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腊勃底
那腊勃底[1](缅甸语:နရပတိ,发音:[nəɹa̰pətḭ];1413年—1468年),旧译那罗波帝[1],或称那腊勃底一世、温多王,《明史》作以速剌,他是缅甸阿瓦王朝君主,1442年至1468年间在位。那腊勃底是前代国王明耶觉苏瓦一世的弟弟。[2][3][4]那腊勃底统治期间,与明朝一同打击孟卯(或称麓川),曾拿获思任发、思机发送往明朝。[5]
那腊勃底 နရပတိ | |
---|---|
阿瓦王朝 | |
统治 | 1442年–1468年 |
前任 | 明耶觉苏瓦一世 |
继任 | 底哈都拉 |
出生 | 1413年 孟养 |
逝世 | 1468年 卑谬 |
配偶 | 阿杜拉·迪利·马哈·亚扎·代维 |
子嗣 | 底哈都拉 敏基苏瓦 德多敏绍 |
父亲 | 孟养德多 |
母亲 | 欣妙拉 |
宗教信仰 | 上座部佛教 |
生平
早年
那腊勃底是阿瓦国王孟养德多的次子,长大后被授以文多为采邑。[6]1429年,那腊勃底受任卑谬总督,并得到底哈都(သီဟသူ)的称号。1439年,孟养德多逝世,那腊勃底的兄长明耶觉苏瓦一世继位为王。[7]1442年,明耶觉苏瓦一世突然逝世,此时阿瓦王国仍在与北方的孟卯(或称麓川)交战,阿瓦军仍在北方的孟拱围城。[8]
阿瓦廷臣原属意前线统帅梯诃波帝(明耶觉苏瓦一世的妻舅与女婿)继承王位,但梯诃波帝拒绝了,他推举时任卑谬总督的那腊勃底。随后,那腊勃底于1442年4月即位为王。[9]梯诃波帝则回到前线,在那腊勃底登基之日攻下孟拱,俘获孟卯诏法(或称麓川土司)思任发。[10]那腊勃底在实皆建立的睹波焰佛塔(Tupayon Pagoda)有碑铭描述了此事。[11]梯诃波帝则被那腊勃底任命为新的孟养诏法。[10]
统治
明英宗朱祁镇在麓川之役中思任发兵败逃离麓川后即下谕,能擒献思任发者得麓川地。[11][12][13]在阿瓦军擒获思任发后,明将王骥要求那腊勃底交出思任发,然而那腊勃底以麓川之地为言不愿交送,明廷因此下令一并征讨阿瓦。[11][14]
缅甸史书记载,阿瓦军与明军于1444年(一说1445年)在八莫附近的江东城(一说太公城)交战,明军兵力达三百万、阿瓦则是有二十万(一般认为兵力有夸大),阿瓦军击退了明军。[7][10][11]1445年(一说1446年),明军再次来袭,兵锋直抵阿瓦城下,那腊勃底只好同意明朝的要求,然而此时思任发已经自杀,只能交出他的尸体。缅史还记载明军帮助那腊勃底平定了央米丁地区的叛乱以作为报酬。[7][10][11][15]《明史》则记载双方并无交战,那腊勃底于1446年(正统十一年)将思任发送往云南,后思任发被斩首送往北京。[12][16][17]1447年(正统十二年),那腊勃底被明英宗朱祁镇授以宣慰使之职,并表示愿出兵助明军攻打思任发之子思机发。[7][11][18]
1450年,孟养诏法梯诃波帝逝世,其子敏乌迪(Min U Ti)与思机发、思卜发一同起兵叛乱。那腊勃底派兵镇压,处死了敏乌迪,思机发与思卜发投降并宣誓效忠那腊勃底。那腊勃底以思卜发之子为新任孟养诏法,并将思机发、思卜发扣留在阿瓦。1454年(景泰五年),那腊勃底将思机发等人交给明廷以换取孟养的控制权。[10]明史则记载阿瓦换得银戛之地。[19][20][21]
1451年,东吁总督明康一世死于暗杀,东吁脱离阿瓦的统治。[22]1459年,东吁叛军首领被手下暗杀,那腊勃底以其妻舅任职东吁总督。[23]那腊勃底曾于1451年与阿腊干王阿梨汗会晤于两国边境的山上,勘定边界、睦邻友好。[24]那腊勃底还曾于1456年在锡兰康提购置田产,以供养前往佛牙寺朝圣的缅甸僧侣。[19]
晚年
1467年,那腊勃底被其孙刺伤,起因是那腊勃底谴责其孙与其表亲的情事。那腊勃底的伤势不严重,但他大受惊吓,因其曾亲临阿瓦前王底哈都被锡箔诏法伏杀之事,当时那腊勃底尚为幼童,在尸体旁目睹了奄奄一息的底哈都。那腊勃底逃往卑谬,不愿再返回阿瓦。次年(1468年),那腊勃底崩逝于卑谬。[24][25]
参见
参考文献
- 引用
- ^ 1.0 1.1 琉璃宫史(下卷). 商务印书馆. 2009年: 1127.
