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山
生平
陈伯山为人英伟,举止闲雅,喜愠不形于色,陈蒨非常器重他。当初陈霸先建立陈朝时,刚刚得到天下,诸王受封时仪注多有阙漏,及至陈伯山受封时,陈蒨意欲隆重其事,天嘉元年(559年)七月丙辰日,封陈伯山为鄱阳王。陈蒨乃遣散骑常侍、度支尚书萧睿持节兼太宰告于太庙;又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于太社。同年十月,陈蒨到临轩策命,又敕令王公已下并宴于鄱阳王府第。仍授任陈伯山为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天嘉六年(565年),转任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天康元年(566年),进号为镇北将军[3]。
叔父陈顼辅政时,不欲令陈伯山驻守边境,遂于光大元年(567年),徙封陈伯山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太建元年(569年),陈顼即位后,征陈伯山入朝为中卫将军、中领军。太建六年(574年),又任命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寻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太建十一年(579年),入朝为护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仍给鼓吹并扶。陈叔宝即位后,进号为中权大将军。至德四年(586年),出为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加封侍中,余职并如以前。祯明元年(587年),母亲严淑媛逝世,因而去职。明年,又起任为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班剑十人。祯明三年(589年)正月薨,当时年仅四十岁[4]。
因为陈伯山性格宽厚,风度仪表优美,又于诸王中年岁最长,后主陈叔宝深深敬重他,每当朝廷有冠婚飨宴之事,必定使陈伯山为主。及严淑媛逝世,陈伯山居丧时因为孝顺而出名。陈叔宝曾经驾临吏部尚书蔡征的府第,因此往吊唁严淑媛,陈伯山号恸殆绝,因此,起为镇卫将军,陈叔宝仍谓群臣曰:“鄱阳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长,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须迁太尉。”未及下诏而陈伯山逝世,后来正值陈朝覆亡,遂无赠谥号给陈伯山[5]。
家庭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有三子一孙:
- 陈君范,隋朝温令。
- 陈君通,淄州刺史。
- 陈矩,穆州刺史。
- 陈君宾,虔州刺史。
资料来源
- 《陈书》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
注释
- ^ 《陈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鄱阳王伯山字静之,世祖第三子也。
- ^ 《陈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世祖十三男:沈皇后生废帝、始兴王伯茂,严淑媛生鄱阳王伯山、晋安王伯恭,
- ^ 《陈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伟容仪,举止闲雅,喜愠不形于色,世祖深器之。初高祖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阙,及伯山受封,世祖欲重其事,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书八座奏曰:“臣闻本枝惟允,宗周之业以弘,盘石既建,皇汉之基斯远,故能协宣五运,规范百王,式固灵根,克隆卜世。第三皇子伯山,发睿德于龆年,表歧姿于丱日,光昭丹掖,晖映青闱,而玉圭未秉,金锡靡驾,岂所以敦序维翰,建树藩戚。臣等参议,宜封鄱阳郡王。”诏曰“可”。乃遣散骑常侍、度支尚书萧睿持节兼太宰告于太庙;又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于太社。其年十月,上临轩策命之曰:“於戏!夫建树藩屏,翼奖王室,钦若前典,咸必由之。惟尔夙挺珪璋,生知孝敬,令德茂亲,佥誉所集,启建大邦,寔惟伦序,是用敬遵民瞻,锡此圭瑞。往钦哉!其勉树声业,永保宗社,可不慎欤!”策讫,敕令王公已下并宴于王第。仍授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六年,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天康元年,进号镇北将军。
- ^ 《陈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高宗辅政,不欲令伯山处边,光大元年,徙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太建元年,征为中卫将军、中领军。六年,又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寻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十一年,入为护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仍给鼓吹并扶。后主即位,进号中权大将军。至德四年,出为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加侍中,余并如故。祯明元年,丁所生母忧,去职。明年,起为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班剑十人。三年正月薨,时年四十。
- ^ 《陈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伯山性宽厚,美风仪,又于诸王最长,后主深敬重之,每朝廷有冠婚飨宴之事,恒使伯山为主。及丁所生母忧,居丧以孝闻。后主尝幸吏部尚书蔡征宅,因往吊之,伯山号恸殆绝,因起为镇卫将军,仍谓群臣曰:“鄱阳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长,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须迁太尉。”未及发诏而伯山薨,寻值陈亡,遂无赠谥。
外部链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