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河铁犀

开封镇河铁犀,位在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城东北郊外,铁牛村北。铁犀高约2米,独角朝天,面北,朝黄河方向。犀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河南巡抚于谦治水时督铸。前有二石碑,为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河南巡抚阎兴邦治豫重修回龙庙时所立。开封镇河铁犀是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黄河流域镇水铁牛中最为有名的一件。

铁犀牛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
分类石刻及其他
时代
编号1-129
认定时间1963年

历史沿革

洪武三十年(1397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35年间,开封段黄河决溢10次。宣德五年(1430年),于谦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并巡抚山西河南两省。正统五年(1440年),河水再次泛滥,危及开封城。于谦亲督河防,抗洪抢险。其时,“因河决侵汴堤甚急”,于谦“亲临其地,解衣塞之”,又发大愿,“愿以身代,而水果退”。所以待黄河水情平复,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铸镇河铁犀一尊,并于犀背铸《镇河铁犀铭》一首,共二十二句,其辞“古雅苍健”。铭文曰:

 
镇河铁犀铭

百炼玄金 溶为真液 变幻灵犀 雄威赫奕 填御堤防 波涛永息 安若泰山 固若磐石 水怪潜形 冯夷敛迹 城府坚完 民无垫溺 雨顺风调 男耕女织 四时循序 百神效职 亿万闾阎 施之衽席 惟天之庥 惟帝之力 尔亦有庸 传之无极

铸成后的铁犀供奉于黄河岸边回龙庙中。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再次溃决,回龙庙被水毁,铁犀半埋于土。“有铁犀一 狰狞蹲踞 半出土上 背鉴铭文”。清顺治年间,铁犀被挖出。康熙年间,时任巡抚阎兴邦,因三年无大水患,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回龙庙,改称铁犀镇河庙,三进院落,前院供奉河神金龙四大王,后院安放铁犀,面北向河。同时,时主豫及河务大小官员各捐俸禄购置地产若干,以为本庙香火。阎兴邦亲自撰文,立改建铁犀镇河庙碑铁犀铭碑

改建铁犀镇河庙碑追述了镇河铁犀之源流经过,记述了此次重修河庙另立石碑的缘由经过。碑文署名列示了当时河南开封各级大小官员官讳、级别、姓名。

 
铁犀铭碑与铁犀

铁犀铭碑正面镌刻阎兴邦所撰铁犀铭一首,追古思今,凡二十四句,九十六字。背面携时主豫及河务大小官员为此庙购置香火地之名单。

其《铁犀铭》曰:

昔明中叶 河悍未戢 维于中丞 铸犀镇压 冯夷效顺 水怪潜蛰 越二百年 莫绳旧业 庙背而倾 犀残而溺 我来豫土 黄流允翕 天子圣神 百灵环集 尔宅尔田 不汜不啮 既厘庙貌 作亭树碣 嶷嶷者犀 铮铮者铁 以卫金堤 以丰玉粒 爰勒兹铭 用绍前哲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在张湾决口,铁犀庙又毁,但铁犀与阎兴邦所立两碑幸存。

1940年,侵华日军将铁犀掠至开封城,欲为枪弹,铁牛村村民奋力抗争,最终设法收回,仍置于原地。1963年,镇河铁犀被确认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开封市郊区黄河河务局,拟将镇河铁犀移往黄河风景游览区,然铁牛村村民据理抗争,以"铁牛村不可无铁牛"为由,留存铁犀于原地。河务局只好照原样翻铸一尊略小者,置于游览区黄河岸边,从此开封有了两尊铁犀。

造型特色

镇河铁犀高约两米,独角犀状,蹲踞面北。为生铁拼铸而成,中空,背鉴于谦撰二十二字铭文一首。

背部正中、左肋处各有一伤补痕迹。碑文记载左肋伤为明末李自成军企图砸碎未果所致,背后伤因不明。

另,开封镇河铁犀之独角不在鼻上,而立于脑顶,蹄两瓣,而非三瓣。故应为非犀非牛的异形犀,老百姓俗称其为铁牛。

民俗渊源

镇河铁犀能够镇水,原因有三:一说“铁者金也,为水之母,子不敢与母斗,故蚊龙成畏之”;一说,《吴越志》载:“钱武肃王时,有献云鹤水犀带者(以犀角嵌于带中谓之犀带),武肃王登碧波亭命许彦方系带试水,水开七尺许”,因此历代相传犀能镇水;又一说,古代犀、牛不分,牛能耕田,属坤兽,坤在五行中为土,土能克水。

其他

四川都江堰、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山西大同、湖南茶陵、江苏徐州等地都有不同年代的石牛、铁牛、铜牛。

开封柳园口黄河大堤、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杭州西湖边上均有开封镇河铁犀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