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董宗玮)/工作区3

元素: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总共118种的元素,这些元素依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组,这两组分别为“天然元素”和“人造元素”以及“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目前已知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共有88种,其他元素则都为人造元素。人造元素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以人工方式制得,大多无法长久存在于自然界,世界上第一个被科学家合成的元素是“锝”(ㄉㄚ)。

    • 金属元素:

1.在常温(25°C)常压(1大气压)下,金属元素除了汞是以液态存在,其余都是以固态存在。(在天气炎热的时候,铯(Cs,熔点28°C)和镓(Ga,熔点29.8°C)也可能以液态存在) 2.从外观来看,金属元素新切开的表面具有光泽,称为“金属光泽”,但金属在空气中表面容易生成氧化物而失去光泽。 3.金属元素的外表颜色大部分都是银灰色,除了金(金黄色)和铜(红棕色)。 4.大多数金属不易碎裂,其延展性佳。(“延性”可以拉成细丝。“展性”可以打成薄片。) 5.金属可以导电与导热,为电与热的良导体。 6.金属氧化物若可以溶解在水中,则水溶液呈“碱”性。

    • 非金属元素:

1.在常温常压下,非金属元素除了溴是以液态存在,其余皆以气态或固态存在。 2.从外观来看,非金属元素的颜色差异很大:

 -1 碘為紫黑色固體  -4 溴為暗紅色液體
 -2 紅磷為紅色固體  -5 氯為黃綠色氣體
 -3 硫為黃色固體    -6 碳為黑色固體
 -7 許多氣體元素如氫、氧、氮為無色氣體

3.固态非金属元素不具有延性以及展性,容易被敲碎。 4.非金属元素不具有金属光泽。 5.非金属元素大多为电与热的不良导体,除了碳元素所构成的石墨可以导电。 6.非金属氧化物若可以溶解在水中,则水溶液呈“酸”性。

    • 元素的中文命名的规则:

有些元素的读音是以其性质或采用外文读音而定,例如:“氢”的读音表示其为最轻的气体;“钠”的读音是因为拉丁文第一音节的读音近似“纳”;“氯”的读音表示黄“绿”色的气体。 根据元素在常温、常压时的状态,用不同的部首表示: 1.固态金属元素以“金”字旁表示。 2.液态元素以“水”字旁表示。 3.气态非金属元素以“气”字头表示。 4.固态非金属元素以“石”字旁表示。

    • 常见元素:

@1@金(Au): 1.又名黄金,具有金黄色的光泽。 2.质地柔软且不易生锈,“其延展性是所有金属中最佳的”。 3.金容易导电与导热,“仅次于导电性第二好的铜”。 @2@银(Ag): 1.具有白色光泽。 2.“在所有金属中具有最好的导电及导热性”。 3.银的化合物可以用于照相底片和印相纸的感光材料。 4.温泉地区和火山的空气中含有“硫化氢”气体,很容易与银反应,在银的表面上生成硫化银的黑色斑点。 @3@汞(Hg): 1.俗称水银,密度13.6g/cm3,“在常温下是液态的金属”,常作为温度计和气压计的材料。 2.在实验室中若不慎将汞洒落,可以先用锌粉或硫粉覆盖一段时间,等待其与汞反应完后,再进行清除。 @4@铝(Al): 1.具有银白色光泽,导热性佳,密度小,“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2.“铝的表面容易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质地致密且不易脱落,可以阻隔空气中的氧气与内层金属铝继续发生反应”。 3.常作为飞机、3C产品外壳的材料。 @5@铜(Cu): 1.具有红色光泽,因为铜的价格比银低,常用于电线与电器等工业制品。 2.导电性良好,“仅次于导电性最佳的银”。 3.铜的合金:青铜和黄铜

-1 青銅為銅和錫(Sn)的合金(口訣:清洗(青錫)),具有硬度大、易於鑄造和耐腐蝕等特性,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
-2 黃銅為銅和鋅(Zn)的合金(口訣:黃鋅(一位歷史人物)),因為容易鑄造與加工,故普遍使用。

@6@钨(W): 1.是坚硬且不容易熔化的金属,熔点高达3415°C,“是金属元素中熔点最高的”(“所有元素中熔点最高的为碳”)。 2.可以作为电灯泡中的灯丝。 @7@钛(Ti): 1.是银灰色的金属元素,密度小,坚固且耐腐蚀,在地壳中主要以二氧化钛的形式存在。

