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張行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謀求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推動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1][2]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政府不承認一切外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或清朝政府簽訂的條約。要重新建立與外國的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教科書稱之為「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但因某些原因,英國占領的香港、葡萄牙占領的澳門、蘇聯占領的旅順軍港並沒有被立刻收回。[3]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行「一邊倒」策略,加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冷戰中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陣營。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中國走上了完全獨立發展的道路,並積極與亞非拉等第三世界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隨著中法建交,中國同西歐國家的關係也取得了進展。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而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此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陸續和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聯繫。截至2024年1月,全球有183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而中華民國有12個邦交國[4][5]。198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斯里蘭卡總理拉納辛哈·普雷馬達薩時指出:既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又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在國際關係中最經得起考驗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10年代,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的增長,中國開始在聯合國以及其他多邊組織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中國奉行強調鬥爭精神的「戰狼外交」,外交政策轉為強硬路線[6][7]。由於習近平對西方世界充滿敵意[8],提出「東升西降」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9],以及習近平實行個人獨裁統治,被認為是導致習氏外交出現的因素,中國官方承認這是「戰狼外交」[10]。
政策和思想
- 1949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認為是東風壓倒西風,奉行一邊倒蘇聯的外交方針。
-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表了《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倡導「求同存異」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 1974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首次公開提出了「三個世界」的世界劃分格局。
-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針對國際局勢特點和發展趨勢,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的對外工作指導方針。後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將此方針概括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
- 21世紀初,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作為對中國威脅論的回應。後來又提出了和諧世界的概念,成為處理外交關係的新方針。
- 2012年底,習近平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有媒體分析中國外交逐漸放棄了「韜光養晦」的政策,轉而提倡「大國外交」、「大有作為」,引發一定國際爭議[11][12][13][14][15]。
- 2020年3月,路透社報道,稱有兩名中國外交官證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去年曾親筆下條子,要求外交官面對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必須立場強硬展現「鬥爭精神」[6]。
重大外交事件
1950年代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俄羅斯)建交[16]。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17]。
- 1949年10月-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朝鮮、波蘭、蒙古、阿爾巴尼亞建交[16]。
- 1949年12月16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訪問蘇聯,會見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史達林。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首次出訪。
- 1950年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建交[16]。
-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締結,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
- 1950年4月-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印度尼西亞、瑞典、丹麥、緬甸建交[16]。印度是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瑞典是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 1950年9月-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瑞士、芬蘭建交[16]。
- 1950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 1951年5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建交[16]。
-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署。
- 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8]。
- 1954年4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出席旨在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與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日內瓦會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
- 1954年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挪威建交[16]。
- 1954年11月12日,中蘇代表團發表蘇軍將撤出旅順口海軍基地的聲明。
- 1955年1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富汗建交[16]。
- 1955年4月18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赴印尼出席萬隆會議,即第一次亞非會議,倡導「求同存異」。
- 1955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泊爾建交[16]。
- 195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在瑞士日內瓦開始中美大使級會談 ,後轉移到波蘭首都華沙。
- 1956年,時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赫魯雪夫發表《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演說、批判史達林,「去史達林化」的做法讓毛澤東感到不滿,中蘇關係開始轉變[19][20]。
- 1956年5月-9月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埃及、敘利亞、葉門建交[16]。
- 1956年6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釋放第一批日本戰犯。
