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帆船航路
在航海中,高速帆船航路是高速帆船的传统航路之一,此航路以欧洲及远东或澳洲及新西兰作两端,途经大西洋及南冰洋,某些船只可能会滞留在赤道无风带数日。[1]此航路由西至东航行,以借用咆哮西风带的强风来航行。很多船只因航路本身颠簸,而在大海中迷失,尤其是在合恩角。经过合恩角后,高速帆船要拐弯以进入回到欧洲的航道。[2]
高速帆船航路在蒸汽船出现和巴拿马运河及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正式被商界废弃。但是,高速帆船航路仍是全球最快的航道,并且仍为某些航海比赛作赛道,如VELUX 5海洋竞赛和旺代环球比赛。
澳洲和新西兰航路
由英国经合恩角到澳洲和新西兰高速帆船航路提供了环游世界的最快航道,因此商船航行此航路能获取巨大利润。航行此航路的商船主要运送粮食、羊毛和黄金。但是,此航线经过三个大海岬的南方,包括好望角、露纹角以及合恩角,并因而提高了航行的风险。经此航道的船只要越过烈风、巨浪,以及冰山。虽然此航路危险,但因经此航道能获取巨大利润,很多商家仍然愿意在此航道上经商。[3]
以下是阿德莱德市号于1874年载客航行高速帆船航路的航道,以显示高速帆船航路的大概位置。所有位置皆参考詹姆斯·麦劳克兰的日记。[4]
启程
归程
航道的变数
高速帆船航路总长度约为3275英里,航行时间约为21日。但是在此航线上航行的船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风决定其去向,而风也会改变方向,因此高速帆船航路的航道和总长度实际上要视乎当时的风向和风速。
曾经有些帆船欲逆道而行,但结果大多为失败。于1922年,帆船加思华尔尝试在航道于大西洋南部向东拐弯时,故意向西拐弯航向智利。但在两次失败的尝试后,船长决定放弃,并回归原本的航道。[5]
而更著名的逆道尝试则为1919年的加思奥尼尔。她尝试由墨尔本航行至班伯利,但无法抗衡澳洲南方强烈的海风。因此船长决定向北航行,并且于托勒斯海峡再一次面对强风。加思奥尼尔最后重回航道,经过太平洋、合恩角、大西洋、好望角和印度洋并在76天后回到回到班伯利。[5][6]
现代用途
随着蒸汽船的出现和苏伊士运河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标志着高速帆船航路的废弃。但是,高速帆船航路仍保持着其全球最快的帆船航路,因此人们仍选择此航路作休闲航行,并因此“复兴”了此航路。
弗朗西斯·奇切斯特是首个尝试在高速帆船航路上高速环球航行的人。奇切斯特本已是一个有名的航海先驱,曾经独自由伦敦航行至悉尼。他又是单人艇比赛的先驱,并且是单人艇跨大西洋赛的创办人之一。 当奇切斯特成功完成跨大西洋的挑战后,他开始寻找能够让他进行环球航行的航路。他有意超越单人艇由伦敦到悉尼航行100天的纪录。[7]他于1966年出发,并于107天后成功到达悉尼。经过48天的休息后,他开始了归程,并在119天后回到伦敦。[8][9]
奇切斯特的成功激励了更多人挑战高速帆船航路。而周日泰晤士报黄金环球赛亦因此开始举办。黄金环球赛除了是首个单人艇帆船环球比赛,还是首个允许参赛者以不同设计的单人艇帆船来参加比赛。此赛事难度高,因此成功不上岸休息并完成环球的只有一人,此人就是罗宾·诺克斯·约翰斯顿。他亦成为了首个经高速帆船航路航行,不上岸休息并完成环球的人。
在现代,高速帆船航路仍有几项定期举行的比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是一个可中途上岸休息的比赛,每四年举办一次。而在两个单人艇帆船比赛中,VELUX 5海洋竞赛可以让选手中途上岸休息,而旺代环球则不可以让选手中途上岸休息。
于2005年3月,布鲁诺·佩罗恩和他的团队乘着双体船橙Ⅱ,刷新了高速帆船航路的最快环球航行纪录。其纪录为50天,16小时,20分4秒。[10]
参考文献
- ^ 《沿着高速帆船航路》,第44-45页
- ^ 《沿着高速帆船航路》,弗朗西斯·奇切斯特,1966年
- ^ 《沿着高速帆船航路》,弗朗西斯·奇切斯特,第15-16页 霍德和斯托顿,1966年 ISBN 0-340-00191-7
- ^ 詹姆斯·麦劳克兰的日記. 阿德莱德市- 锦绣的高速帆船. CSCOAL. [2012年4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13日).
- ^ 5.0 5.1 《沿着高速帆船航路》第72-73页
- ^ 加思奥尼尔–花园之岛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6-03-02. 来自 南澳大利亚环境和遗产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5-12-10.
- ^ 《吉卜赛环行世界》, 弗朗西斯·奇切斯特爵士,第6页,国际海运,2001年 ISBN 0-07-136449-8
- ^ 《吉卜赛环行世界》第105页
- ^ 《吉卜赛环行世界》第218页
- ^ 橙Ⅱ刷新了环球航行记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游艇和帆船
- ^ 11.0 11.1 WSSRC批准的航道记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环游世界,不停止,独力》 世界航行速度纪录理事会
参见
外部链接
- 在恶劣天气中的高速帆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