一派,仍以他们先前进入意大利后的日耳曼军团为主力,与对方再度于义北的贝德里亚库姆一带展开战斗。

第一阶段

支持维斯帕先一派的军团,皆为帝国的东方军团(多瑙河军团、叙利亚军团、犹太军团)。叙利亚行政长官木奇亚努斯打算带着他的军队,经过小亚细亚进入欧洲,欲与多瑙河军团会合之后,一起进入意大利。维斯帕先本人已经控制了罗马城的粮仓——埃及,他们打算利用粮食供给来逼迫维提里乌斯。但安托尼乌斯与阿里乌斯·伐鲁斯却已经率领着潘诺里亚的第七军团、美西亚的骑兵中队,从伊里利库姆翻过阿尔卑斯山的布伦纳隘口,占领了维凯提亚(今日的维琴察),随后攻下了维罗纳

在维提里乌斯一方,则是由凯奇纳率领着八个军团的兵力,在维罗纳附近建立营地。但就在此刻,驻在拉温那的海军舰队发生兵变,长官路奇里乌斯·巴苏斯,利用手下的士兵多为达尔玛提亚和潘诺尼亚行省的出身,于是便投靠到维斯帕先一方。主帅凯奇纳认为局势不利于己,便在自己的部队面前阵前倒戈,宣布将投靠维斯帕先;但他的部队拒绝服从,推举副帅法比乌斯·法布路斯卡西乌斯·隆古斯为他们的新长官,并逮捕凯奇纳。

第二阶段

安托尼乌斯不愿意放过敌军指挥将领混乱的机会,便立刻将部队推到了贝德里亚库姆。双方在此处发生了几场接触战。维斯帕先一方的增援兵力开到,维提里乌斯派则撤退到克雷莫纳。安托尼乌斯听到对方的增援部队也即将到达,于是便鼓励起士兵的情绪,与对方在克雷莫纳附近展开激战。旭日东昇时,维提里乌斯军队败退,困守在克雷莫纳城内。

胜利的部队继续强攻克雷莫纳。10月28日,克雷莫纳陷落,安托尼乌斯带着四万名武装士兵进城,并恣意地大肆屠城。

评价与后续

第二次的贝德里亚库姆战役,主要因素是第一次战役结束之后,潘诺尼亚军团士兵在情绪上受到日耳曼军团的严重侮辱。因此,带领叙利亚军团木奇亚努斯,始终未来得及赶赴意大利北部战场,而成为由潘诺尼亚军团为主力的“复仇之战”。整体看来,双方的指挥系统仍与前次一样混乱,并且双方的兵力都不是同时到达战场,而是一连串的增援、遭遇、攻城与防御过程,因此双方投入的兵力数是十分混杂的。

在第二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中,最关键的是克雷莫纳的攻城战。在克雷莫纳陷落之后,进入意大利的通道已经开启。维提里乌斯的另一员大将瓦伦斯,在高卢寻求援军时受俘遇害。安托尼乌斯进入罗马城,维提里乌斯兵败身亡,日耳曼军团受到安托尼乌斯的残酷杀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