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绍兴和议

关于59.115.79.223加入的内容

但是此说忽略了南宋初期在宋金富平之战(1130年)中,曾动员数万骑兵参战仍然战败的事实(最高记载数字是七万骑兵)。富平之战使得金国占领了关中和附属的养马场,虽然后来南宋一度以外交手段收回关中(1138年),但到1140年仍然守不住而被金国永远占领。所以绍兴和议只是确认南宋军力守不住关中的事实,把此和议归罪是后来北伐失利的原因,有倒果为因的嫌疑。

这和“《绍兴和议》使宋朝永久失去了原来北宋的山西和关中养马的马场,从此岳家军的背嵬战士万骑马军成为南宋一朝的绝唱,宋朝直至覆灭,都只能靠步兵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骑对阵。后来南宋的“隆兴北伐”和“开禧北伐”,以步兵逆击金国精骑大败而归,原因之一就是这个《绍兴和议》导致南宋骑兵力量可以忽略不计,无法和绍兴年间的南宋军队相提并论。”并无矛盾。
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战时的西军骑兵的实力,那是不能和绍兴十年1140年岳家军的背嵬骑兵相提并论的。西军骑兵无法和金国骑兵对阵,结果是必败,没赢过一次。而岳家军的背嵬骑兵和金国骑兵对阵,赢多负少。除了将领士兵的素质差异之外,其马匹质量也是不同的。西军骑兵的马匹来源,是北宋时代在洛阳一带少量次等战马,以及不断累积的从大理、西夏、辽国交易来的次等马匹,无法和金国的上等战马相提并论。而1140年岳家军背嵬骑兵的马匹主要来源,则是1136年杨再兴从伪齐顺州马监俘获的万匹金国给予伪齐的上等战马。伪齐和北宋一样,除了一个出产次等战马的洛阳地区,没有好马可用,上等战马要靠金国从北方补给。1140年岳家军的百战不殆的背嵬马军,是1136年杨再兴的运气加上岳飞善于训练骑兵的结果。其它宋军的骑兵部队,主要以侦察为主,或者多用于后勤运输,能对阵搏杀的战斗骑兵几乎没有,这和8000铁骑用于战斗的背嵬马军根本不是一回事。1141年为签《绍兴和议》杀岳飞,派张俊部将田师中搞垮岳家军,是断送了南宋维持主力战斗骑兵的最后机会。(注意绍兴和议后南宋的地盘连洛阳都没有了,一块像样的草场也没有了,1140、1141年背嵬马军的那万匹上等好马就是可以延续后代,这下也全无着落)

但南宋初期也有李成、孔彦舟、郦琼这些依附齐国投降金朝的宋朝叛将,此三人都是河北汉人,接受的也是宋朝教育,可是却举兵反宋投降金朝,不但造成宋高宗的北伐失败,也是南宋无法收复失地的原因之一。

这和“从此北方汉人不但完全在名义上成为金国臣民,而且不能南逃,否则将被遣返。这造成了北方汉人没有选择地成了宋的敌国子民”不是一个话题。一个活体能生存下去而不被消灭,靠的是身上的健全机体那一部分,而不是考虑那些烂肉腐烂机体那一部分。内部奸细永远有可能存在,但因为这个,你就要把自己身上的好肉也都一起割了?这是什么逻辑?孩子和洗澡水一块都倒掉,确实省事。
至于什么“造成宋高宗的北伐失败”,可算是奇谈怪论了。宋高宗什么时候北伐过?玩笑不是这么开的。
宋高宗不是不想收复失地,多点统治地盘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他不想通过军事收复失地,而是想通过和议能保住多少算多少。宋高宗从来都是被动防御的,你来打我了,我忙不迭地拼命抵挡。主动出击的南宋将领,多被高宗用金牌制止。这个什么“宋高宗的北伐”的说法,对宋史研究者来说,真有点太过匪夷所思了。

age317: 基本上,原文把岳飞、韩世忠等受过宋朝忠诚教育的华北汉人,与后来没有受过宋朝忠程教育而降蒙、灭宋的张柔、张弘范父子做对比,明显是想对照出宋朝教育的成功,才有岳飞等人保住南宋的成果。但原文却忽略另一批受过宋朝教育却反对宋朝、打死不降宋的河北汉人(李成、孔彦舟、郦琼都是伪齐的将领,在齐国被取消后,却宁愿投降金朝而不随着河南、陕西一起回到南宋手中,可证他们对宋朝已无任何感觉,郦琼后来还极力贬低南宋将领并大拍兀术马屁)。加上苗刘之变的影响,这些都是让高宗接受绍兴和议的重要原因--南宋将领无法让人放心信任,故高宗用和议来完成收兵权的目的。

另外,宋高宗确实想过要北伐,但是因为郦琼的叛变而放弃此念,更因此从主战转为主和,认为必须接受屈辱的和议,才能抑制这些骄兵悍将以收回兵权,集权中央:

中研院院士陶晋生(专长宋辽金元)在他的《中国近古史》139页写到: “自绍兴四年赵鼎入相,五年赵鼎、张浚为左右相,与高宗积极准备北伐。六年,赵鼎与张浚不和,求去。张浚荐秦桧。七年,朝廷用吕祉督师江上,准备对伪齐用兵。不料吕祉与诸将不和,制驭无方,郦琼以军队四万人叛归刘豫。张浚因此罢相,不再被高宗重用。这一事件似乎是高宗从主战转而主和的一个关键。”

韩世忠何时接受过“教育”?

从维基百科的〈韩世忠〉条目可知,韩世忠“少时出身贫寒,嗜酒无赖,1105年从军,时年十七,擅长骑射”、“韩世忠早年不识字,解职后开始自学文化,诗文不多,但是豪气十足”,说明韩世忠是升官后慢慢自学,并未受过外来的教育。

返回到“紹興和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