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亚伯特·亨特
马修·亚伯特·亨特(Matthew Albert Hunter,1878年—1961年3月24日 [1])是冶金学家,发明可以冶炼高纯度钛的亨特法。
马修·亚伯特·亨特 | |
---|---|
出生 | 1878年 新西兰奥克兰市 |
逝世 | 1961年3月24日 美国纽约州特洛伊 |
知名于 | 亨特法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冶金学 |
生平
亨特1878年生于新西兰奥克兰市,基础教育都在当地的公立学校完成。中学在奥克兰文法学校就读。1900年取得奥克兰大学理学士学位,1902年于同校取得理学硕士学位,之后赴欧往来于欧洲各大学,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取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1]他在欧洲和同学玛丽(Mary Pond)相遇认识,赴美后两人在美国结婚。亨特就职于通用电气后,开始进行钛的研究工作。1908年经济衰退,亨特离开通用电气,进入壬色列理工学院担任电机系教授。
早在1791年威廉·格雷戈尔就已经发现钛,但也证实钛很难分离纯化。1887年尼尔森(Lars Nilson)、派特森(Otto Pettersson)采用钠还原法将钛精炼至95%的纯度,后来又有亨利·莫瓦桑用电弧炉将纯度提升至98%。[3]1910年,亨特以亨特法制备出99.9%的纯钛。[3]亨特法的实验相当危险,不只涉及高温高压,还需要用到活性极高的钠金属来跟四氯化钛在气密钢瓶中反应,也因此亨特法实验的钢瓶也被戏称为"金属炸弹"(metal bomb)。为了避免实验的危险性伤及他人,亨特多度把器材搬到壬色列理工学院校园的美式橄榄球场中空旷处进行实验。亨特起初以为纯钛会有极高的熔点,可以用来取代当时灯泡中的碳灯芯。结果不如预期,纯钛的熔点性质并不适合用在灯泡里,亨特反而发现纯钛的其他性质有更多用途。[4]相较于1940年的克罗尔法,亨特法在大量生产时显得效率不彰,商用生产者越来越少采用亨特法,亨特法后来仅限缩于实验室用途。不过,亨特法生产的钛在纯度方面仍有优势。
亨特在壬色列理工学院当过电机系五年的系主任,并曾协助建立冶金工程系。[1]1935年至1947年间任冶金工程系系主任并于1943年任学院院长。[4]该校的冶金工程系后来转型为材料工程系。1949年亨特取得壬色列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头衔。1959年亨特获美国金属学会颁发金牌,以彰其对冶金学教育的奉献。1951年壬色列理工学院冶金工程系设立马修·亚伯特·亨特奖。
亨特过世后,于2009年入选壬色列理工学院校友名人堂。[5]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Matthew A. Hunter. RPI Archives. [200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存档副本. [2017-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0 3.1 Titanium Facts. titaniumera.com. [200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0 4.1 Making Pure Titanium at Rensselaer. Rensselaer Magazine. 2001-09-01 [200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atthew A. Hunter. RPI Alumni Hall of Fame. [200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