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龙
陈文龙(1232年—1277年),原名子龙,字君贲、德刚,兴化军莆田县(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抗元名将。
陈文龙 | |||||
---|---|---|---|---|---|
闽广宣抚使兼知兴化军事 | |||||
国家 | 南宋 | ||||
姓名 | 陈文龙 | ||||
字 | 君贲、德刚 | ||||
初名 | 陈子龙 | ||||
出生 | 1232年 南宋兴化军莆田县 | ||||
逝世 | 1277年 南宋临安府 | ||||
谥号 | 忠肃 | ||||
| |||||
生平
陈文龙出身兴化军的玉瑚陈氏家族,为陈俊卿五世从孙。早年随父陈粢定居连江长乐(今阜山)。幼颖悟,苦学不厌。
淳祐十一年(1251年),入乡学。宝祐四年(1256年),入太学。宋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历任镇东军节度判官、历崇政殿说书,七年(1271年)又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当时朝政大权由贾似道把持,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翌年,在贾似道的提拔下升为监察御史。但陈文龙刚正不阿,不仅不讨好贾似道,反而多次忤逆贾似道的意愿。
当时元军包围襄阳,形式万分危急。贾似道表面上准备亲自支援襄阳,暗地里却指使自己的党羽极力反对,最终襄阳在1273年被元军攻陷。陈文龙上书弹劾贾似道的过失。范文虎丢失了襄阳,贾似道不处罚他,反而让他镇守安庆;又派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京城临安。陈文龙认为赵溍没有经验、黄万石是个昏官;范文虎兵败见用,是赏罚不明,要求将三人全部罢免。贾似道大怒,将贬陈文龙为抚州知州。贾似道怒犹未尽,又指使右正言李可弹劾陈文龙,文龙愤而辞官[1],刘埙驰马出桥南,为文龙饯别。不久,吕文焕领导元军东下,范文虎第一个投降,并引导元军侵略。贾似道大败于鲁港,赵溍得知后率先逃跑。此时才后悔没有采纳陈文龙的建议,将他任命为左司谏,后迁侍御史。元军不断侵占南宋领土,形式万分危急。宰相王爚、陈宜中二人不能出一策,却天天在朝堂上争私意。王爚支持的,往往陈宜中就反对。陈宜中支持的,往往王爚就反对。张世杰诸将分四道出师,而大臣不监护,被台谏弹劾。王爚请求行边,下公卿杂议。陈宜中请求担任督师,又下公卿杂议。陈文龙上书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然而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王爚最终被罢免官职,但此时南宋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德祐元年(1275年)冬季,陈文龙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不久朝廷讨论向元军投降之事,陈文龙辞官归家。但刚出国门就后悔了,上疏请求官复原职,朝廷没有理会他,于是回到了兴化。不久,南宋朝廷向元军投降。景炎元年(1276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宋端宗继位,下诏让陈文龙官复原职,仍任参知政事。漳州发生叛乱,朝廷任命文龙为闽广宣抚使前去征讨。听说黄恮镇守漳州时有恩信,便引为参谋官。陈文龙驻军泉州,派黄恮前去招抚,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乱。兴化军有一支名叫石手军的部队,能够掷石中人,朝廷认为没有用处,将其裁撤。石手军便发动叛乱。朝廷派陈文龙知兴化军,将叛乱平定。
十一月,元兵在降将王世强的引导下攻打福州,宋端宗逃奔广州,留陈文龙守兴化。当时建宁、泉州、福州皆降,陈文龙母黄氏及幼子陈璥被元军扣为人质。元军令福州知军王刚中持书到兴化招降,文龙怒斩正使,令其副使持回信归福州,怒斥王刚中叛国。元朝又派其姻家持书招降,陈文龙焚其书信,怒斩来使。当时城中驻兵不到千人,陈文龙在兴化城楼上立起“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大旗,倾尽家产,招募义兵,抗击元军。他在田囊山设伏,数次击败元军。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德佑二年(1276年)十二月,飭令部将林华、陈渊至福州侦察敌情。林华等暗中与降将王世强勾结,反引元兵万人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迎敌,最后城陷被俘,被押至福州元将董文炳军中。董文柄令左右招降之,不从。董文炳试图胁迫文龙投降,文龙以手指腹道:“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押送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文龙之母被执于福州尼姑庵,闻讯,亦绝食亡。宋端宗闻之,追赠太师衔,赐谥忠肃。