- 1957年2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斯里蘭卡建交[16]。
- 1957年10月15日,聶榮臻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別爾烏辛在蘇聯莫斯科簽署《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 1958年5月,日本長崎發生長崎國旗事件,對中日關係造成衝擊。
- 1958年7月,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赫魯雪夫訪華,與毛澤東會談,其中赫魯雪夫向毛澤東提出建立「共同艦隊」的建議,但遭到毛澤東等人的抵制,雙方會談不歡而散[21][22]。
- 1958年8月-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伊拉克、摩洛哥建交[16]。
- 1959年8月至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發生邊界衝突,即郎久事件和空喀山口事件。
1960年代
- 1960年1月至1963年11月,中國分別與緬甸、尼泊爾、蒙古國、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國簽訂邊界條約。
- 1960年7-9月,蘇聯突然撤走1390名在華專家、終止600份合同,中蘇關係開始破裂、史稱「中蘇交惡」[23][24]。
- 1960年9月-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古巴、索馬利亞建交[16]。古巴是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拉丁美洲國家。
- 1961年2月-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剛果(金)、寮國建交[16]。
- 1962年4月起,新疆伊塔事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兩位開國少將祖農·太也夫、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以及超6萬名中國公民叛逃蘇聯[25]。
- 1962年10月-11月,中印邊境戰爭爆發。
- 1963年9月6日起,毛澤東親自主持發表了九篇評論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即「九評蘇共」,中蘇論戰達到頂峰[26][27]。
- 1963年1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肯亞建交[16]。
- 1964年1月-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法國、剛果共和國建交,取得對西歐國家外交的重大突破[16]。
- 1964年2月-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在北京就邊界問題舉行談判,會談無果而終[28]。
- 1964年9月-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中非、尚比亞、貝寧建交[16]。
- 1965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發表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決支持北越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兵參加越南戰爭。
- 1965年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中華民國國軍在福建省、廣東省附近爆發「八六海戰」。
- 1965年9月底,印度尼西亞爆發「九三〇事件」,開啟了反共排華大屠殺,據估計數十萬華人死亡[29][30]。
- 1967年1月,部分中國留歐學生在歸國途中,途徑蘇聯時發生「莫斯科紅場事件」,導致中蘇關係進一步惡化。
- 1967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大使館人員不顧緬甸政府的勸阻,強行向在緬華僑和緬甸國民散發《毛主席語錄》和毛主席像章,引起緬方的不滿和干涉,發生中國駐緬甸使館遇襲事件、午門抗緬大會等事件,雙發爆發大規模衝突、造成人員傷亡,兩國瀕臨斷交[31]。
- 1967年8月9日,北京發生了紅衛兵「焚毀蒙古駐華大使專車事件」。
- 1967年8月下旬,北京發生了紅衛兵「火燒英國代辦處事件」,英國駐華外交人員亦遭到毆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涉外事件[31]。
- 1967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斷交,直至1990年復交。
- 1967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自1962年發生邊境戰爭後,再次爆發邊境衝突。
- 1967年冬至1968年初,中蘇邊界發生「七里沁島事件」,造成人員傷亡[32]。
- 1969年3月2日,中蘇「珍寶島事件」發生,爆發全面核戰爭的重大危機。
- 1969年8月13日,中蘇雙方在新疆鐵列克提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即「鐵列克提事件」,中方的主陣地人員幾乎全部陣亡,共28人、包括3名記者[33]。
- 1969年9月11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胡志明的葬禮後路過北京,同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舉行秘密會晤,雙方關係略有緩和,但核戰爭危機依舊[34][35]。
- 1969年10月20日,在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干預下,蘇聯叫停軍事行動,中蘇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正式舉行,但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34][36][37][38][39]。此後中蘇雙方展開了多年的談判,被稱為「馬拉松式談判」[28][40]。
1970年代
- 1970年10月-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加拿大、義大利、衣索比亞、智利建交[16]。
- 1971年2月-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奈及利亞、科威特、喀麥隆建交[16]。
- 1971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桌球隊互訪,開啟「乒乓外交」,中美關係破冰。
- 1971年5月-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奧地利、獅子山、土耳其、伊朗建交[16]。
- 1971年9月,林彪等人外逃並墜機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即「九一三事件」。
- 1971年10月20日,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雙方發表了會談公告,宣布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應邀將於1972年訪問中國大陸。
-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位。
- 1971年10月-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比利時、秘魯、黎巴嫩、盧安達、塞內加爾、冰島、賽普勒斯建交[16]。
- 1972年1月-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馬爾他、墨西哥、阿根廷建交[16]。
-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雙方於2月28日發表中美《上海公報》,標誌著開始向關係正常化方向發展,為兩國建交奠定了基礎[41],中方還開展了「熊貓外交」。
- 1972年3月-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英國、模里西斯、荷蘭、希臘、蓋亞那建交[16]。
-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9月29號中日建交[16]。
- 1972年10月,北京發生了王府井「圍攻外賓事件」。
- 1972年10月-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聯邦德國、馬爾地夫、馬達加斯加、盧森堡、牙買加、查德、澳大利亞、紐西蘭建交[16]。
- 1973年2月17日,毛澤東在會見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時提出了「一條線」的構想,以對抗蘇聯的擴張(參見:一條線、一大片)[42]。
- 1973年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西班牙建交[16]。
- 1974年1月5日,毛澤東在會見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時進一步提出了「一大片」的構想,以對抗蘇聯的擴張(參見:一條線、一大片)[42]。
- 1974年2月,毛澤東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首次公開提出「三個世界」理論[43]。
- 1974年4月,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出席聯大第29屆會議,這也是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之後,第一位中國國家領導人在聯大會議期間發言[44]。
