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端子(Composite video connector,又称复合端子),是家用影音电器用来发送视频模拟信号(如NTSCPALSECAM)的常见端子。AV端子通常采用黄色的RCA端子传送视频信号,另外配合两条红色与白色的RCA端子发送音频,亦合称为三色线/红白黄线欧洲电视机通常以SCART端子英语SCART取代RCA端子,不过SCART的设计上可以载送画质比YUV更好的RGB信号,故也被用来连接显示器电视游乐器DVD播放机。在专业应用当中,也有使用BNC端子以求获得更佳信号质量。

一个典型的AV端子
三个不同的AV端子连接至电视机中

在AV端子中发送的是模拟电视信号的三个来源要素:Y、U、V,以及作为同步化基准的脉冲信号。Y代表影像的亮度(luminance,又称brightness),并且包含了同步脉冲,只要有Y信号存在就可以看到黑白的电视影像(事实上,这是彩色电视与早期黑白电视兼容的方法)。U信号与V信号之间承载了颜色的资料,U和V先被混合成一个信号中的两组正交相位(此混合后的信号称为彩度(chrominance)),再与Y信号作加总。因为Y是基带信号而UV是与载波混合在一起,所以这个加总的动作等同于分频多工

典型的复合视频

AV端子所发送的复合视频可以借由简单地调变载波来将其导引至任何一个电视机的频道。早期大多数的家用视频装置都是使用复合视频。例如镭射碟就是完整的将复合视频数码化,VHS录像带则是记录稍微修改过的复合视频。这些播放装置大多数可以选择是直接输出其记录的信号,或者调变至特定的电视频道以供没有AV端子专属频道的早期电视机收看。在1980年代早期,当时的个人电脑与电视游乐器通常也输出复合视频,用户必须使用一台RF调变器来将其载波导向至电视的特定频道,在北美常为第3或第4频道(66~72Mhz),欧洲为36频道,日本日规第1或第2频道(90~102MHz);台湾则因当时仅开放1~7CH(即美规VHF 7~13CH,但7~12CH被台视中视华视使用中),故仅剩第13频道(210~216MHz)可用。RF调变器通常为外接盒形式,以免其电波影响电视机的运作。不过,将复合信号进行调变再让电视解调的结果,是引入更多的噪声,使得画质失真。所以1980年代后期,电视机开始提供直接的AV输入端口,并且将其与天线或有线电视所发送的RF信号分开处理,使得RF调变器慢慢消失。

虽然RF调变所造成的失真已经不再普遍,复合信号本身将YUV信号混合在一起的设计本身就造成了画质上的减损;因为,加总之后的信号在数学上即无法完全分离回原来的样子,造成本来应该是亮度的信号被解释为彩度,反之亦然,既无法做到完全的亮色分离。表现在画面上就是物件边缘渗色、彩虹化,或亮度不稳定。电视机制造厂商一方面改善影像处理电路(如三次元Y-C分离回路)来极力降低此等影响,另一方面也提出了S端子色差端子来根本解决以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