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鼓楼
镇海鼓楼,又称镇海楼,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鼓楼东路60号,邻近镇海中学。是古时镇海县城军事设施的一部分,用于瞭望与报时,初建于后梁五代开平年间(公元907—910年)[1],后毁于战火,现存建筑是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所建的部分。[2]1981年7月,镇海鼓楼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 |
---|---|
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招宝山街道鼓楼东路60号 |
坐标 | 29°57′21″N 121°42′51″E / 29.95583°N 121.71417°E |
时代 | 明 |
认定时间 | 1981年7月 |
历史
镇海鼓楼初建于后梁开平三年,城周450丈,毁于元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加固海防,在原县城旧基上将卫城周环扩大至1288丈,到洪武二十九年,时任定海卫指挥使的刘澄下令建造卫指挥司署,即为现存建筑前身。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县令汪诚若重建鼓楼屋字,命为镇海楼,其建筑规格与明洪武时建筑一致。重建后的镇海鼓楼占地500平方米,台高5.9米,长32.8米,宽16米,以条石为主要建筑材料,中有月洞高5.0米,宽5.7米。月洞南北有石额,北侧石额写有“东南屏翰”,南侧石额写有“朝宗古迹”。平台上筑单层房屋,重檐歇山顶,围廊面阔5间,中部为厅堂三间。[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镇海鼓楼于1981年7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陈志耀出资进行修缮。[4]
轶闻
宋史记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高宗赵构曾经在逃亡至昌国(现舟山市)途中经过定海(现镇海区)时,曾在镇海鼓楼上受过群臣朝拜。而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高宗从温州途经定海(现镇海区)时,看到城楼被毁,感叹到“朕为民父母,不能保民,使至于此”,而减免定海(现镇海区)赋税。[2]
图集
-
自北侧拍摄的镇海鼓楼
-
自南侧拍摄的镇海鼓楼
-
北侧石额“东南屏翰”
-
南侧石额“朝宗古迹”
-
鼓楼西侧
-
鼓楼东侧
-
镇海鼓楼文保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