蒲寿庚以泉州降元,告其民曰:“陈文龙非不忠义,如民何?”听闻此话的人都嘲笑他。不久元军归福州。陈文龙的堂叔陈瓒,倾家财300万缗渡海至广东,支持张世杰抗元。[2]。闻元军归福州,乃率民兵攻兴化,杀林华。元兵复来攻,兵败被执,车裂而死。陈瓒子陈若水被南宋封为督府架阁,陈文龙的子孙陈八宣、陈汝楫,亦以义兵南下,至广东跟随宋帝。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陈八宣、陈汝楫所率的众多义兵散居到广东南部的新会、吴川、化州、雷州一带以及海南岛沿海地区。明末抗清将领陈上川就是陈文龙的后裔。
纪念
《明史·礼四·诸神祠》一节记载“孝宗时,···福州祀陈文龙,兴化祀陈瓒”从中看出至明孝宗时,陈文龙才正式列入诸神祠进行官方祭祀。 因其以能保佑航运、渔民的缘故,又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据台江万寿尚书庙内,清乾隆四十七年碑刻记载云,“英爽不泯,数出入风涛间为涉险者助。前明太宗嘉公伟烈,特与褒封崇祀,始建庙南台泗洲之域,迄今三百余载。”;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晋封“镇海王”。[3]
但根据现存于福州台江陈尚书庙内,于清乾隆间福建布政使杨廷桦所撰写之《尚书公灵应记》石碑,陈文龙受明成祖褒封原因是为了表彰其殉国之举,与保佑航运、渔民无关。而学者亦认为水部尚书之称,是由于该庙最早位于福州城内水部门(又称水步门),故民众原称为水部门陈尚书庙,后方简化衍生出陈文龙为水部尚书之称呼。[4]
清代林则徐为陈文龙庙题书对联云:“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州清晏仗神庥。”认为其与文天祥齐名。
陈文龙受到兴化民系和福州民系的尊崇。在莆田,陈文龙、陈瓒被称为“兴化二忠”,各地建祠造庙,世代供祀。[5]福州人称陈文龙为“尚书公”,将其尊奉为水神。根据清代齐鲲、费锡章所著的《续琉球国志略》记载,在清朝时期,每当册封船队出使琉球时,都要将妈祖和拿公的神像奉安头号封舟,陈尚书公的神像奉安二号封舟,以祈求海路平安。[6]在福州有“官船拜尚书,民船拜妈祖”[7]的说法,显示二神传统受祀的情形,现则民间亦崇拜尚书公,非限于官方了。
今日福州各地都有祭祀陈文龙的“尚书庙”。在福州市区共有十余座尚书庙,仅台江区和仓山区就有尚书庙五处,其中以台江区上下杭一带万寿尚书庙最为出名。陈尚书的信仰后来被传到了台湾和东南亚国家。马祖北竿乡塘岐村北竿机场对面的“水部尚书公府”,主祀陈文龙,奉台江的万寿尚书庙为祖庙。[8][9]
诗作
“ |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
” |
《尚书公灵应记》碑
太宗嘉公伟烈,特予褒封崇祀。始建庙于南台泗州,迄今三百余载。岁久就颓,典礼几驰。至康熙参拾年,里人重建,堂庑稍新。乾隆拾参年复募重建,规模尚壮。凡官斯土者,率躬诣致礼,悬匾□固□有。乾隆贰拾玖年,抚宪定公题请祀典,春秋给祭银陆两。参拾肆年,制宪徽公议拨款项捌拾两,谕乡□□随募随修,于是庙貌焕然。但面临台江,犹有潮汐冲没之患,嗣里人偕往僧慧海身任其事,协力募资,买实铺口,甃筑道岸肆拾余丈,直抵大江中。
乾隆肆拾柒年 福建布政使 杨廷桦
延伸阅读
[编]
参考书目
- ^ 一说贾似道唆使监察御史李可,以“催科峻急”为罪名,劾罢陈文龙。
- ^ 弘治《兴化府志》卷四十三《陈瓒传》及《福建史稿》引《莆田玉瑚陈氏家乘》称,陈瓒是陈文龙从叔。《宋史·陈文龙传》和《福建通纪》称陈瓒为陈文龙从子。
- ^ 陈文龙:海上男神和妈祖齐名. [2016-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5).
- ^ 徐晓望,《妈祖信仰史研究》(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页234。
- ^ 陈瓒陈文龙二忠城隍祖庙落户莆田壶公山. [2016-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 (清)齐鲲、费锡章,《续琉球国志略·卷三》:“国朝册封琉球,向例:请天后、拏公神像,供奉头号贡船;请尚书神像,供奉二号船。”
- ^ 福州陈文龙信俗文化节活动 颂扬精忠报国佑民精神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7-03-01.
- ^ 陈文龙. [2016-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 陈文龙:闽台一脉相承的尚书神缘. [2016-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陈文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