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希耶主义

以色列軍事學說

达希耶主义[1],是以色列采取的一种军事策略,主要是透过大规模摧毁敌方的平民基础设施,或称为“毁家行为”,以向敌对政府施压[2]。该主义由前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加迪·艾森科特提出。以色列上校加比·西博尼认为,以色列应该针对支持敌对组织的经济利益和平民领导机构[3]。其核心思路在于对平民造成严重伤害,迫使他们反对武装组织,最终逼迫敌方达成和平协议[3][4]

2006年黎巴嫩战争中在达希耶炸出的一个弹坑,2008年拍摄

此主义的名称来自贝鲁特的达希耶社区,该地在2006年黎巴嫩战争直至以色列—真主党战争期间都是真主党总部所在地,并遭以色列国防军重创[2]

2006年黎巴嫩战争

达希耶主义首次于2008年10月公开宣表,当时以色列国防军北部前线司令加迪·艾森科特将军在《新消息报》的一次访谈中表示[5]

“2006年发生在贝鲁特达希耶区的事情,将会在所有从以色列方向开火的村庄中重现。我们将动用不成比例的力量,造成极大的损害和破坏。对我们来说,这些地方都是军事基地……这不是建议,而是一个已经被批准的计划。……每一个什叶派村庄都是一个军事据点,拥有指挥部、情报中心和通信中心。数十枚火箭弹被藏于房屋、地下室和阁楼中,村庄则由真主党控制。根据村庄规模,有数十名当地活跃成员和外来战士,村庄内的一切都为防御战和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做好了准备。……真主党非常清楚,从这些村庄内发射火力将导致村庄被毁。纳斯鲁拉在下令攻击以色列之前,必须再三考虑,因为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村庄的毁灭将是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也是过去两年里保持相对和平的主要原因[4][6][7][5][8]。”

2010年,艾森科特将其观点书面化,强调:

“2006年在黎巴嫩的行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攻击那些构成立即威胁的目标,然后进行平民的撤离,在确保平民安全撤离后才扩大对真主党目标的攻击。我相信这一模式是道德且正确,如果再次面临战事,我们仍继续如此。正是因为真主党将数百个村庄和黎巴嫩的什叶派地区转变为战斗空间,这也让该组织在做出进一步的恐怖行动、绑架或射击前需再三思[9]。”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的分析师加比·西博尼表示:

“(与真主党的)冲突一旦爆发,以色列国防军必须迅速、果断地作出回应,并以超过敌人威胁的力量应对。这样的回应不仅是为施加损害,更是为了让重建过程变得漫长且昂贵。以色列必须展示其强大的回应能力,无论是在黎巴嫩边境事件中,还是面对真主党或哈马斯的恐怖袭击。此时,以色列不能仅仅以一对一的比例回应,而是需要展示不成比例的打击,以明确表明其不会接受任何挑战边境平静的行为。以色列必须为局势的恶化和升级,甚至全面对抗做好准备,这种准备是避免长期消耗战的必要措施[10][11]。”

以色列记者亚伦·伦敦在2008年指出,达希耶是贝鲁特的什叶派社区,该区在2006年黎巴嫩战争期间被以色列空军摧毁,他认为达希耶主义“将在我们的安全话语中根深蒂固”[12]

加沙

2008年

 
2009年1月12日,拉法建筑物被摧毁

一些分析师指出,以色列在2008至2009年加沙战争中采取这种策略[13],《戈德斯通报告》则得出结论,以色列的战略是“为了惩罚、羞辱并恐吓当地的平民”[14]

2009年,联合国加沙冲突事实调查团多次提及达希耶主义,认为这是一种以“大规模破坏作为威慑手段”的策略,涉及到“不成比例的使用武力,对平民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并使平民受苦”。该报告认为,这一策略在冲突期间被实行[15]。不过,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理查德·戈德斯通法官在2011年4月1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如果以色列政府在调查过程中能与他的团队合作,他的一些结论可能会有所不同[16]。戈德斯通的三位合著者——希娜·吉拉尼克里斯汀·钦金德斯蒙德·特拉弗斯对戈德斯通的声明表示强烈反对,并发表声明表示坚持原报告结论。他们指出:“如果我们屈服于任何方面的压力而修改我们的结论,我们将对在加沙冲突中被杀害的数百名无辜平民、数千名受伤者,以及仍受到冲突和封锁深远影响的数十万人造成严重的不公[17]。”

2009年,以色列反酷刑公共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将达希耶主义定义为:“这种军事策略针对的是与嵌入在平民中的非正规军队进行的不对称战争,其目的是避免长期的游击战。根据这一策略,以色列必须使用远远超出敌人行动规模的巨大力量。”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一主义在“铸铅行动”期间得到全面应用[3]