-1 二氧化鈦是無毒的白色粉末,俗稱鈦白粉,是製成油漆、瓷釉的顏料,也是修正液的成分之一。

2.“钛的表面容易形成保护薄膜”,是耐腐蚀的优良材料。 @8@铁(Fe): 1.依铁的含碳量的高低依次可以分成生铁、钢、熟铁,自然界的铁矿大多为含铁的化合物,从炼钢厂初步炼制出来的铁称为“生铁”,含碳量及杂质相当多,因而生铁质硬而脆、熔点较低。将生铁再冶炼,除去生铁中的含碳量及杂质后,就成为很纯的铁称为“熟铁”。熟铁富延性以及展性。大部分的生铁可以用来炼钢,钢的含碳量介于生铁和熟铁之间,兼具生铁和熟铁的优点,用途很广。 2.不锈钢是钢与镍(Ni)、铬(Cr)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厨具、餐具。 3.电话卡、电脑磁片、录像带和录音带上所涂的一层磁性物质,通常是铁的氧化物。 @9@硫(S): 1.俗称硫磺,是无臭、无味、质脆的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常出现在火山喷气口或温泉出水口。 2.制造火药、硫酸的重要原料。 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比空气重、具有特殊臭味的有毒气体,通常出现在自然界的火山气体及硫磺温泉的蒸气中。 @10@磷(P): 1.可以分为白磷与红磷两种。

-1 白磷毒性強且性質不穩定,不溶於水,在溫度34°C以上會自燃,必須保存於水中,可以用於製造磷酸及肥料或煙霧彈。
-2 紅磷呈暗紅色,常溫下化學性質較安定,常用來製作火柴盒側面的原料。

@11@硅(Si): 1.“是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仅次于氧”,通常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岩石、砂砾或各种矿物之中。 2.常作为干燥剂及常见的玻璃制品,也是制造硅晶圆的重要原料。 @12@碳(C): 1.钻石、芙和石墨都是由碳所组成,但因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性质和形状均有不同,“石墨和芙是非金属元素中唯一可以导电的元素”。 2.石墨呈黑色,质地柔软,容易被剥落,可以制成铅笔笔芯或干电池的正极碳棒。 @13@氮(N): 1.“在干燥空气中含量最多,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2.不可燃、不助燃,在室温下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在食品包装中填充氮气可以降低氧气浓度,防止食品变质。 4.液态氮为无色液体,温度极低(约-196°C),可以用来迅速冷冻、保存脐带血及活体组织等。 @14@氧(O): 1.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具助燃性,“约只占干燥空气总体积的21%(含量占第二位)”。 2.难溶于水,因此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3.除了供给动、植物外,也常应用在医疗、航空方面或是作为焊接物品的助燃物。 @15@氩(Ar): 1.“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第三多的气体”。 2.属于钝气。 3.可以用于焊接金属或填充灯泡,以防止金属与氧气反应。 @16@氖(Ne): 1.属于钝气。 2.填入氖气的灯管在通电时会发出红光,可以做成霓虹灯。 @17@氦(He): 1.属于钝气。 2.密度小,“仅次于最小的氢”。 3.可以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与飞船。


还有一大堆特征要写




化合物: 化合物透过加热、照光或通电等方法可以分解出元素或新的化合物,这类使化合物“分解”变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化学变化,称为“分解反应”,简称“分解”。相反的,两种不同的纯物质可以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变化,称为“化合反应”,简称“化合”。

化合物依照其性质分类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是一组的,以后再加以描述。

恐惧症类别

A

B

C

D

E

F

G

H

I

K

L

M

N

O

P

R

S

T

W

X

  1. ^ 1.0 1.1 Robert Jean Campbell. Campbell's Psychiatric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75–. ISBN 978-0-19-534159-1. 
  2. ^ Gould, Dr. George Milbry. The Practitioner's Medical Dictionary 2nd. Philadelphia: P. Blackiston's Son & Co. 1910: 100. 
  3. ^ 3.0 3.1 3.2 The Absolutely Scariest Colors Imaginable. Colour Lover. [7 July 2014]. 
  4. ^ Moye, David. Hannah Matthews Suffers From Koumpounophobia Or 'Button Phobia' (VIDEO). Huffington Post. 2012-06-29 [201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