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榴弹炮


M3 105mm榴弹炮(105mm Howitzer M3)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制量产的榴弹炮。该武器炮架与制退复进机可与75mmM116榴弹炮互通,以105毫米火炮标准重量相当轻盈,适合供轻装部队运用;二战时主要由美军空降部队配备。

105 mm Howitzer M3
一挺在夏威夷檀香山军事博物馆的M3 榴弹炮.
类型榴弹炮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3–
使用方 美国
参与战争/冲突二次世界大战
朝鲜战争
八二三炮战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41
生产日期1943-45
制造数量2,580
基本规格
重量1,130公斤(2,495磅)
长度.394米
枪管长度1.880米(17.9倍径)
宽度1.7米
高度1.2米

炮弹105x372R
口径105 mm
后膛水平滑块式炮闩
载具M3开脚式炮架
射击仰角-9° - 30°
回旋角度中心线左右各45°
射速极速每分钟4发
一般每分钟2发
枪口初速311米/秒(1,020 ft/s)
最大射程7,600米(8,300码)


背景

美国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将现役单位改组为空降部队;这支新单位因为作战属性与以往陆地单位有相当程度的不同,美军因此得为了他们开发适合的新武器。空降部队需要也需要榴弹炮提供火力支援,但受到运输机的限制,因此需要更轻盈的装备;1941年,美军开始研发一型称为T7榴弹炮的武器,它是用M101榴弹炮的炮身截短69公分、整合M116榴弹炮的制退复进机与炮架,使重量控制在2,500磅,可与一定数量的弹药一同装载在CG-4滑翔机上空运投入作战。

原型炮于1942年3月在亚伯丁试验场通过测试,量产从1943年2月至1944年5月、1945年4月至1945年6月两个时段进行。1944年诺曼底战役时已经有至少一个营的M3榴弹炮伴随美军空降师投入作战,不过在1944年初它尚未列为空降师的制式编装武器,到1944年12月才正式在编装表内制定。1944年的美军空降师一般配备3个营的M116榴弹炮,M3榴弹炮是作为增编的第四个炮兵运用。至1945年时,盟军空降单位都得到一个额外的M3榴弹炮营提供火力援助。在地面机动时,空降单位使用威利吉普车曳引火炮。除了空降单位,美军步兵在1944年后也扩编一个105炮连(编装6门、由3个榴炮排操作)作为步兵炮强化基层作战单位火力,它们则使用道奇1½吨军械车机动。

二战时M3榴弹炮援引租借法案提供给法国(94门)、英国(2门)、包含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18门),在美军量产的火炮当中并非主力输出武器;二战后,为协助大韩民国建军,美军曾将库存的M3榴弹炮军援给大韩民国陆军,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统计,韩国共获得了91门M3榴弹炮,朝鲜战争初期的春川战役韩军曾投入15门作为炮兵作战主力,但该役即证明其性能远远不如朝鲜人民军武备,只能以不堪一击形容。美国在后续的军援便提供一般主力步兵师规格的M101榴弹炮供韩国运用,这款轻榴弹炮从此退出作战序列。

中华民国陆军在1950年代获得美国重新军援时,在1951年度军援计划获得一批202门M3榴弹炮,配备在步兵师麾下所辖炮兵营,一营为12门编装。在八二三炮战爆发时,有四个师,48门M3榴弹炮布署在金门岛上,但是因为射程无法打击到厦门与福建省的解放军炮兵阵地,因此在炮战期间由美国提供M101榴弹炮替换。

虽然重量问题有所控制,但是过短的炮管出现一些毛病;M3榴弹炮设计时企图兼容M2榴弹炮的105毫米榴弹,但美式105榴弹炮药筒较长,实际射击时经常出现发射药燃烧不完全导致射击弹道出现误差的缺点;该问题后来使用更快速燃烧的发射药配方解决,即便M3使用的炮弹尺寸和M2相同,但因炮弹使用的特规速燃发射药,因此除了弹头以外后勤仍不互通。使用该规格发射药时可在M14发射药筒装载到5号装药;如果使用在M2榴弹炮上的标准版发射药时,限定不能装载超过3号装药。

M3榴弹炮生产状况[1]
年分 1943 1944 1945 总数
产量 1,965 410 205 2,580

参考资料

  1. ^ Zaloga - US Field Artillery of World War II, p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