2023年

 
2023年10月31日,以色列国防军坦克在加沙地带执行任务

卫报》、《华盛顿邮报》和《Mondoweiss》的分析指出,以色列国防军在2023年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期间针对加沙地带的平民基础设施发动攻击,这可能是达希耶主义的进一步应用[18][19]。《国土报》则报导,以色列国防军在此次战争中“完全抛弃了克制”,以空前的速度杀害平民并摧毁平民的基础设施[20]

在《卫报》中,布拉德福德大学保罗·罗杰斯撰文指出,以色列在2023年战争中的战略目标是将巴勒斯坦人困在加沙西南部的一个小区域,便于更好地控制他们。长期而言,以色列的目标是清楚表达,它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反抗[21]

批评

适得其反

保罗·罗杰斯认为,以色列在此次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中采用达希耶主义,将无法彻底消灭哈马斯,除非找到促进两个社群和平共处的方法,否则哈马斯将以其他形式重现[21]

违反国际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名誉教授理查德·福克指出,根据达希耶主义,像哈马斯或真主党这类敌对势力的民用基础设施被视为合法的军事目标,这不仅是明显违反国际战争法与普遍道德标准,也是对一种应被称为“国家恐怖主义”的暴力主义的公开表态[22]

参见

参考文献

  1. ^ From War to Deterrence? Israel-Hezbollah Conflict Since 2006.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英语). 
  2. ^ 2.0 2.1 Byman, Daniel. What Israel can Teach the World and What Israel should Learn. A High Price. 2011: 362–382. ISBN 978-0-19-539182-4. doi:10.1093/acprof:osobl/9780195391824.003.0026 (英语). 
  3. ^ 3.0 3.1 3.2 "No Second Thoughts" (PDF). The Public Committee Against Torture in Israel: 20-21. [2024-10-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15) (英语). 
  4. ^ 4.0 4.1 Amos Harel. ANALYSIS / IDF plans to use disproportionate force in next war. Haaretz. 2008-10-05 [2014-10-03] (英语). 
  5. ^ 5.0 5.1 חיזבאללה נגד אלוף הפיקוד: ישראל תתמוטט. ynet. [2024-10-05] (希伯来语). 
  6. ^ David Hirst. Beware of Small States: Lebanon, Battleground of the Middle East. Nation Books. 2010-10-30: 401. ISBN 978-0-7867-4441-1 (英语). 
  7. ^ Israel warns Hizbullah war would invite destruction. Yedioth Ahronoth. Reuters. 2008-10-03 [2011-04-18] (英语). 
  8. ^ Fishman, Alex; Ringel-Hoffman, Ariella. I Have Tremendous Power, I Will Make No Excuses. Yediot Ahronot. 2008-10-03 (希伯来语). 
  9. ^ Eizenkot, Gadi. A changing threat? The response in the northern theater (PDF). Army and Strategy. 2010-06, 2 (1): 30 (英语). 
  10. ^ Siboni, Gabi. Disproportionate Force: Israel's Concept of Response in Light of the Second Lebanon War. INSS. 2008-10-02 (英语). 
  11. ^ Jonathan D. Caverley. Democratic Militarism: Voting, Wealth, and W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May 2014: 296. ISBN 978-1-139-91730-8 (英语). 
  12. ^ Gadi Eisenkot. The Dahya Strategy: Israel finally realizes that Arabs should be accountable for their leaders’ acts. ynet. 2008-10-06 [2024-10-05] (英语). 
  13. ^ Cain, Anthony C. (编). Deterrence and the Israeli-Hezbollah War-Summer 2006. Deterre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oceedings (London, UK 18-19 May 2009). London. 2010-09: 288. ISBN 978-1466368187 (英语). 
  14. ^ Media Summary: Repo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ct Finding Mission on the Gaza Conflict (报告).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英语). 
  15. ^ Repo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ct-Finding Mission on the Gaza Conflict (PDF).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2010-09-25 [2024-10-05] (英语). 
  16. ^ Richard Goldstone. Reconsidering the Goldstone Report on Israel and war cr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2011-04-02 [2014-01-27] (英语). 
  17. ^ UN Gaza report co-authors round on Goldstone. The Guardian. 2011-04-11 (英语). 
  18. ^ Tharoor, Ishaan. Analysis | The punishing military doctrine that Israel may be following in Gaza. Washington Post. 2023-11-10 [2023-12-21]. ISSN 0190-8286 (美国英语). 
  19. ^ Israel's Gaza onslaught is the next stage of the Dahiya Doctrine. 2023-12 (英语). 
  20. ^ Levy, Yagil. The Israeli Army Has Dropped the Restraint in Gaza, and the Data Shows Unprecedented Killing. haaretz.com. 202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英语). 
  21. ^ 21.0 21.1 Rogers, Paul. Israel's use of disproportionate force is a long-established tactic – with a clear aim. The Guardian. 2023-12-05 [2023-12-21].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22. ^ Richard Falk. Israel's Violence Against Separation Wall Protests: Along the Road of State Terrorism. Citizen Pilgrimage blog. 2011-01-07 [2011-08-07] (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