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楚勋(?—17世纪),叔恢,号全初,福建兴化府莆田县[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郑楚勋是天启四年(1624年)顺天府乡试举人,授雩都知县,归还宗室夺取的天华山神香钱一千缗。崇祯年间考选,他升任山东道御史,多次上陈守御策略;又疏救吏部尚书郑三俊、左都御史刘宗周,正直名声响遍京城[1][2]

北京失陷后郑楚勋南归,隆武帝继位后同时召任他和胡接辉、倪于义、韩日将、何家驹、戴兆、万霈圻、张于屏、李大则、张倜、徐必昌、吴玉尔、郭振培、张纯仁、陈兴门、张映室、朱弼、游业昌、陈加邵、莫御、张必箓、余广孝、蔡镇、刘佐、方之翰、璩伯崑、王万祚、江思令、陈学尹、吴志开,依然担任山东道御史,很快辞官到澄溪隐居[3],儿子郑泰枢成顺治十八年进士[4]

引用

  1. ^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二十一》:楚勋,字叔恢,莆田人。天启四年举于乡。授雩都知县,天华山神香钱千缗,宗藩欲有之,还之民。迁山东道御史,陈守御策,疏救郑三俊、刘宗周。崇祯朝行取擢御史,屡陈守御策,多见采纳。时冢宰郑三俊、都宪刘宗周以敢谏黜,楚勋累疏论辨,直声震都下。
  2. ^ 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四·人物》:郑楚勋,字叔魁,天启甲子顺天乡荐。为雩都令有惠政,邑天华山神最灵,岁畴祀得香钱千缗。宗藩欲据为己有楚勋曰:“山皆民山,倘入藩府,即民之田宅归蚕食矣。”力争于当道取还民。
  3.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二十一》:与(胡)接辉同台者,倪于义、韩日将、何家驹、戴兆、万霈圻、张于屏、李大则、张倜、徐必昌、吴玉尔、郑楚勋、郭振培、张纯仁、陈兴门、张映室、朱弼、游业昌、陈加邵、莫御、张必箓、余广孝、蔡镇、刘佐、方之翰、璩伯崑、王万祚、江思令、陈学尹、吴志开。……北京亡,南归,仍故官。隐澄溪。
  4. ^ 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四·人物》:后归隐澄溪卒。子泰枢,顺治辛丑进士……

参考文献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二十一
  • 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四·人物
官衔
前任:
宋仰潜
明朝雩都县知县
1634年-1642年
继任:
周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