- ^ 《缅甸史》,198页、243页.
- ^ 《东南亚史》,第209–210页.
-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
- ^ 《缅甸史》,198页、243–244页.
-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61–62页.
- ^ 7.0 7.1 7.2 7.3 《缅甸史》,第198页.
- ^ Fernquest 2006,第61–63页.
-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82页.
- ^ 10.0 10.1 10.2 10.3 10.4 Fernquest 2006,第62–66页.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东南亚史》,第210页.
- ^ 12.0 12.1 《缅甸史》,第243页.
-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正统)七年,任发兵败,过金沙江,走孟广,缅人攻之。帝谕能擒献贼首者,予以麓川地。.
-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正统)八年,总督尚书王骥奏,缅甸酋马哈省、以速剌等已擒获思任发,不解至,唯以麓川地为言,朝命遂有并征缅甸之命。.
-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87页.
- ^ 《明史》,卷三百一十四:(正统)十一年,缅甸始以任发及其妻孥三十二人献至云南。任发于道中不食,垂死。千户王政斩之,函首京师。.
-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是时,大师已集腾冲,缅使致书,期以今冬送思任发至贡章交付。骥与克期,遣指挥李仪等率精骑通南牙山路,抵贡章,受献,而缅人送思任发者竟不至。九年,骥驻师江上,缅人亦严兵为备,遣人往来江中,觇官军虚实。骥以麓川未平,缅难不可复作,乃令总兵官蒋贵等潜焚其舟数百,缅人溃,骥亦班师。于是总兵官沐昂奏:“缅恃险党贼,应加兵,但滇中方连年征讨,财力困弊,旱涝相仍,粮饷不给,未可轻举。臣已遣人谕缅祸福,俾献贼首。缅宜听从。”十二年,木邦宣慰罕盖法,缅甸故宣慰子马哈省、以速剌,遣使偕千户王政等献思任发首及诸俘馘至京,并贡方物。.
-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正统十二年)帝命马哈省、以速剌并为宣慰使,赐敕奖劳,给冠带、印信。未几,以速剌奏求孟养、戛里地,且请大军亟灭思任发之子思机发兄弟,而己出兵为助。帝谕以机发可不战擒,宜即灭贼以求分地,弗为他人得也。.
- ^ 19.0 19.1 《东南亚史》,第211页.
- ^ 《缅甸史》,第244页.
-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景泰二年赐缅甸阴文金牌、信符。时以速剌久获思机发不献,又放思卜发归孟养。朝廷知其要挟,故缓之。五年,缅人来索地,参将胡志以银戛等地与之,乃送机发及其妻孥。帝以思卜发既远遁,不必穷追,仍加赏锦币,降敕褒奖。.
- ^ Phayre 1967,第84–85页.
-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70页.
- ^ 24.0 24.1 《缅甸史》,第199页.
-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97–99页.
- 书籍
- 戈·埃·哈威著; 姚梓良译. 《緬甸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3年.
- D·G·E·霍尔著; 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 《東南亞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年.
- 张廷玉等主撰. 《明史》. 1739年.
- Royal Historical Commission of Burma. Hmannan Yazawin 1–3 2003. Yang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Myanmar. 1832 (缅甸语).
- Fernquest, Jon. Crucible of War: Burma and the Ming in the Tai Frontier Zone (1382-1454) (PDF). SOAS Bulletin of Burma Research. Autumn 2006, 4 (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2-19).
- Phayre, Lt. Gen. Sir Arthur P. History of Burma 1967. London: Susil Gupta. 1883.
前任: 明耶觉苏瓦一世 |
缅甸阿瓦王朝君主 1442年–1468年 |
继任: 底哈都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