- 1974年5月-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馬來西亞、千里達及托巴哥、委內瑞拉、巴西建交[16]。
- 1975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波札那建交[16]。
- 1975年4月,柬埔寨紅色高棉建立共產主義政權,開始實行「紅色高棉大屠殺」,毛澤東在北京接見柬埔寨共產黨總書記波爾布特等人,並予以大力資助[45][46][47]。
- 1975年6月-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菲律賓、莫三比克、泰國、聖多美普林西比、孟加拉國、斐濟、薩摩亞、葛摩建交[16]。
- 1975年12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訪華。
- 1976年4月-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維德角、蘇利南、塞席爾、巴布亞紐幾內亞建交[16]。
- 1977年2月-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賴比瑞亞、約旦、巴貝多建交[16]。
- 1978年5月-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阿曼、利比亞建交[16]。
-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
- 1978年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共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的建交聲明》,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正式建交[16]。
- 1979年1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日本。
- 1979年1月-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吉布地、葡萄牙正式建交[16]。
- 1979年2月17日,因越南擊敗中共支持的柬埔寨紅色高棉政權,中越戰爭爆發,直到1991年中越關係才實現正常化。
- 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叛逃事件。
- 1979年6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愛爾蘭建交[16]。
- 1979年9月至11月,在蘇聯莫斯科舉行了中蘇國家關係的談判,這是自1964年以來中國派往蘇聯的第一個高級代表團,但由於雙方立場尖銳對立,談判沒有取得進展[40]。
- 1979年11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席位的唯一合法代表[48]。
- 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中方強烈譴責[49]。
1980年代
- 1980年,中國宣布《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期滿後不再續約[50]。
- 1980年1月-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厄瓜多、哥倫比亞、辛巴威、吉里巴斯建交[16]。
-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員[51]。
- 1982年1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基時,為解決台灣問題,首次正式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即一國兩制[52]。
- 1982年3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萬那杜建交[16]。
- 1982年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簽署關於台灣的《八一七公報》。
- 1982年9月22日,時任英國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訪華。
- 1983年1月-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安地卡及巴布達、安哥拉、象牙海岸、賴索托建交[16]。
- 1983年6月25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時,闡述了關於台灣問題的「鄧六條」[52]。
- 1984年4月26日-5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訪華。
- 198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建交[16]。
- 1984年12月19日,柴契爾夫人與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共同發表關於香港政權移交的《中英聯合聲明》。
- 1985年5月,原中國國家安全部官員俞強聲叛逃美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最嚴重的一次叛逃事件[53][54]。
- 1985年7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玻利維亞建交[16]。
- 1986年10月12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
- 1988年1月15日,中國和葡萄牙發表關於澳門問題的《中葡聯合聲明》。
- 1988年2月-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烏拉圭、卡達、巴勒斯坦建交[16]。
- 1989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訪華。
- 1989年4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林建交[16]。
- 1989年5月15日,蘇共中央總書記、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巴契夫訪華,與鄧小平、趙紫陽等人會面,中蘇關係正常化。
- 1989年6月27日,歐共體理事會就「六四事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譴責。
- 1989年7月16日,西方七國集團首腦會議就六四事件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層的互訪,停止對華軍售和商業性武器出口,推遲國際金融機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供新的貸款。
- 1989年9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密克羅尼西亞建交[16]。
1990年代
- 1990年3月-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納米比亞、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建交[16]。
- 1991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拉脫維亞、立陶宛建交[16]。
- 1991年11月5日,中越關係正常化。
- 1991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台北及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EC)[55]。
-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中俄關係大體繼承了中蘇關係。
- 1992年1月-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白俄羅斯、以色列、摩爾多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喬治亞、韓國建交[16]。
- 1994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越南。
- 199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摩納哥建交[16]。
- 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權移交。
-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美國。
- 199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和南非建交[16]。
- 1998年6月25日-7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訪問中國。
- 1999年5月8日,駐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首都貝爾格勒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遭到北約轟炸,即「五八事件」,引發中國大陸大規模反美遊行示威,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致歉並指是誤炸意外,對中方傷亡者家屬及中國政府進行了賠償。
- 1999年12月20日,澳門政權移交。
2000年代
- 2001年4月,中美撞機事件。
-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 2001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6]。
