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原上海財政證券公司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證券總部新設合併方式成立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於2001年4月27日獲得工商營業執照,5月8日正式開業,成立時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5億元,其中上海國際集團出資10億元,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出資5億元。[2]截止2021年12月,上海證券在全國擁有1家期貨子公司、5家分公司以及76家營業網點。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3]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Shanghai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
公司前身上海財政證券公司
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證券總部
成立2001年4月27日
代表人物何偉(董事長
總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四川中路213號7樓
業務範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產業金融
服務金融服務
營業額22.80億(2021)
稅後盈餘7.66億(2021)
資產698.03億(2021)
資產淨值169.28億(2021)
所有權者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員工人數1327(2021)
主要股東百聯集團(50%)
國泰君安(24.99%)
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6.33%)
上海國際集團(7.68%)
上海城投(1%)
主要子公司海證期貨
中天國富證券
網站上海證券
備註數據來源:[1]

收購中富證券

2006年7月28日,上海證券接替中國華融託管德隆系旗下券商中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4月,中富證券被證監會正式撤銷經營證券業務許可;7月,上海證券通過競拍正式收購了其證券類資產及13家營業部;9月10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宣告中富證券破產;[4]9月底,原中富證券營業部正式更名,營業部95%的員工選擇繼續留任上海證券。[5]

中富證券曾是國內第一家實現全面集中交易的券商,且經紀業務在券商中一直以布局較優良、成本控制較為合理、市場化水平較高而見長。收購中富證券後,上海證券營業部由之前的33個擴展為46個。其中上海以外的營業部由僅有7家,擴張到19家,營業網點布局更為合理,正式從區域性券商轉變為全國性券商。[6]

國泰君安併購

2005年12月,上海證券成為全國第15家從事創新試點資格的證券公司。[7]

2008年9月,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上海證券以利潤分配方式增加註冊資本,增資後註冊資本為人民幣26.1億元。[8]

2006年和2007年,上海證券曾分別在全國券商淨利潤榜單排名第20位和第22位;2010年和2011年,略有退後至第31位和第28位。但2012年,上海證券急速退後至114家券商中的第75位,雖然2013年略有回升至63位,但營收、資產、淨資產等指標也均排在40位左右,經營較為困難。隨後平安證券聯合投資東方證券交銀國際等機構均曾與上海證券接觸洽談收購事宜。但由於上海證券與國泰君安當時均被上海國際集團控股,同屬上海金融國資序列,收購僅歷時4個月便完成。[9]

2014年7月1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受讓方式獲得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上海證券51%的股權,上海證券成為國泰君安控股子公司。但是按照監管要求,5年之內必須解決同上海證券、及上海證券子公司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同業競爭問題。[10]

2015年11月,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核准,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承繼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持有的33.33%的股權。

2019年7月30日,國泰君安公告稱,擬定了初步解決方案,即上海證券實施增資擴股,由百聯集團等投資者認繳新增資本的出資,增資完成後,百聯集團將成為上海證券的控股股東,國泰君安與上海證券之間將不存在同業競爭問題。2020年1月14日晚間,國泰君安發布了解決與上海證券同業競爭問題進展的公告。上海證券本次增資價格為3.85345元/每元新增註冊資本,增資金額合計104.6802億元。百聯集團及上海城投以非公開協議增資的方式認繳上海證券新增註冊資本,包括國泰君安在內的上海證券現有三家股東放棄本次新增註冊資本的優先認繳權。

百聯集團

2020年12月12日,歷時近1年半,證監會核准百聯集團上海城投分別認繳上海證券人民幣26.63266億元和人民幣0.53266億元新增註冊資本。增資後,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為53.26532億元,百聯集團持有50%的股權,國泰君安證券持有24.99%的股權,上海國際集團持有7.68%的股權,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6.33%的股權,上海城投集團持有1%的股權。2021年2月7日,股權變更工商登記正式完成。更換控股股東後,上海證券將加強與百聯集團資源的聯動,包括研究所、期貨子公司均與百聯旗下的物業、商超等企業有深度合作的可能。[11]

子公司

2007年6月,公司收購上海實友期貨經紀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並於2008年3月,更名為海證期貨[1]

2004年9月,上海證券與日本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大和証券SMBCプリンシパル・インベストメンツ合資組建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雙方分別持有67%和33%的股份,合作期限10年。經營範圍包括股票和債券的承銷、外資股經紀,債券經紀和自營。[12]海際大和成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設立的第三家合資券商。持股海際大和證券期間,大和證券並未發揮其優勢。作為一家主要從事保薦承銷業務的投資銀行,海際大和長期業績低迷,在券商利潤榜單上排名始終處於末端,甚至多次墊底獲得倒數第一。[9]2014年9月,海際大和證券合資經營期限到期,上海證券受讓大和證券持有股權。海際大和成為上海證券全資子公司,並更名為海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國泰君安為了解決控股子公司上海證券與海際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已更名海際證券的66.67%股權,掛牌價格為4.06億。2016年2月,中天城投全資子公司貴陽金融控股以30.11億元的報價,競得海際證券66.7%的股權。2016年12月,貴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向海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增資27.80億元,增資後,上海證券僅持有5.08%的股權。2017年8月,中天金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海際證券股權已經達到了94.92%,上海證券僅剩5.08%,海際證券更名為中天國富證券[13]

參考資料

  1. ^ 1.0 1.1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二○二○年度财务报告 (PDF). 中國證券業協會. 上海證券. 2006-02-26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4-09). 
  2. ^ 上海证券详细资料. 鳳凰網. 2006-02-26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5). 
  3. ^ 公司介绍. 上海證券官網. [2022-04-08]. 
  4. ^ 中富证券宣告破产 营业部9月底更名为上海证券. 央視網. 金融投資報. 2007-12-06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5. ^ 上海证券托管中富证券成功收官. 全景網. 證券時報. 2007-12-06 [2022-04-08]. 
  6. ^ 上海证券托管中富证券落幕. 全景網. 財經. 2007-12-07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30). 
  7. ^ 上海证券跻身创新券商行列. 新浪財經. 東方早報. 2006-01-04 [2022-04-08]. 
  8. ^ 关于核准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 證監會. 2008-09-17 [2022-04-08]. 
  9. ^ 9.0 9.1 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难轻松冲IPO:后者资产大都不赚钱.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 2014-07-14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5). 
  10. ^ 关于核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受让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设立子公司的批复. 證監會. 2014-07-01 [2022-04-08]. 
  11. ^ 百联集团控股获批 上海证券正式易主. 新浪財經. 上海證券報. 2020-12-13 [2022-04-08]. 
  12. ^ 海际大和证券公司开业 上海证券持有67%股份. 大眾網. 上海證券報. 2006-07-18 [2022-04-08]. 
  13. ^ 大和证券时隔5年重返中国 携手北京国资设合资券商. 證券日報網. 證券時報. 2019-09-26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