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炎黄

最新留言:11年前由Hanteng发布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神话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神话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神话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定调

炎黄子孙已改写为该此的意义来源及历史转变, 也因此条目描述的是关于这词的文化内容及政治使用, 见以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含媒体)到中华民国教材的各种角度, 可见“炎黄子孙”的意义及使用是依时空及立场有所不同, 而此条目应该真实并中立的比较同异之处。Hanteng留言2012年10月26日 (五) 01:05 (UTC) [1][2][3][4][5]回复

来源

  1.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海内外中华儿女”提法的由来炎黄时代没有文字,也不可能有“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这样的名词,但却为后世此类名词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炎黄子孙”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血缘符号,不如说是一个文化符号。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文化寻根”和“文化自觉”的需要。因此,祗要这种认同心理继续存在,“炎黄子孙”称谓就会继续使用下去。(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
  2.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海内外中华儿女”提法的由来“炎黄部落”集团是汉民族的主源,汉族世代自称“炎黄世胄”、“炎黄子孙”。……宣传中华文明史要多提‘中华民族’的概念,慎用‘炎黄子孙’的概念,注意表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3. ^ 见“炎黄子孙,复兴中华”的说法 黄复兴党部
  4. ^ 见:黄帝神话的流传与 “炎黄子孙”的美好想像: "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中国各大报章杂志处处可见黄帝的各类论述,例如将黄帝事迹作为歌谣以供儿童唱诵,一时“炎黄子孙”、“轩辕世胄”的说法风行草偃;又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同盟会人士在东京遥祭黄帝陵寝,说到:“是我皇祖在天之灵”,默默保佑革命事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国国民党致祭“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之灵”,民国二十六(1937)中共的陕西苏维埃政府则代表苏区人民致祭黄陵,也说:“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到了今天,各地华人的日常生活、自我意识,依然有“炎黄子孙”这样的重要组成要素,例如钱穆肯定“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是很有道理的。”"
  5. ^ 《〈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3.3 :583-62》: 作者:王明珂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返回到“炎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