- 2004年10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簽訂了《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徹底解決了中俄4300公裡邊界問題。
- 2005年4月9日,中日歷史糾紛導致反日遊行。
- 2007年,和平使命-2007上合組織軍演。
- 2008年,北京奧運舉辦。
- 2009年,中俄原油管道開工。
-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舉辦。
2010年代
- 2010年5月,上海舉行世界博覽會。
- 2011年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在APEC非正式首腦會議上正式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
- 2012年2月,「王立軍事件」爆發,王立軍叛逃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 2012年4月黃岩島與菲律賓對峙事件。
- 2012年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事件,中日關係急遽惡化。
- 2013年6月習近平和歐巴馬於加州歷史性莊園會談,習再次提出新型大國關係。
- 2013年9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提出共同建設一帶一路。
- 2014年4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並發表主題演講,指出中方正爭取早日正式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57]
- 2014年5月21日,中俄天然氣大單簽定,緩解部分俄羅斯因烏克蘭事件遭受西方制裁壓力。
- 2014中國APEC峰會舉辦、和平使命-2014上合組織軍演應對國際恐怖主義崛起。
- 2014年,獵狐2014專項行動追捕外逃貪官展開國際合作,最終抓回近500人,習近平宣布獵狐將成為常態反腐活動一環。
- 2014年10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美國遊說韓、澳、日暫緩加入。
- 2014年12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亞洲和歐洲訪問時推廣一帶一路。[58]
- 2015年3月英、法、德、意、盧五個歐盟國家罕見密集表態加入亞投行,遭美日批評過於靠近中華人民共和國。
- 2016年10月18日,菲律賓新當選總統杜特蒂到中國北京拜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杜特蒂盛讚中國是「偉大的國家」,習近平強調兩國要堅持友好對話、擱置分歧,雙方談話未觸及敏感的黃岩島問題。杜特蒂還稱中國巨大的發展成就令世人欽佩,感謝中方對菲律賓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力支持,也希望雙方能繼續密切合作交往。他特別指出,希望中國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能在菲律賓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 2016年12月21日,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和中華民國斷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答記者問中稱「對此表示讚賞」,並歡迎聖普回到一個中國原則。
- 2016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北京與聖多美普林西比外長博特略舉行會談,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恢復中止19年的外交關係。
- 2017年6月13日,巴拿馬總統瓦雷拉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同日副總統兼外長德聖馬諾於北京簽署建交公報,並宣佈即時與中華民國斷交。[59]
-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 2018年5月26日,布吉納法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已斷絕24年的外交關係。
- 2018年8月21日,薩爾瓦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兩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並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60]
- 2019年9月21日,索羅門群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 2019年9月27日,吉里巴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已斷絕16年的外交關係。
2020年代
建交斷交時間表
參考文獻
- ^ 中国外交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 ^ 新中国外交50年(图片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五輯第一編
- ^ 建交国家一览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8).
- ^ 邦交國.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中文(臺灣)).
- ^ 6.0 6.1 小山. 再提習近平寫條子力挺 中國戰狼外交發言 港媒撰指不利北京國際形象. 法國廣播電台. 2020-04-13 [2020-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 ^ 馬卓言、伍岳. 华春莹回应战狼外交:就做战狼又何妨. 新華網. 2020-12-10 [202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7).
- ^ 金哲. 习近平的“东升西降”世界观与现实的矛盾. 美國之音. 2021-03-24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中文(簡體)).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最近放話說,當今世界大勢是「東升西降」。習還聲言美國是他治下的中國的頭號敵人。
- ^ 金哲. 世界媒體看中國 - “東升西降”今何在. VOA. 2023-08-15 [2023-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0).
- ^ 馬卓言、伍岳. 华春莹回应战狼外交:就做战狼又何妨. 新華網. 2020-12-10 [202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7).
- ^ Jane Perlez. 习近平放弃韬光养晦推动大国外交.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12-01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
- ^ 英媒:习近平放弃中国赖以成功的模式. BBC News 中文.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簡體)).
- ^ Grant, Stan. 【分析】中国“韬光养晦”的时代结束了. ABC中文. 2018-01-31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中國大陸)).
- ^ 拒绝继续韬光养晦习近平颠覆邓小平. 多維新聞網. 2016-08-13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文).
- ^ 任志强炮轰中国舍弃“韬光养晦”. Radio Free Asia.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中國大陸)).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 16.17 16.18 16.19 16.20 16.21 16.22 16.23 16.24 16.25 16.26 16.27 16.28 16.29 16.30 16.31 16.32 16.33 16.34 16.35 16.36 16.37 16.38 16.39 16.40 16.41 16.42 16.43 16.44 16.45 16.46 16.4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期简表. 中國領事服務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5) (中文).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建交國——蘇聯. 人民網. 2009-07-31 [2015-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周恩来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百年潮》2014年第6期. 2014-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0) (中文).
- ^ 述弢. 赫鲁晓夫与中苏交恶. 經濟觀察網. 201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1) (中文).
- ^ 白樺. 多种因素造成中苏交恶 西方当时关注. 美國之音. 2012-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中文).
- ^ 毛泽东精辟点评赫鲁晓夫:这个人不大懂马列主义. 中國新聞網. 《百年潮》. 2009-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8) (中文).
- ^ 1958年7月31日 赫鲁晓夫秘密访华. 鳳凰網. 人民網. 2009-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3) (中文).
- ^ 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驻华商务机构撤销问题的历史考察. 人民網. 《當代中國史研究》. 2015-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1) (中文).
- ^ 1960年苏联撤走在华专家 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鳳凰網. 鳳凰衛視. 2013-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1) (中文).
- ^ 1962年六万边民叛逃苏联内幕. 人民網. 《人民文摘》. 2013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1) (中文).
- ^ 李慶貴; 王澤軍. 63年毛泽东为何指示邓小平组织写九评反对苏联(摘自《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 鳳凰網. 西苑出版社. 2014-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1) (中文).
- ^ 苏共20大和中国个人崇拜之兴衰. 美國之音. 2006-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4) (中文).
- ^ 28.0 28.1 周曉沛. 中苏边界谈判:谈判本身就有意义. 新浪. 《世界知識》. 2007-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2) (中文).
- ^ 印尼总统大选:历史上的反华、排华事件. BBC News 中文. 2019-04-17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中文(簡體)).
- ^ 印尼討論50年前的屠殺 反華仍是敏感話題. BBC News 中文. 2016-04-18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1) (中文(繁體)).
- ^ 31.0 31.1 黃華. 文革时期的荒诞外交. 《共識網》. 香港中文大學.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中文).
- ^ 中苏激战珍宝岛:解放军战士头部中弹后仍向前冲. 新華網. 《法制晚報》. 2015-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
- ^ 1969年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苏军入侵新疆. 海外網. 新華網.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
- ^ 34.0 34.1 許倪. 1969年,中苏核危机始末. 人民網. 《世紀風采》.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中文).
-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9年. 人民網. 中共黨史出版社.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4) (中文).
- ^ 約翰·劉易斯; 薛理泰. 1969年中国安危系于千钧一发——苏联核袭击计划胎死腹中. 《華夏文摘》. 《領導者》總第34、35期. 2010-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中文).
- ^ Mark O'Neill. Nixon intervention saved China from Soviet nuclear attack. 《南華早報》. 201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2) (英語).
-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9–1976, VOLUME XXXIV,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1969–1972. 美國國務院.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2).
- ^ 李丹慧.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缘起和结果. 愛思想. 《當代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3期. 201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2) (中文).
- ^ 40.0 40.1 周曉沛. 我看中苏关系近四十年变迁. 人民網. 《百年潮》.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7) (中文).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1972-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4) (中文).
- ^ 42.0 42.1 宮力. 毛泽东“一条线”构想的形成及战略意图.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年第5期. 201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
- ^ 毛泽东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一条线”战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1-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中文).
- ^ 【专题报道】世界领导人在联合国留下的难忘瞬间——回顾联大一般性辩论经典时刻. 聯合國新聞. 2019-09-18 [2021-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中文(簡體)).
- ^ 人间正道:审判红色高棉. 鳳凰網. [201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5).
- ^ 西哈努克、波尔布特与中国. 鳳凰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1).
- ^ 塞巴斯蒂安·斯特蘭高(Sebastian Strangio). 中国的援助让柬埔寨胆量倍增. 耶魯大學. [2019-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 ^ 中国同国际奥委会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7) (中文).
- ^ 我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苏联霸权主义行径 坚决要求苏联停止对阿富汗的入侵和干涉. 公共數據開放平台. 《人民日報》. 1979-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9) (中文).
- ^ 趙華勝. “中俄结盟”为何缺乏现实可行性. 人民論壇網. 人民日報社. 201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中文).
- ^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 世界衛生組織.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中文).
- ^ 52.0 52.1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央廣網. 中國網. 2014-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8) (中文).
- ^ 中国安全部官员被指为美国间谍被捕. 英國廣播公司(BBC). 2012-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0) (中文).
- ^ 专栏 | 夜话中南海:与毛主席和蒋委员长都沾亲带故的中共叛逃特工俞强声. 自由亞洲電台. 2019-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0) (中文).
- ^ 中国和该组织(会议)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30).
- ^ 中国如何加入WTO的?. 中國網.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 ^ 中國準備籌建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 中国投融资集团有限公司.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一带一路”打造区域合作新愿景——李克强总理亚欧三国之行前瞻. 新華網. 2014-12-12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建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7-06-13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薩爾瓦多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8年8月21日 [2018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方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新華網. [2021-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2) (中文(簡體)及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瑙鲁共和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人民日報. 2024-01-25 [2024-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1) (中文(中國大陸)).